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莉
李雪莉

母親、記者、大學教師。

哲學星期五,八歲生日快樂!

2012我剛回到台灣,在北京外派近兩年的日子裡,強烈感受到中國的言論控管與政治高壓,也因而對比出在台灣能「好好說話」的可貴與難得。每周五晚上,我像個遊牧者在不同的咖啡店裡參加哲學星期五的活動(那是個紹興北街慕哲咖啡館還沒開始的年代),感受那種屬於台灣特有的,公共議題的對話空間。

因為喜歡哲五(Café Philo)的氣氛、精神,加上在清楷的「威脅利誘下」,我和先生、女兒都成為了哲五志工。女兒Ellen從6歲開始,就在場子裡穿梭遞麥克風,她曾是那裡最小的志工和聽眾。

當阿楷要我為哲五的8周年生日為文,迫使我沈澱下來回顧自己加入哲五大家庭的這6年。我發現,時間絲亳未減損我對哲五的熱愛,而哲五也比6年前聚攏了更多的朋友。

如果要我描繪,我會說哲五有種魔力,那是一種讓參與者擁抱「擴大心境」(enlarged mentality)的魔力。至少我是這麼感受的。

參加過哲五沙龍的朋友們,都經歷過這樣的儀式,進到這個空間參與講座,主持人會要求與會者自我介紹,不論你是什麼頭銜,站在怎樣的社會位置,那10秒鐘自介的儀式,讓與會的人被看見被聽見,也讓周圍的人打開五感去傾聽去觀察去感受;坐在你身旁的人可能剛下飛機從遠方而來,能想像到的各種職業都能在這裡遇到,這裡提供了相當高頻率的交流和互動。

哲五誕生在一個個人主義的年代,人人的主體性強,再加上這些年台灣在太陽花前與後累積了許多對公共事務的關注,社會變得異質又多元,網路世界爆量和虛假的訊息,其實需要更多視角來幫助我們判斷。於是,從螢幕後頭走出來,以實際的參與,用語言思想為界面,刺激自己的心與腦,哲五也是在這樣的脈絡下,提供了一個在複雜的世界裡,認識公共事物的平台。

在我們生活周遭,我們不一定有耐心或信心與身旁的家人或同事,展開公共的討論。但在哲五,就像是隨時有個知識的外接硬碟。以台北哲五為例,一年至少有70-80場座談,但實際上去年2017年一整年全台灣和美國、歐洲、日本、澳洲,包括「哲五」與「哲非五」,總共辦了421場,你有機會選擇各種有興趣的主題。

也因為這種開放、分享、擴大心境的力量,哲五在過去幾年間也成為全台的網絡,甚至世界的網絡。至今,我自己有個習慣,每到一個城市,我會探訪當地的哲五,我自己去過也演講過的包括雲林哲五、台中哲五、花蓮東華大學哲五,學校裡的哲五則有政大哲五;去年,我到柏林參加歐台會活動時,更遇到不少曾參與哲五活動的留學生,談起哲五,像個通行證似的,容易卸下許多藩蘺,好像多了默契。

哲五緩慢持續地讓參與者在身體、心理、智識上擴大與碰撞,也「長」出了令人驚喜的新芽:與會者的年紀下降了,有國三學生前來參與;我也看過母親與高中女兒手把著手一起來;有大學同學呼朋引伴早早來佔上一排座位的;還有更多學生因為成為小志工,連續聽了兩年的哲五,提前決定了自己的學科志向,或是哲學或是歷史,儘管領域是如此冷僻,即便被稱為怪咖,他們也不怕。

哲五擴展出的力量,還有一個我自己親歷也是感受最深的,是在這裡,我遇到一群思想的愛好者;五年前,一群大學教授、紀錄片工作者、高中老師、劇場人…..在哲五相遇,每次活動完,我們總會聊聊我們還能在做什麼,來刺激更多年輕世代的批判性思考?這個好奇的念頭,讓我們在四年多前發起成立了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的運作模式受哲五的影響,同樣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志工隨時補位,擴大連結,PHEDO如今有了自己的廣播和小小的空間,也培育出對批判思考有興趣的高中生、高中老師、上班族。我們從來沒想過,原本四散各處亳無連結的一群人,卻是因為哲五,又開出哲學的花朵。

很多人無法想像哲五為什麼能在主持人、講者皆無償的情況下,不間斷地每週辦講座?這其實是有一群責任感強、來自各專業領域的志工群,輪番貢獻想法和人脈的結果(其中,台北哲五幕後最重要的靈魂,就是健苡Sophie和昭華兩位)。

不會很辛苦嗎?志工們看似在「付出」,其實無形的「獲得」更為巨大,所以一旦投入,也「難以自拔」。

我想這就是哲五精神,一個眾人平起平坐,悉心呵護討論文化、政策各種議題的公共場域。Café Philo,不只是咖啡沙龍,更是組織強大的協作網絡,也是一群人呵護的精神。

下次到一個新的城市,邀請你尋找那裡的哲五。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哲五身上,感受那種情感與智識上的擴大心境和交流,期待你也能感受到在這個平台上,好好說話、討論議題、聆聽別人過程的享受。

祝 8歲的哲五,生日快樂。也盼望哲五的精神,能延續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