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翻譯
等身翻譯

好奇的人,還算愛寫,這裡是我的寫作合集。 會在這裡喃喃自語:https://nycrenee.blogspot.com/ 在這裡半認真工作:http://www.onscreentoday.com/

在邁阿密遇見亞洲畫廊

文:徐詩雨,圖:除另行註明外,為作者拍攝。

原文刊載於《典藏‧藝術投資》第99期,2016年1月號

由於「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三年前入主香港藝博(Art HK)開始經營亞洲市場,更在 2015 年將「香港巴塞爾」(Art Basel Hong Kong)移至三月舉行,相對減低了許多亞洲畫廊參加十二月初進行的「邁阿密巴塞爾」(Art Basel Miami)的動力。但是具有野心想要與國際藝術圈對話的畫廊還是不願錯過這場盛事,因為這裡不僅有來自美洲、拉丁美洲與歐洲等地的藏家,更是將代理作品在來自世界各地近兩百間博物館與藝術機構的策展人、總監與董事會成員們面前曝光大好機會,其中不乏知名機構如巴黎東京宮( Palais de Tokyo)、紐約當代美術館(Museum of Modern Art)與倫敦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ies) 等。所以儘管展覽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天,遠道而來的亞洲畫廊還是卯足全力,各自在被分作「藝廊薈萃」(Galleries)、「限量編制」(Editions)、「青藝初見」(Nova)、「新銳探尋」(Postition)、「藝術史事」(Survey)與「策展角落」(Kabinett)的不同區域中呈現旗下藝術家作品最精彩的一面,希望藉此與國際藝壇脈動接軌。 

「藝廊薈萃」中熟悉的東方身影

「藝廊薈萃」佔據邁阿密會展中心最核心的區塊,此展區開放給成立超過三年的畫廊申請,2015「邁阿密巴塞爾」共有191家畫廊參與。來自韓國 Kukje / Tina Kim 畫廊對於亞洲的觀眾並不陌生,該畫廊也是各大藝博會的常客,2015 年足跡更遠佈阿布達比藝術博覽會(Abu Dhabi Art),顯示 Lee Hyun-sook 與 Tina Kim 這對母女檔在經營國際藝術市場的企圖心。在這次「邁阿密巴塞爾」中,她們帶來了近來藝術市場與學術圈都越來越關注的韓國單色畫派(Dansaekhwa)藝術家們,除了今年才在紐約佩斯畫廊展出的李禹煥(Ufan Lee),也有來自樸棲甫(Park Seo-bo)與權寧禹(Kwon Young-woo)等人的作品,而展示重點則放在 2015 年底正在 Tina Kim 紐約空間展出的河鐘賢(Ha Chong-hyun)。畫廊表示的確因為市場的需求,這一兩年都主力在推動單色畫派藝術家。而接連參與不同地區巴塞爾藝博會的畫廊當當被問到是否會針對不同地區參加的藝博會調整展示作品時,畫廊表示藏家的品味似乎隨著當代藝術圈的全球化越來越一致。早年間的根據當地參觀藏家的喜好選擇參展作品的策略已經不再適用,反而需要針對展出作品的創作脈絡做更多的解釋,凸顯該藝術家作品的特殊性,這點在解釋韓國單色畫派藝術家們的作品更顯重要。而 2016「香港巴塞爾」,Kukje / Tina Kim 畫廊會以一月初才結束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展覽的韓國藝術家梁慧圭(Haegue Yang)作為展出主力。

東京畫廊 + BTAP 岡本信治郎的《Wooden Clog Memorial Service》顏色相當搶眼。岡本信治郎,《Wooden Clog Memorial Service》, 1997, 壓克力顏料, 畫布, 木屐, 10顆塑膠球, 畫布尺寸:194 x 162 cm (共兩面). Courtesy of Art Basel.

來自北京的長征畫廊(Long March Gallery)也是三場「巴塞爾」藝博會都參加的熟面孔,畫廊代理作品的實力更是得到倫敦與紐約「弗烈茲」藝博會(Frieze Art Fair)的肯定,接連入選展出。這次長征畫廊(Long March Gallery)於展場佈置隔出了兩個區域,一部份著重展示藝術家黃然的繪畫,而另一區則以藝術家汪建偉的繪畫、展望的雕塑與 2015 年中取得作品全面代理權的新生代藝術家陳天灼營造出一派都市山水風貌,也與展望的作品《都 山水 - 北京》相互呼應。長征畫廊展覽總監李欣格表示:「每ㄧ次的參展都是下次參展的基石。雖然有些熟客有的時候會質疑為什麼總是帶相同的藝術家參展,但這除了反映了市場的需求外,每次參展遇到的新藏家還是會希望看到這些他們熟知的藝術家的作品。」而對於今年參展,畫廊反應約有三分之一銷售是售予之前沒有接觸過的藏家,相當肯定參加「邁阿密巴塞爾」的效益。另一來自中國的香格納畫廊則帶張恩利、楊福東、丁乙等人的作品,畫廊展覽與銷售經理劉韵表示:「本次參展的藝術家可說是這一年來在我們亞洲空間做過展覽的藝術家總整理。」

而來自新加坡的畫廊 STPI 則相當特別,該畫廊在新加坡的空間是一個是商業畫廊與替代空間的混合體。創立者 Emi Eu 策略性地邀請藝術家至 STPI 提供的空間駐村、創作、與當地民眾進行交流,並在駐村結束後於該畫廊空間舉辦展覽,同時獲得藝術家於駐村期間作品的代理權。曾經在 STPI 駐村的藝術家名單也相當的國際化,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等國。本次 STPI 在「邁阿密巴塞爾」展出韓國藝術家徐道獲(Do Ho Suh)最近駐村創作的一系列作品,也接到到不少藏家的詢問。Emi Eu 強調參加藝博會是畫廊相當重視的一件事情,這是一個把新加坡的藝術家推上國際舞台的機會,像這次帶來的新加坡藝術家 Jane Lee 就有不少策展人來詢問。有著瑞士血統的麥勒畫廊(Galerie Urs Meile)在北京 798 已經耕耘十年,也是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常客,此次不僅帶來西方藝術圈中名氣響亮艾未未,也有年輕一代但在國際藝壇相當活躍的鄢醒等人作品,更在「策展角落」呈現新生代藝術家李鋼的作品。「策展角落」是由各家畫廊向巴塞爾主辦單位提出策展理念,於畫廊展區內另闢空間呈現,展中的焦點無非是李鋼 2015 年製作的裝置《流動,一號》(Floating, No. 1)。藝術家使用玉鐲與鋼筋同屬質地堅硬而實用性上卻大不相同的素材,創作出一個立體雕塑,這個看似完美的系統使用反差極大的兩種材質在視覺體驗上撞擊出了不同的火花。畫廊負責人烏斯麥勒(Urs Meile)表示參加「邁阿密巴塞爾」的確會考量拉美藏家喜歡鮮豔色彩的偏好,但是現在當代藝術品味的地區差異性越來越小,選擇針對藝博會展出的作品更多的是參考當時在盧森堡與北京空間展出作品。

「青藝初見」、「新銳探尋」與「藝術史事」的新視野

相較於「藝廊薈萃」濃厚的商業氣息,「青藝初見」、「新銳探尋」與「藝術史事」儘管被規劃在邁阿密會展中心的角落,卻是在這場藝博會中更能貼近藝術、好好欣賞作品的地方。「青藝初見」規定參加的畫廊只能展出一至三位藝術家這三年內的新創作,是觀察畫廊個性與藝術家最新動態的好去處。已經是第二年參加「邁阿密巴塞爾」的東京 Take Ninagawa 畫廊帶來近來相當活躍的日裔藝術家笹本晃(Aki Sasamoto)根據與母親相處經驗創作的作品《暈眩到坐不下來》(Too Dizzy to Sit Down),藝術家利用影像所創造不停旋轉的世界反轉觀者的體驗,重現母親病中的世界。畫廊負責人蜷川敦子(Atsuko Ninagawa)表示去年因為參加「青藝初見」效果不錯,因此今年又再度報名。以她這兩年的參展經驗來說,接觸到來自各大美術館的策展人與董事會成員是繼續參加的最大誘因,而將在 2016「香港巴塞爾」展出的藝術家也是這次展覽名單的擴充,除了笹本晃、大竹伸朗(Shinro Ohtake)與 Elias Hansen,還會有以錄像與裝置見長的泉太郎(Taro Izumi)等。同樣在「青藝初見」的印度畫廊 GALLERYSKE 帶來印度藝術家 Avinash Veeraraghavan,一向喜歡探討影像被挪用後產生另一層意義的他 ,2015年的創作《奧菲斯》(Orpheus)利用串珠這項傳統工藝,創造出令人莞爾的新圖像。

空白空間何翔宇作品《智慧齒》作品局部。何翔宇, 《智慧齒》, 2013-2014, 銅, 99.9% 純金, 尺寸可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同樣求新求變,展位呈現單一藝術家作品的「新銳探尋」在 2015 年總計16家參展畫廊中,就有12家畫廊是第一次參與。來自北京的空白空間帶來藝術家何翔宇的作品,有著藝術家一貫簡潔的視覺風格,當中《智慧齒》是由上百顆純金打造的智齒模型在地上一字排開,吸引不少觀眾蹲下仔細觀察。畫廊總監張迪表示這是第一次申請「邁阿密巴塞爾」,手邊資源剛好符合「新銳探尋」的定位,因此順利參加這次展覽。更重要的是,帶來的四件作品也都順利全數賣出,因此不排除明年繼續申請參展的可能性。對於 2016「香港巴塞爾」,她則透露會是旗下藝術家精銳盡出的群展,請大家拭目以待。另一在「新銳探尋」參展的韓國畫廊 One and J. 早先以代理新銳韓國藝術家而打響名號,但近年也開始代理中生代韓國藝術家,此次帶來藝術家 Jiieh G Hur 的裝置《無題》。該裝置是一顆氣球逐漸被緩緩注入的水撐大,在熙來攘往參觀藝博會的人群中,吸引不少人駐足停留等待水球爆炸的一刻。畫廊負責人 Patrick Lee 興奮地說明由於是第一次參加「邁阿密巴塞爾」,因此想要嘗試一些比較大膽與俱有挑戰性的作品。他很高興看到觀眾們的確會停留下來等待著作品改變的狀態,也達到了藝術家原本的用意,而這次展出期間接觸到不少藝術機構的策展人,算是最大的收獲。

「新銳探尋」韓國 One and J. 畫廊呈現的藝術家 Jiieh G Hur 的裝置《無題》。Jiieh Hur, 《無題》(裝置),木頭與鋼鐵貨板,金屬水管, 乳膠氣球,水, 潛水泵, 尺寸可變。Courtesy of Art Basel.

在 2015 年又恢復舉行的「藝術史事」區著重展示在 2000 年前創作的作品。台灣觀眾熟悉的東京畫廊 + BTAP 帶來岡本信治郎(Shinjiro Okamoto)一系列版畫與裝置。岡本作品用色鮮豔,將日本傳統文化元素像是櫻花圖騰等巧妙地融入創作之中,可說是在日本當代藝術圈開創動漫風的始祖。畫廊經理佐佐木博之(Hiroyuki Sasaki)表示藝術家本人已經高齡八十二歲,能入選「藝術史事」重新展示這位日本戰後標誌性藝術家對畫廊與對藝術家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北京現在畫廊帶來的是藝術家王勁松橫跨錄像、裝置與輸出等不同媒材的作品,這也是該畫廊第一次參加「邁阿密巴塞爾」,當初申請時單純覺得 2015 年初畫廊的展覽《王勁松的90年代》相當符合「藝術史事」的要求。畫廊代表鄒璇觀察到,王勁松作品有強烈的時代性與當時中國政經局勢密不可分,對於國外觀眾來說並不是那麼好理解,畫廊這邊也盡力在展出的時候提供作品背景的相關解釋。


主題性的區域規劃站穩一席之地

在日漸競爭激烈的藝博會市場中,如果藝博會主辦單位只是提供一個空間讓各家畫廊大拜拜式的集合,在短時間內特定空間中充斥大量的藝術品,只會產生令人身心俱疲的視覺轟炸,令藏家、策展人與機構負責人詬病與卻步。現任美洲事務的總監諾亞霍羅維茲(Noah Horowitz)在任職於軍火庫藝博會(The Armory Show)期間採取的策略是限縮參展藝廊數量。但是在「巴塞爾」藝博會中,更傾向以定位分明的展區提供畫廊參展策略上的選擇權,同時藉此帶給觀眾即使是參觀同一個藝博會,仍有豐富的參觀體驗。「巴塞爾」亞洲總監黃雅君表示「香港巴塞爾」並不會只是另外兩個巴塞爾藝博會的單純複製,但主題性的區域規劃依舊是展會主軸。2016「香港巴塞爾」就有規劃出重大型雕塑或裝置的「藝聚空間」(Encounters)、策展型展示的「亞洲視野」(Insights)與提供新興藝術家平台的「藝術探新」(Discoveries)。而在 2015「邁阿密巴塞爾」的展會現場,這些願意付出高昂參展成本的亞洲畫廊也成功讓旗下藝術家在這塊以美洲、拉丁美洲為主要話語權的藝術市場中擁有一片舞台,不至於被淹沒在全球化的洪流中。些許遺憾或許來自於在這個國際化的平台中並沒有看見任何來自台灣畫廊的身影,當我們正試圖著修復被不同政權殖民的歷史傷口,企圖建立符合自身歷史脈絡的當代藝術史時,是否也該看看外面的世界又發生了什麼?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