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本栞
堂本栞

📍Toronto 🦝🍁❄️ a common reader 📖 a feminist 💪 also love ☕️🌱🍺 Read in 🇬🇧🇯🇵🇨🇳 SHIORI (栞) means “bookmark” in Japanese 🔖 Instagram: shioribooks2019

2020年1月书籍电影推荐

Craig Clunas这本《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多少让人耳目一新。在艺术史艺术领域博物馆美术馆中,“中国艺术”“中国绘画”毫无疑问,自然而然地被标注被言说被研究被观看,可是什么是“中国绘画”?古代中国人不会说自己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只会称其为“画”。而“画”的定义和包含的范围也不一样。“画”是人文画?山水画?水墨画?是人物画?商业绘画?出口绘画?是皇室绘画?如果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没有得到解释,如果不追寻“中国绘画”的成因和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意义的话,我们今天只是简单笼统地用“中国绘画”这个标签,并去研究“中国绘画”,就很成问题。这个观点原本并不新颖,比如我们会追问什么是“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等等,而这些问题也有很多学者研究追问,但奇怪的是艺术史中却很少有学者发布这样的提问。Clunas这本书就试图填补这个空白。他从明代开始写到现当代,通过不同的观者(中国之外中国之内)观看画,展示了“中国绘画”这个概念的形成和在不同时期的意义

另一本比较有趣的书是Ursula Franklin的《The Real World of Technology》,中译版:《技术的真相》,这是她30年前在CBC广播节目上面向大众的讲演。她将科技看成是一个系统,并非是单纯的使用工具,而是和社会互相联系影响。她所称为的prescriptive technology是一种管理,治理,规训人的方式,是一种生存模式,并且能够塑造我们的现实,能够影响政策决定。虽然这些观点现在看来虽然可以算是常识了,但这本书依然可以作为思考科技与社会问题的入门读物。

另外读了一本有意思的历史书,是Janet Abbate的Recoding Gender:Women's Changing Participation in Computing。这是一本讲述英国和美国早期白人中产女性为电脑领域做的贡献的书。Abbate认为是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影响了女性的教育和在电脑领域中的就业。二战时期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短缺”也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词:谁包含在这个“劳动力”之中?谁被排除在外?谁规定的什么人才能算“劳动力”),大批女性作为早期电脑记录的无名奠基人。二战之后,绝大部分女性无法继续从事电脑行业,就算有幸能就业的女性,也会在结婚成为全职家庭主妇。而电脑行业本身的发展(同样是非常性别歧视和充满性别刻板印象的),使得女性因为缺少“技能”而很难进入这个领域(同样,“技能”/skills也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词:谁规定一个人有没有skills?),并且越来越少的女性选择电脑,电脑编程为职业。Abbate用历史资料和个人采访回忆,来讲述了这段历史。虽然她只研究英美,无视种族和阶级的差异,也不过于政治性,但总的来说值得一读。

这个月的“经典阅读计划”选择的是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喜欢乔伊斯的语言,除了意识流的写作方式外,书中各种隐喻也非常有野心,少年的成长,对宗教和传统的叛离,对艺术的追求,男主是乔伊斯的对照,而且姓Daedalus这个希腊神话中的著名工匠,是否可见乔伊斯的艺术观呢?总的来说觉得是一本非常20世纪的小说,比如面对欧洲其他强国感到不安和威胁的爱尔兰(民族国家);渗透到社会和政治方方面面的宗教(上帝已死);男主人公的成长和觉醒(成长小说)。觉得整体上是一本很男性化叙事的小说。

这个月最喜欢的小说是黄锦树的《雨》。这本短篇集里的小说中都在下雨,你能闻到热带雨林中潮湿的雨气,混杂着原始的欲望,以及生命粗粝的本质。在雨林深处的,被反复诉说的,是三代南洋华人的生活。大概是因为都和水有关,《雨》让我想到吴明益的《复眼人》,只是《雨》的气氛更阴郁。还有就是能感觉到作为马来西亚华人用中文写作黄锦书,其身份的不安,在他的小说中散发出这种有自觉意识的“边缘”身份,并试图把“边缘”作为自己的“中心”的野心。很希望他能把几篇关于《雨》的作品写成一个长篇,气势颇有《百年孤独》的意味。


电影

寄生虫 (2019)

原来是杀人回忆的导演。看过的为数不多的韩国电影都用力过猛,这个也是。不过黑色幽默拿捏的恰到好处,缺点是太直白。富人不是真的傻到被穷人骗,而是在富人的世界里,穷人的任何争斗(甚至杀人)都和他们完全无关,就算是发生在自己家里。结尾不错。

悲惨世界 (2019)

非常喜欢。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拍的干净利落,而且电影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涉及的问题很复杂,并且立足点很难掌控,这点导演作的也非常好。比如说,怎么在电影中呈现贫民/弱者,怎么呈现警察/权力者,怎么避免二元对立,简单化问题的同时又强烈地阐明导演的立场?在《我是布莱克》,以及拍摄2014年想刚运动的纪录片《Yellowing (乱世備忘)》中没能展现好的部分,在这里都表现的恰到好处。

小妇人 (2019)

去看《小妇人》之前先读了一点点书,不是很喜欢书,没有读完,却很喜欢这个电影改编。改编的非常适合现在的观众口味,又有很强的导演自己的视角和对小说的解读。觉得虽然《小妇人》支线更多故事更丰富了,但其实内核还是《lady bird》的故事模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