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龙
少龙

墙内人,不想争论 墙内墙外彼此都太不了解了

纽约上海寻求教育公平

作者:吴锦清

来源:叁里河(ID:Sanlihe1)

打破教育公平就是动中产的蛋糕。

1981年,当非裔的多娜·蓝侬在布鲁克林社区上英语课时,一位辅导员来到课堂上宣布,她被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录取了,班上顿时爆发出如雷般的欢呼和掌声。

对于类似多娜这种居住在贫穷区的非裔学生来说,史岱文森高中就像是"沙漠中的一颗钻石",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史岱文森高中是纽约当时三大特殊高中之一,这些学校以白人特别是犹太人为主。对于很多白人中产家庭来说,这些特殊高中也算是最后的教育避难所,不然就得上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或者干脆搬到郊区。

因为长久以来都是白人学生占据大多数,1971年,有学区负责人称这些高中是"白人中产阶级特权教育中心",它们通过招生考试将弱势非裔和拉丁裔学生隔绝在外。

从一开始,纽约特殊高中就类似我们的重点高中。与美国奉行的就近原则不同,特殊高中的目的是打破种族藩篱,全市招生,以成绩衡量所有人。目前,纽约市特殊高中已有9所(包含一所艺术学校)。这9所学校也就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精英学校,生源优质,校风良好,师资水平也比较高,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大学申请都有很大好处。

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深得人心,从诞生开始,纽约特殊高中就成为公立学校系统中最多人争抢的那块蛋糕。与美国大多数社会资源的分配模式一样,纽约特殊高中的入学机会也遵循了种族和贫富差距带来的分配模式。

近年来的非裔学生显然没有多娜那么幸运,学校数量增加并不意味着入学机会的增多。多娜曾就读的史岱文森高中,今年只录取了7名非裔学生。就连非裔学生较多的布鲁克林科技高中(Brooklyn Technical High School),非裔学生比例也从1982年的51%,下降到2016年的6%。

当局也不是没有对这种情况进行过努力。

1971 年,时任教育局长哈维和黑人家长希望进行适度教育改革,推出了 SHSAT测试(Specialized Science High School Admission Test)作为唯一的招生录取标准。

测试的初衷是用固定的考试标准来一视同仁地在全纽约选拔生源,让所有社区里的好学生都有获得优质教育的均等机会。但是一个公平的标准加在崎岖不平的基础上只能得出更不公平的结果。

家境优渥的白人学生本身就有较好的教育基础,比起没法好好上学的非裔和拉丁裔学生来说有着先发优势。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大量涌入的华裔和韩裔人群更是在各大特殊高中 “屠榜”。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上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除了个别学校,近年亚裔学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最高。今年放榜的SHSAT中,被录取的亚裔学生高达51.1%,白人学生占28.5%,非裔和拉丁裔学生加起来也就只有10.6%,而非裔和拉丁裔学生其实占纽约整个公立学校的70%。

高比例的亚裔学生和他们的考试成绩也不断被质疑。批评人士认为,凭分数录取看起来靠个人能力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却有利于擅长考试、愿意在考试上大量投入的亚裔学生,加剧了种族间的不平等。

亚裔移民家庭特别是华人家庭来本身就注重教育,特殊高中是进入精英阶层最好的入场券,没有一个移民,更何况是亚裔移民会放弃这张入场券。法拉盛和日落公园的培训机构与珍珠奶茶店一样常见,特殊高中里的亚裔面孔无处不在。

阻止非裔和西裔参加补习班的原因,除了地理因素和缺少对教育的重视或者说像移民那般把教育视作生存根本的观念之外,还有高昂的补习费用。一个针对 SHSAT 的暑期补习班,要价通常在一千美元以上,对于生存在底层的低收入人群来说,在房租和伙食费的重压下很难说服自己来支付这笔钱。

但是亚裔不同,财力有限的亚裔家庭也不会在教育上有丝毫犹豫。完整的补习生态服务着所有愿意为子女的将来支付高成本的亚裔家庭,因此就算纽约亚裔社区本身有着极高的贫困率,但凭着移民重视教育(早期的纽约犹太人也是移民)与亚裔文化的双重加持,“中产式” 的教育投入还是让亚洲人牢牢占据了纽约顶尖公共教育。

面对常年积累的种族间教育不平等,纽约市长白思豪此前提出"Discovery计划",为弱势族裔学生提供额外辅导,每所特殊高中需预留20%名额给该计划未达到入学成绩要求的低收入家庭学生。

该计划尚未有所成效,白思豪进一步提出更激进的方案,希望在未来三年里逐步废除SHSAT考试,把录取方式从单一的标准化考试,改为综合使用纽约州统一学期州考成绩和学科评级,并将录取名额分配到每个初中,逐步实现前7%的毕业生直接入读特殊高中,剩余名额抽签决定的最终目标。

取消SHSAT考试改成名额分配或者抽签,以降低白人和亚裔学生比例,怎样看都损害了中产家庭的利益。特殊高中仍然是"中产阶级特权教育中心",只不过是从之前的白人扩大到现在白人和亚裔两个族裔而已。

果然,反对力量相当强劲,包括亚裔社群在内的人士抗议废除考试。最终,这个提案没有通过去年的议会表决。虽然这个取消考试的最终目的没有达成,但增加种族多元化的教育改革已经在纽约多个学区展开了。

布鲁克林十五学区的初中,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将不再按照5年级学生的成绩、出勤率等因素录取学生,而是采取抽签方式,优先录取来自低收入家庭等弱势背景的学生。

位于曼哈顿上西区的第三学区,也将从今年秋季开始把25%的名额让给低收入、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除了SHSAT考试,白思豪把目光瞄准了另一个亚裔和白人学生优势明显的项目--天才班(Gifted & Talented Programs)。

天才班,其实就是资优班,是纽约市教育局为培养智力和创造力超前孩子的发展需求而提供的教育资源。从幼儿园到3年级的学生均可申请天才班,通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测试才能被录取。

天才班深受华裔家长喜爱,由于全市招生,即便家住差学区,只要能考上天才班,同样能接受好教育。为了能让孩子过线,考前上个培训班实在再正常不过。有华裔家长表示,天才班项目非常重要,很多华裔家长都认为这是摆脱贫困的方式。

曾经天才班的存在是为了能够吸引优质生源从私立学校回流,从而提升纽约公立教育的平均水平,但现在却正面临着被取消的命运,理由同样是亚裔和白人学生考取天才班的比例太大,造成种族隔离。

先行试点共有5个学区,没有了天才班和学区房就近入学,这些学区里的好学校需要为非裔和拉丁裔成绩较差的学生留位,而购买了高价学区房、成绩较好的孩子可能需要长途跋涉去较差的学校上课。

名额分配、抽签入学,听着莫名耳熟,怎么听怎么都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的确,在东半球的上海同样正在进行着一场类似的教育改革。扎堆考民办、民办强公办弱、天价学区房,这些教育不公平现象亟待解决。

2018年初,上海幼升小"公民同招"政策正式落地,公办小学和民办小学只能选择一类报名。

在以前,上海民办小学往往一位难求。只要能负担得起民办学校学费的家庭基本都会先报民办再报公办。冲民办,保公办是一条公认最优路径。

这样的情况下,民办学校往往可以先于公办学校锁定优质生源,掐尖招生。而公民同招之后,公办学校不再是保底选项,如果民办小学面谈失败,只能走公办小学第二批验证,由各区按招生政策安排入学,不确定性很大。

公民同招实施之后,上海民办小学的报录比就从2017年的3:1下降到2018年的1.4:1,2019也保持1.4:1。很多原本会选择民办的家长,为了规避派位的不确定性,直接选择了公办小学。最优秀的生源,也将不再被民办学校垄断。

在以前无风险的零志愿下,那些不差钱的中产家庭,往往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进不错的民办学校,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报班、培训。但在风险增加后,这些中产家庭只能理性抉择,无法扎堆选择民办小学。办公学校和民办学校间的分层缩小了。

之后上海继续发布中考改革方案,在义务教育出口阶段实施"名额分配到校"制度,很像白思豪在纽约提出的第一个方案。

方案规定,委属和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要覆盖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三种招生办法。其中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更是高达招生计划总数的65%。

这里说的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就是包括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等在内的7所重点高中。而大家最关心的上述四所学校,名额分配的20%会划到相应区不择生源的初中,剩下80%分配给相应区的所有学校。

也就是说,传统强势初中进入名校的名额会下降,高分考生可能落榜;弱势初中进入名校的名额会上升,低分考生可能上榜,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流动性增强。这对于那些弱势中学里顶尖的学生,是个好消息。

在民办幼升小、小升初热度降低的背后,是中产阶级家庭失去了原本的升学"舒适区",以往最优最保险的路径不复存在。而这对于对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分层、好学校和差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隔离都能有所缓解。

公民同招的目的是在于解决民办学校用掐尖的方式掠夺教育资源,造成教育不均衡的局面,与纽约通过教育资源再分配来解决种族问题有着完全不同的出发点。

但即使种族多元化和教育资源平均化作为动因有所差异,两个城市在措施上却有着共同之处,同样从中产家庭入手,同样想提升弱势背景学生进入精英学校的机会,用的方法也是相似的名额分配和随机派位。

在纽约,如果SHSAT考试和天才班取消,华裔孩子进好学校的可能性更低,华人家长可能会往郊区搬迁,或者花高价上私立学校;在上海,虽然幼升小中民办小学热度下降,但仍有很多对子女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明确的家长,仍然将K12民办国际学校作为孩子教育首选,甚至有人开始考虑走低龄留学路线。

同为国际大都市,上海和纽约都意识到,教育不公平,中产既是问题的成因,又是问题的最大受益者,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