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路人
過路人

來自香港的90後,文字工作者。喜歡本地文化,喜歡廣東歌,希望這裡的文章,能與過路的你/妳相遇。 IG:cantokid1412

【文化訪】梨木製陶所--遊走藝術與設計之間,讓生活有更多選擇


梨木製陶所,這個聽起來有點日系的名稱,是許俊傑(Ryan)及李穎儀(WY)這對情侶,幾年前成立的陶藝工作室,取名「梨木」全因位置座落於葵涌梨木道的工業大廈。梨木製陶所的器物創作,講求實用且能經歷時間洗禮,並以存在於藝術與設計之間模糊的界線為切入點,藉此重新思考自身對當代陶藝的理解與定義。


大學畢業於視覺藝術院,Ryan與WY接觸過玻璃和金屬等不同媒介,之所以會對陶藝情有獨鍾,源於被那份工藝的魅力所吸引。「例如『拉杯』這個行為,它是講求與整體身體的連結,需要運用全身的配合,只靠手並不夠力度,每秒都有不同的專注度和敏感度,這點令我很深刻。陶藝的成品比較體現全身,紀錄一個人對它行為的改變,即使同一媒介,不同人所製成的作品也會有異。」



當技巧和知識都已純熟得入了血,製作的過程也不再單靠只憑腦袋,而是追求更高層次的心神合一。「假如知識並非入血,就會在不適合時候做多餘的事。不過,製陶的過程也無須限製自己,中間容許有很多變化,那怕覺得與想像的有所偏離,最後的成品又會覺得不錯。」

不同人有不同追求,吃甚麼用甚麼,本土抑或進口,有機抑或加工,每個人的生活理應有更好選擇,梨木製陶所希望做到的亦是如此。「這是我們創立工作室的想法,因為覺得在香港可以有更大的可能性,希望改變大家對『器物創作並非藝術』的想法,也多思考與生活之間的關係,讓大眾看到香港陶藝家可以去到這個質素。」


首次獲邀參與Design centre的展覽,讓梨木製陶所得以從設計角度分享成品。「設計讓人聯想到工業或商業設計,多會想起機械生產,人手參與的部份較少,但我們則著重展現工藝的部分。」是次展品包括他們創作的實用茶具,其中之一是早前於「信樂陶藝之森藝術家駐留計劃」,在地用泥再柴燒製成的茶具。「每個地方所造的陶瓷,都會有不同特色,當去到另一個非本地地方,就更加突顯我們自己是甚麼人,要彼此交流傳統技法,就得學習如何運用自己的東西,帶給當地人新的面貌,否則他們不會有感覺。」

談及這個以信樂燒製成的「茶壺仔」,他們說成品讓世界各地的陶藝家也覺新鮮,也得以藉此傳揚自身地方的茶道精神。「像日本人和法國人飲茶,都會有自己的茶道,選用的道具不同,表達的文化和思想也不同。能夠以更多角度讓外地人了解我們的價值觀和文化,才會達致交流的成果。」


「肆樂——草人木」展覽於即日至7月19日於灣仔茂蘿街7號舉行,精選來自香港、內地、台灣及日本等亞洲不同地區、共20個設計單位創作的45個設計項目,以解構茶的歷史知識為開端,讓大家對茶有更深切的了解,並展出多件與茶有關的作品,由茶具、茶葉商品的包裝以至茶室皆涵蓋在內,展現與茶相關設計之多元化及可塑性之餘,更探索茶與美學及生活之間的關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