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路人
過路人

來自香港的90後,文字工作者。喜歡本地文化,喜歡廣東歌,希望這裡的文章,能與過路的你/妳相遇。 IG:cantokid1412

【影視雜談】相隔六年,重溫本土情懷電影《點對點》


年前入場看過本地電影《點對點》,一直也很喜歡裡面的情節,最近發現Netflix原來提供點播,於是事隔幾年終於重溫了一遍。

戲裡「點點圖」的本土情懷,固然是最吸引筆者的地方,不過當初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自己日行夜行的地方,竟然會成為電影的場景之一。

剛好電影放映當天,導演黃浩然也有到場謝票,閒聊間才得知他原來住過藍田,更說巴士站外的那條隧道,讓他聯想起宮崎駿的「哈爾移動城堡」,聽罷頓時對自己居住的社區,彷彿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最近重溫這套電影,偶然發現另一個自覺有趣(但其實無聊)的地方。或許導演對住過的地方很有感情,藍田在戲裡原來佔據著不少「地位」,例如站內的五個出口(A、B、C、D1、D2),居然全部都有出現在電影裡。

藍田站A出口
藍田站B出口
藍田C出口
藍田D1出口

男女主角的居住地,也同樣跟藍田有密切關係。

從多倫多回流香港的黃雪聰(陳豪 飾演),租住單位是鄰近藍田站的麗港城,原因如他所說是「望到太古城」(笑);來自內地的女主角小雪(蒙亭宜 飾演),劇情雖沒明示她居住在哪裡,不過從她在地鐵站步往的出口,所住地方就是位處藍田站上蓋的匯景花園。

除了這個日常進出的D2出口外,其餘A、B、C、D1的四個出口,都是在女主角開始探索社區的時候出現。說不定電影其中一個想傳達的訊息,是希望提醒一下觀眾,若要加深對自己周邊社區的認識,不妨從所在地的車站出入口開始著手。

另外,女主角第一次發現「點點圖」的地方,亦是在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外的天橋柱。電影沒有說明這幅「點點圖」是甚麼,不過記得當時映後問過導演,他好像說這幅「點點圖」代表一塊田,因為藍田的前身是叫「咸田」。

藍田場景系列唯一詬病的地方,是女主角初來香港報到後,同事(林子聰 飾演)帶她周圍閒逛時,不知是否因為要配合劇情需要,畫面明明顯示著藍田交匯處外的隧道,對白卻說成是地鐵轉車的油塘站。(雖然藍田站也曾經有段時間,可以沿觀塘線直接過海)

以上種種發現,對於區外人可能並沒甚麼共鳴,但對居住藍田多年的筆者來說,卻像是從表面看來平平無奇的社區,找到它的可愛之處。這倒也很符合電影的中心思想--社區風景之美,需要用心觀察才看到。

比較唏噓的是,電影裡的「點點圖」設定,都是建基於鐵路站的所在位置,因此才會有「地鐵」和「火車」的分別,也衍生新增地鐵路線的後續回合,讓男女主角繼續在城市裡捉迷藏。

然而,隨著社會局勢的發展,地鐵已經淪落成為「黨鐵」,罷鐵之聲不絕於耳,筆者也是罷鐵的其中一員,即使還沒能夠做到絕對的零,但已極少極少再搭黨鐵。

想到「點點圖」背後的本土情懷,竟會在幾年之間變得這麼近,那麼遠,只覺無限惋惜,尤其當想到小時候的自己,常常會在離開地鐵車廂後,留在月台跟車長揮手道別時,更覺一切已無法再回到從前。

城市的崩壞,令所有美好的存在,都變得再也難以成立,很多城內的好東西亦無法留住。

記得電影上映之時,正值「雨傘運動」的中期,當時也曾有報導(或網民)提到,這部早於14年9月前已拍畢的電影,左一句胡椒噴霧,右一句無須委任證,彷彿預示了雨傘運動時期的警暴。

當然,事隔六年再看,如此種種都因為警權被無限放大,而變得極其微不足道,教人更加憤慨。

倘若將來真的無可避免地要離開這個城市,但願自己至少能夠在離開以前,像《點對點》的兩位主角般,好好發掘和探索香港的每個角落,當作是為這個喜歡過卻不斷墮落的地方,最後送行的一種方式。

《點對點》
上映日期:2014年10月30日
導演:黃浩然
主演:陳豪、蒙亭宜


P.S. 筆者很少購買本地電影的原聲大碟,不過這張soundtrack很特別,是以「casette帶」推出,所以當時收藏了一盒。

P.S.2 至於那隻以「維多利亞城界石USB手指」裝載的DVD,多年來好像一直只聞樓梯響,不知何年何月才會面世?

P.S.3 看罷電影的幾天後,到歷史博物館送別「香港故事」的展館,意外在館內看到那六塊維多利亞城界石的仿製品,將來實在要拜訪一下真身呢。

P.S.4 導演的幾點補充回應:

1. 其實我係話成個匯景花園好似哈爾移動城堡;
2. 林子聰句對白係後期補錄嘅時候我嘅疏忽;
3. 部戲其實係 2013 年 9 月之內一個月拍完,2014 年 4 月已經喺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過;4. USB 界石呢,希望 2021 年年頭啦;
5. 藍田站點點圖係鹽田咁解。

隱約看到一個「田」字。

閱讀更多,訂閱追蹤Patreon:https://bit.ly/2RIBZPe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