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婦人
毒舌婦人

雜談-我對演算法的無知與恐懼

當我們覺得有點不妥,卻沒有提出的勇氣,因為我們只憑一份直覺,覺得有點問題是出現了,但因為缺乏所謂能夠量化的數據,於是我們沉默了,以為可以靜觀其變,但很可能事情卻一發不可收拾。

這幾年我覺得網上世界令人沉迷成隱,去到哪裡都不難見到低頭族。機不離手已經變成了一種常態,工作開會全是Whtsapp zoom 和智能手機。Social Media 更加是如影相隨,一個like 一個seen 的標記,無時無刻都在壓迫人去社交去回應,是前所未有每分每秒如此頻繁地進行社交活動,但內容卻極度貧乏,有時訊息的數量更令我覺得自己怎麼申請了一個信箱,然後這個信箱不斷不斷的入信,然後我不停拆信回信。這種由演算法主導的新世界貌似拉近了人的距離,但同時卻令人社交疲勞。更甚的是資訊貌似流通,卻並不真的如此,繼而不知不覺加劇了社會的分裂對立與二元化,而最令人焦慮與恐懼是我開始懷疑真相是否並不存在,什麼是真呢?什麼是假呢?

為了回到現實世界,我開始遠離Facebook,減少瀏覽的時間,也大量刪掉不相熟的朋友,除了減少用Facebook,我甚至多用一部傳統電話,想看看與網絡世界斷線後的生活會是怎樣。

刻意遠離社交媒體的原因之一是我不希望躲在屏幕背後做人,不想因為你的一個半個like 而得到同溫感,錯覺地認為我們就是朋友,是同道,更不希望病態般去refresh 一個social media, 去看別人的社交活動更新與生活,其實我們沒有需要連吃個飯也記錄下來,是多麼空洞的人生才需要獲得別人時刻在虛擬世界關注。真實的人際關係不應該是這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應是用如此亳無深度的方式與平台所建立,我們默許這種錯誤存在,終會招來傷害,而這種傷害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越見低下,毫無信任可言。

活在網絡世界十多年,有多少人曾經歷過沒人like post 就懷疑自己說的話是不是不受認同?自己的判斷是否不正確甚或非主流?又或者此時此刻正在經歷著。

除了這些,說說最近一件讓我困擾的事,我被Facebook 餵食了蘇富比拍賣,我推斷原因是因為我三天前曾在Chanel 珠寶店前駐足,而當時我開了定位處理一些事情,我希望自己是多慮,但我真的注意到每次提到甚或瀏覽過的內容,隔幾天就會出現在Facebook suggest。很多人說人工智能是未來,我想說它早已來到,但我們並沒有駕馭這種科技的能力,因為大部份人連它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只是一直喜滋滋地在用他。試想想我們每一天連接上網開始,去過那一個網頁,在哪一個版面停留,看過哪一幅圖畫,時間是多長等等,都有被記錄下來,電腦透過演選法再去預測要推薦什麼給我,然後這些數據製造了一個龐大的網陣,不斷為我推薦更多相關同類資訊,將我困著,而這個網陣大到我可以信以為真。

用一個簡單例子說說我所感受到的恐懼,從前我們去買衣服,進店後店員必定要跟你打開話匣子,再摸索你打算尋找衣服的顏色、款色,有時店員也要合自己眼緣。我們透過觀察交談去了解眼前的人是否可信可靠,我們會結合過往的經驗去建立跟店員的關係,是否可以繼續交流下去,但現在完全不再是這麼一回事,店員沒有了,變成了電腦,但我們卻可以稱得上連跟電腦交流都不是,我們只是被輸血一樣,單向地接收。

從前我們買一件衣服,過程當中店員還可能會進行游說向你推介一些你從沒有想過去考慮的款式,但現在不會了,一堆數據將你的喜好習慣全面披露,然後演算法會主動推銷你喜歡的,心儀的,有興趣的,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再也看不到其他東西,最恐怖是還以為是自己主動尋找的結果。

對於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開始越見重疊,我是非常疑慮,因為大部分人並沒有覺察到這些危害的嚴重性。簡單如YouTube,當在傳統電視中出現一些牽涉敏感題目、畫面、內容時都需要打出P指引說明,同時受廣管局監管時,但對於如此頻繁緊扣在我們生活中的影視新媒體可以說是零規範、零監管,在科技發展的同時,相關法例卻未有與時並進。

人工智能世代已來到,早就在你我生活當中,是每個行業都需要了解和認識,假如只停留在傳統應用思維,忽視互聯網傳遞資訊的快速與廣闊是前所未見,而人腦對消化資訊的能力根本是完全追不上,我們終有一日會被科技全面所控制,自取滅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