飄洋過海歷險記
飄洋過海歷險記

跨國品牌策劃公司創辦人|文字創作者|天主教徒|文化|衝浪|旅行,致力推動品牌型商業模式,保留愛與文化與美好的正向價值。生命就是一場歷險記,以衝浪的挑戰精神打造事業版圖,用創意成就無限可能。

蘋果之後立場隨著消失,哀悼香港傳媒

一直以來都很適應西班牙歐洲文化的我,其實這麼些年還把事業致力在亞洲發展,其實多少是被心中那個老靈魂給影響,有點中國古人的那一種,喜歡一切一舊的,隱晦的,古典的,滿有文化的,那慢慢時光的美好。

這美好,早期台灣有、香港有,可一切都回不去了。

因為張愛玲的關係,還有生命中一個重要的人,我對老香港充滿了複雜的情感。雖沒有長期住過香港,卻彷彿早已在那流轉了千百回。也有一點是跟台灣幾近相似的歷史背景,背負著差不多的擔子,像是嬰兒時期就被拆散兩地的手足那般,異常的親近。

身為文化與文字工作者,看見香港傳媒的終結無比痛心,無非是為這個城市的現狀帶來更深的傷痛。


1997 vs 2021 對比起來多麼諷刺
誰知心碎還沒完,當年12/29立場劃下句點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近日人在美國,美西時間一早起來就看見立場的震撼消息,立場一直是我長期關注的媒體,所以感觸特別深刻。香港的開放自由一點一滴的消失,而且是「被猛烈」的消失。港人自信綻放的年代,那些有時些許刺眼但他們就有那本事的驕傲姿態,如今已經成為日日悲嘆的模樣,令人不勝唏噓。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明周文化前幾天發佈了2021年最後一的封面故事——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他們寫著,當討論2021年的關鍵詞時,很快便決定了:這是離散的一年。

從the best is yet to come,一直到the worst is yet to come是香港最直接、最血淋淋的寫照。但是身為台灣人,也想鼓勵港人,苦痛中大家仍然要砥礪前行,如果連希望都沒有了,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一直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

我也忍不住從自身角度去想,第一是為天主教徒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很多人都說想為教會做事,這是不是種待在舒適圈的藉口?當我們擁有了天主滿全的愛以後,不是應該是往破碎的世界去,把這份愛傳遞出去給更多人嗎?如果我們只是天天待在自己擁有的愛裡,每天感到舒服也不是不行,但反正這不是我的生活。想要有個創造價值的人生,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生,就不應該是如此。

能為香港留下些什麼?

這是我的思考

-

而身為台灣人,看似還沒完蛋的台灣呢?

我們慢慢離開舊時代的束縛,慢慢離開中國的綁架,看似好像要找到一片新天地。但是為了掙脫,連也是我們根的中國文化(不是共產黨中國,他們是馬克思文化)都快丟了,實際上是去向哪裡也不知道。

帶有中國美國日本西班牙荷蘭和南島原住民基因的我們,依然在本省外省的混亂中相互鬥爭、依然在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觀念落差中抗衡、依然努力的內鬥。從政治到企業到教會,每個人在搶奪自己的地盤和資源。這是台灣人在海外最負「盛名」的特徵,就是內鬥,自己人打自己人。

我知道年輕人們都好努力,我們都在保護我們心中最美的家,這個最美麗的福爾摩沙島嶼。我們都試著不要和以前人一樣互相殘害,試著找到能團結起來的方法。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我的國家都不知道自己是誰,那身為這個國家的人更不知道自己是誰。

我們很幸運沒有遇上香港那樣的經歷,但是我沒們也還沒找到真正的「自我」,危機仍然存在,但願港台的未來雖艱辛,但都能找到生存下去的最佳方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