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子曰

大陆咖啡FIRE生活实践者,工科出身,外贸从业,数字游民,LGBT人士,爱好羽球,非虚构类社科作品,早C晚A,对于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本身的好奇支撑起生命动力。 分享疫情期间在大陆各地旅居的所思所想。期待疫情结束后,去到更广阔的的世界。

成都,回不去的家乡

成都的地铁,成都的软件高新区等等新事物,本质上来说,就是北上广深的直接复制,生活节奏跟模式几乎没有差异。如果很多外地年轻人脑子一热,想换个城市工作生活,真的需要三思。如果想过一个稳定的拿着高薪,在写字楼里喝星巴克的白领生活,全国各地的城市提供的模板高度同质化,所以仅仅靠换城市就能实现钱多活少离家近,可能性太小了。

最近在成都住了一个月,算是大学毕业离开成都这么多年后,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了。

在成都最喜欢一家独立书店呆了一下午,这家店开在一环路边上,突然发现这地儿是我在06年从老校区坐校车回新校区的地方呀,不过周遭事物都大变样了。

成都一环路内华西坝附近的一家小书店

这样近距离的观察,对这个城市的感受又在更新。

就我个人理解而言,成都在对外宣传上,城市人设的打造上确实很有一套手法。所谓的安逸,巴适的慢生活,其实是很有时空局限的。比如说,这样的生活方式,大概只能存在于成都二环路以内,且55岁以上退休或者接近退休的企事业人员。

成都浣花溪附近 杜甫入蜀后所呆的地方

成都的地铁,成都的软件高新区等等新事物,本质上来说,就是北上广深的直接复制,生活节奏跟模式几乎没有差异。如果很多外地年轻人脑子一热,想换个城市工作生活,真的需要三思。如果想过一个稳定的拿着高薪,在写字楼里喝星巴克的白领生活,全国各地的城市提供的模板高度同质化,所以仅仅靠换城市就能实现钱多活少离家近,可能性太小了。

成都比较高端的商业区

比如这个独立书店的老板,他就是本地人,没有换城市,就地取材,找补一些现有资源,做一点有意思的事,可能这就是他想过的生活吧。

我以前上班的时候,老是在想,是不是大家都这么热爱工作呢?还是别人掩饰的很好,而我怎么装都装不像?有一天突然想通了,这跟热爱不热爱没有关系,本质上我们都是用时间去换取生活物资而已,如果恰好在这个用于交换的时间里,你还能感受到意义,或者自己创造出一种意义去相信,那这样的生活跟这个独立书店的小老板也很接近了,虽然累,杂事很多,可是心安理得。

四川著名小吃,也是我很喜欢的豌杂面

最近在四川呆久了,发现自己竟然有点想念广东了,人字拖,大裤衩,牛杂煲,珠江纯生。到底哪里才是我们的故乡呢?

人呐,就是这么无奈的一种生物啊。因为脑子里的那个故乡只是存在于时间里的,就算你物理上的回到了那个家乡,可是眼前的风物与那个“当时”已经完全不同,就算风物长存,周遭的人事可能已经消逝。

所以啊,这个故乡啊,可能就是我们精神长河的上游,当然去回望,去找寻是一种温存,不过更重要的事在“此刻”的人生之舟上,认真记录每一个“当下”,也算是一种保温吧。

干拌冒菜,四川人对海椒的需求太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