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eta
Sheeta

在倫敦、北京、新加坡生活過的港女一名 更多雜想在 facbook @ sheetaonthejourney, twitter @sheetancities 我愛人間樂土,但願與風和唱,鳥語花香,春回大地,桃源美景,普天同慶,就算有千噸大砲,萬匹火力,就算有更發達的科技也好,可愛的大地,永遠都是人類的家鄉。

繼續寫

大英圖書館最新展覽以”Writing: Making Your Mark”為題,探討文字幾千年來在世界各地的演變。

British Library: Writing: Making Your Mark

British Library: Writing: Making Your Mark

古人沒有我們今天傳播之方便,卻沒有想過要精簡內容。他們寧可逐字逐句抄寫,及後又將經文、詩詞一筆一筆地刻在泥板或木板,舖上珍貴又粗糙的紙,用掃在紙的背文來回施壓,務求墨水均勻地印在紙上。雖然一直重複著這個動作,在今天看來多麼乏味,但當時可是劃時代的技術啊!

第一代(?)活板印刷

文字基本上有兩個主要用途 — 紀錄和溝通。人類發明文本原是因為腦袋記憶和運算能力有限,在點算財產時用符號作紀錄,即第一代的會計系統。後來又後因為社會規模壯大,需要一個方法將訊息傳送開去,便發明了一套大家都明白的符號,即不同地方的文字。因此古代只有統治階層才需要識字,一般人在小小的社區內生活,有什麼事到隔離敲個門,打個招呼就可以了,用不著文字。

宗教是文字的重要推手,早前的印刷品不是經文便是神職人員的檔案。沒有印刷機以前,複製文章是一個冗長和刻苦的過程,沒有宗教精神上的支持幾乎不可能完成。印刷術剛發展時,也沒有那麼多重要的訊息要大量傳播,唯有經文是大部份人所關心和想閱讀的文字。

古騰堡聖經 — 西方第一本以活字印刷術出產的主要書籍

今時今日,「長篇大論」必是個貶義詞。文字愈直白愈好,精雕細琢的文字和婉委的隱喻大可不必了,文章縮成提綱再縮成幾個重點,句子愈短愈好,假如我們還寫句子而不是以幾個詞組代替的話。非實用類文章都歸在「文學」的類別,亦即與「小眾」同義。

我畢竟是80年代長大的人。那時儘管影視娛樂發達,但文字的世界更廣闊,我只有在寫文章是才能好好整理思緒。停筆這一年來,組織能力急速倒退,這話也漸漸說不清楚。早一個月想再執筆,坐在螢幕前大半天,腦海空白一片,正一「倒吊都無滴墨水」。

直到上周臉書彈出通知,說我的專頁有個訊息。居然有年多前的讀者查詢為何我久久沒有再出文,還擔心我是否出了什麼事,真是受寵若驚。原來除了寫報告寫電郵之外,寫這些無無謂謂的想法,居然還有人讀。

那我就一於不怕羞繼續寫下去好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