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 seh seh
世界走走 seh seh

世界走走|她的故事與妳同行

094 | 這個世界與白靈和解了嗎?

白靈沒有改變,而她作為一面鏡子,映照出來的是華人世界態度的改變。
文/孫小椒(資深媒體人、流行文化觀察者)
(原文發佈於2021年12月3日)

在2021年金馬獎頒獎盛會的觥籌交錯之間,擔任頒獎嘉賓的白靈再次成為焦點。

這名年過五旬的華裔國際影星從容貌到行事風格彷彿沒有任何變化,以外型性感、大方談性著稱的她依舊在鎂光燈下大膽、出位、搶眼,衣裙走光而她並不介意,言語飄渺彷彿不在人間。但如今改變的,是社會輿論對她的態度:如果觀察社會評價,這個曾經在華人世界被認為不檢點、一心想紅、言行瘋狂而幾乎時常遭人取笑甚至唾罵的女星,到今年已經逐漸得到了很多完全不同的評價——公眾對她表現出更多的支持、欣賞和讚美。

事實上,白靈還是那個白靈。倘若你對比當下的她與10年甚至20年前的她接受採訪時的發言,會發現她愛說的話都沒有太大改變:常常掛在嘴邊的是她身體裏有8個小精靈,左右著她的言行,當中有一個喜歡袒露自己,而她對此必須滿足;每每提及她對「新生」的概念,不變的說法是,每一天都是她的生日,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自己。在公開資料中,她也很少以日常的敘事邏輯交談,通常都身處在自己大而化之的敘事領域中。ELLE台灣去年採訪她,主持人第一句話問她,從什麼時候開始感應到自己這8個小精靈的存在,她的回覆是:自己沒有時間這個概念。訪問從第一問起,就脫離了主持人想要的節奏,進入到白靈談論人與宇宙、世間的風、時空的魔力這樣玄妙概念的場域中。同年,鏡週刊的訪問,甚至把她的一整段如此回答加速播放,直到討論其他問題,才放回正常速度。

白靈沒有改變,而她作為一面鏡子,映照出來的是華人世界態度的改變。這世界真的與白靈和解了嗎?

1990s,初代「辱華」明星

白靈出身中國大陸。中國社會對她最早的深刻印象,恐怕是初代「辱華」明星——早在90年代,「辱華」的概念甚至遠不像如今一般鋪天蓋地、人人難逃的時候,她就已經被貼上了「辱華」的標籤。

白靈生於1960年代,父母是音樂老師和舞蹈演員,早年的經歷她曾在不少訪問中提及:她是解放軍文工團的文藝兵,14歲就調往西藏駐守,她在採訪中曾回憶當時部隊只有7名女兵,她們享受眾星捧月的待遇。20出頭離開軍隊後她加入劇團,出演過話劇、電影,是當時雜誌的封面女郎;她在1991年前往美國,此後在美國發展。

出演李察吉爾主演的《紅色角落》時,白靈30多歲。在這部1997年的電影上映後,她被自己的同胞認證為「反華明星」。這部電影講述一名美國商人在中國遭遇冤獄,白靈在其中飾演解救商人的律師。白靈在出演了這部電影之後,於中國境內引發極大討論,遭到了中國官方宣傳和民間媒體的口誅筆伐,並有報導指她被禁止入境。

為了走紅而賣國求榮,白靈這個形象就這樣定格在中國觀眾心中十餘年。

而與「賣國」形象相符的,是她大膽性感、頻頻走光的身體作風:2005年,白靈成為第一個登上《花花公子》封面的亞洲明星,自此便以性感為人所熟知。她的服飾時常盡顯身體,有時露出私密部位但她也不甚在意,因此頻頻見諸報端,有了「豔星」的稱號。她也曾在採訪中自稱交往過88個男朋友,不吝談及自己與男性如何在床上共度三天三夜。這是她的個性與自由,也沒有對他人造成妨害,但在當年的輿論環境中,對於已認定她「賣國」的娛樂觀眾而言,這些行為的「不檢點」也與「不愛國」一以貫之:既然可以為了走紅「賣國」,那當然也會為了搏版面「賣肉」。

為這形象添磚加瓦的,還有白靈數年以來的一些爭議事件。2005年,她自爆遭到歌唱組合後街男孩(新好男孩,Backstreet Boys)的尼克猛烈追求並在一起,隨後很快被對方否認稱二人只是普通朋友;同樣在2005年,她指控電影《星球大戰》系列在她為《花花公子》拍攝封面後將她的戲份刪去,對此電影發言人回應稱,白靈的戲份早在一年前就出於剪輯節奏的考慮刪除。

2008年,白靈在洛杉磯機場一家商店涉嫌盜竊被捕,對此白靈在庭上辯護,她因與男友吵架而心思恍惚,一時忘了付錢。2011年,她參與美國一檔專門治療有成癮症狀的明星的真人秀節目《名人戒斷療養院》(Celebrity Rehab),作為其中的一個「病人」。節目期間,她先是在採訪中提到自己青少年時代駐軍西藏時,曾被軍方上級強迫發生性關係,需要陪酒陪睡,更一度需要以假名做墮胎手術,被性侵時間長達三年;又在節目中提到曾有男友將她灌醉強姦。儘管當時一度引來媒體報導,但由於她此前言行出位,有過數次羅生門,因而並未被嚴肅對待。真人秀拍攝期間,她曾爬上療養院的屋頂,後在消防員抵達之前自行返回了地面。

如此總總,白靈成了被輿論嫌棄的,為了走紅而出賣自己、言行瘋癲的女人。

閣樓上的瘋女人

美國有一本女權主義專著,名叫《閣樓上的瘋女人》(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出版於1979年。

「閣樓裏的瘋女人」這個形象出自小說《簡愛》(Jane Eyre),書中男性的家庭教師簡愛和閣樓裡關著的瘋狂前妻伯莎,看上去是天使和瘋婦般的二元對立,但「其中一個代表的是能夠被社會或者傳統所接受的人格,另一個則是自由、不受約束、經常具有毀滅傾向的自我外化」,「每個溫順善良的女人背後,都或多或少拖著一個癲狂的影子。」

三年前,有一篇曾引發網路熱議的文章《為什麼香港有那麼多「瘋女人」?》。文中引述「閣樓上的瘋女人」這一意象,以女明星藍潔瑛、吳綺莉、關淑怡等人為例,討論了女性在父權制度下遭遇虐待、不幸,之後陷入困頓、窘迫甚至失控,再因為這種失控而被以父權文化為主的主流社會圍觀、排擠、取笑的現象。

長年以來,加諸在白靈身上的目光和評價,恰巧符合這個框架。

https://instagram.com/iambailing

2011年,在參與《名人戒斷療養院》期間,白靈接受美聯社訪問,稱說出軍中往事對自己而言並不容易,她希望以自身經歷去幫到其他有類似經驗的人。報道稱,這段慘痛經歷對她心理有嚴重影響,有時會失控脫衣,需接受心理輔導。她然後強調,自己並沒有酗酒,但情緒起伏很大,這次透露往事只是希望講出自己走出夢魘的經歷,也幫助別人。 

節目的心理治療師表示,「白靈的確經歷過一些慘痛往事,但她能夠面對這些往事」,他說為避免精神崩潰,白靈此前一直轉移面對「這些男人性侵她」的往事,「但當她進入較安全的環境⋯⋯她就能面對自己,承認自己都經歷過什麼。」 

接受美聯社採訪時,白靈強調她只歸咎責任於侵犯她的軍官個人,而非中國政府。但她也明確表述,這些遭遇不是被侵犯和虐待,因為「在中國文化裏,就是服從,不要多問,就是服從和遵守就好」。 

相關報導在當年被台灣華文媒體轉載,媒體的評論是,認為白靈「炒新聞、搏同情,了無新意,都聽膩了」,更奉勸白靈「既然有心悔過,不要只有嘴巴說說,用實際行動證明吧!」中國網民則有人認為她抹黑軍隊,有人認為她「精神不正常」。

隨著時間的推移,受眾對白靈的評價,從早年的「想紅」、「炒作」,到後來逐漸變成了「精神有問題」,進一步向「閣樓裏的瘋女人」發展。她時常的走光露點,被人懷疑是「暴露癖」;她形而上的言談被認為是「神神叨叨」;而善意一些的猜測,則猜想她是否因為不愉快經歷之後出現了解離人格障礙,因為她有8個小精靈。

但我想,這些評價都難以逃脫那種展覽瘋子、觀看瘋子的敘事結構。

白靈有她的傷痛和情緒問題,有她不快樂的時候,有她超脫於主流框架之外、令人大跌眼鏡的言行,但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充滿才華的演員,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表現出色。

早在中國相對封閉的1991年,她就獲得前往紐約大學交流的機會,並且獲得美國獎學金;初到時不會說英語的她,在三年後已於美國電影中出演角色。早在《紅色角落》,她就獲得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突出表現獎。亞裔人士在美國影業發展本來困難重重,鼓勵啓用亞洲演員的「亞洲旋風」也只是近5年的事,對比所有人都更早走到美國的白靈來說,她在美國的演藝事業一直不慍不火,但也沒有停在原地掙扎。她後來憑藉在香港電影《餃子》中的演出,獲得2004年金馬獎和金像獎雙料最佳女配角。去年,她以《墮胎師》中的表現,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把一個有出色成就的女性演員,僅僅當作一個「瘋女人」去審視,狹隘至極。

重走長征路,參加金馬獎——反華還是愛國?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白靈身上的諸多特點開始得到不同的解讀和理解。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她身上的「辱華」標籤。

白靈以前對解放軍內部性侵的指控難以查證,早年多被當作瘋言瘋語,中國外交部也只以一句「沒聽說過」來回應;而卻是在近年,特別日前的網球世界冠軍彭帥事件之後,才被人重新審視。白靈的生日是10月10日,因而自認與台灣緣分頗深,這一點其實她已講了許多年,卻也是在這一兩年才被台灣的受眾關注,並解讀為她對於台灣概念認同的訊號。

如今在許多地方,「辱華」成了人們讚許的行為,因此白靈作為這個標籤的攜帶者,也成了被讚許的對象。但這恐怕又是一重新的誤會了。

早在2004年,白靈就在美國雜誌 Paper Magazine 的訪問中提到,自己因《紅色角落》而被禁止回國,使她流淚和難以入睡,為此她請求與中國政府官員見面,寫了一封道歉信,解決了這個問題。白靈在公開平台上,從不吝惜表達她對中國的思念與熱愛:她是最早一批入駐新浪微博的用戶,至少自2012年中國十一國慶節開始,也就是她在電視節目中指控軍隊性侵的次年,她也已「懷著對我們祖國的敬仰,熱愛和無比的驕傲」祝福祖國生日,當時她的微博僅有4個轉發,10個回覆。無論關注者多寡,白靈幾乎每一年十一都在微博上表達祝福,「我愛中國」,「祖國強大」,「希望寄託在習主席和彭夫人身上」。

2016年,白靈作為華裔影星的代表,出現在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中。她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重走長征之路,身穿藍色的紅軍軍服在長征地標拍照,與當地小學生互動,造訪毛澤東住過的窯洞。而這期節目引發了中國網民的憤怒,網民炮轟央視請「反華豔星」來參與紅色紀錄片,《環球時報》評論指,白靈拍過不少裸照,讓她參與這樣的活動是對長征的褻瀆。央視隨後下架相關節目,白靈更在微博發佈1500字道歉文章,表示「我非常理解大家的感受,大家也都是出於愛我,愛我們的國家,出於我們要驕傲的告訴全世界:我們中華民族真正的優秀。」對此中國網民並不買帳,該文隨後被刪除。

但白靈此後依然常常在網上表達自己對於祖國的熱愛和思念。不過,與此同時,她也並未像許多明星那樣,與被標籤為「反華」的人與事做切割,她早年與被認為是反華影星的李察吉爾交好,近兩年在金馬獎被中國封殺、大批明星割席的情況下,依然前往台灣出席。

照片來源:美聯社

回看白靈種種,大概可以想像,她的性格是超脫於這些取態的:出演一部電影並非因為其「反華」,而是因為那是電影;被封殺後思鄉,她便去道歉;指控部隊性侵,與對祖國的態度無關;對於祖國的熱愛,大抵也是一種直覺的、熱烈的情緒。

她可能沒有強烈的政治立場,這些概念,大概在她的答題範圍之外。但白靈多重的行為中,華語世界不同政治取態的受眾,都樂得投射其中,得到他們想要的解釋。

當白靈遇上小S:身體的主人是誰?

而對於她生性放蕩、出賣肉體的刻板印象,在關於女性身體的討論如此多元的當下,應該更容易得到消解。

她在2010年做客《康熙來了》時,對小S說,她認為人的身體是自然贈與的禮物,她應當去慶祝這份禮物。她回憶自己拍攝《花花公子》雜誌的經歷,在滿是赤裸女星照片的工作室中,初時感到害羞,後來經過了幾天的拍攝,已經習慣了光著身子跑來跑去,並且領悟到,這才是身體最自然的狀態,感覺到了自由和解放。她說展示身體的美好,並不是為了取悅某個男人,而是出於自己的享受:玫瑰開了,無論你看與不看,玫瑰都在那裏。

對於白靈這段「身體是禮物」的理論,當時嫁作人婦的小S回答說:可是我的身體已經有主人了。

同樣是兩個被外界視作個性解放先鋒的女星,相見的頭五分鐘,便互相顯出本色。

比起過去20年,如今的華語社會,性別意識確實更進步。你可以說,因為人們對於女性的精神世界的想像和閱讀層次豐富了很多,大眾才開始看懂白靈的美。但這就是世界與白靈和解的原因嗎?恐怕也沒那麼樂觀。

白靈如今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一方面也是因為她年齡增長,漸獲獎項,而逐漸符合了主流社會對於權威和階層的接受度。當被觀看的女性成為「長輩」,她作為具有性競爭力的客體被評價的意義也同時褪去了——儘管白靈依然風格性感、大談性愛,但大眾對於她的自我展示突然「寬容」了起來。而她在影業紮根,獎項加身,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社會大眾對於她評價的緩和,也有對於她美國華裔影星「地位」的承認這一層意味。

這當然是一個猜想。要論證它,讀者不妨再想像一個此時此地的「白靈」:30幾歲的華人女性,性感開放,行事張揚,闖蕩好萊塢,大談自己的曾經遭遇的性侵犯歷史。

我想輿論的情況大概會比20年前好一點,但真的會提升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和解與否,好在白靈也不在乎。這麼多年來,她與自己相處自有邏輯,就如同她在金馬紅毯衣裙上的字一樣:「活出最精彩的自己」。輪不到觀眾來取消,也不需要觀眾來同情。

世界走走原創文章/報導目錄(生成中)

  1. 長榮海運29年前另一樁海上意外
  2. 有刺客!一位幾乎改寫人類歷史的「愛爾蘭瘋女人」
  3. 為何歐洲男性政治人物打疫苗要拍半裸照?
  4. 南海不是中國的!從國境之南的曾母暗沙談起...「曾母」究竟是誰的媽媽?
  5. 血汗海灣:石油富國的「現代奴隸」
  6. 「壯陽神鳥」如何成為「外交工具」?
  7. 破碎的夢土:歐洲國家利用高科技工具監控難民
  8. 華府最有權勢的「Joe」除了Joe Biden,還有這位Joe Manchin
  9. 台灣新朋友索馬利蘭成中東富國戰略布局關鍵角色
  10.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11. 創設少子化大臣18年,大和民族卻越生越少!談談日本少子化政策失敗的幾個原因
  12. 美國中餐館用的「雜碎字體」有種族歧視?
  13.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上):當她們的子宮被放大檢視
  14.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下):在這座島成長的新二代、舊八代
  15. 是誰住在露營車裡:以車為家的「游牧人生」在台灣可行嗎?
  16. 藝術不再「打高空」:一座讓種植園勞工掙脫貧窮宿命的美術館
  17. 戰雲密布的海峽、危機四伏的運河,從兩段歷史看台灣的命運
  18. 摩登家庭:誰說婚姻一定要有「愛」?她們選擇和好友結婚去
  19. 推動雙語教育的台灣來看看瑞士的英語煩惱
  20. 半封城生活:防疫下的家庭關係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21.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恢復往常還有多久?模範國家給你開卷答案
  22. 居家防疫是種「特權」:那些無法WFH、被迫WAH、沒有家的人們
  23. 當無國界的病毒遇上有國界的疫苗──「疫苗民族主義」禍延台灣
  24. 我與新冠病毒共處一年半的經驗談:旅日台灣人的緊急事態日常
  25. 防疫生活「心」指南:新冠時代如何照顧精神健康?
  26. 台灣成中國「疫苗外交」戰場
  27. 台灣人的疫情時差報告:這一次,世界示範給我們看
  28. 疫情時差報告.紐約篇:封城之下,被圍困的關係與慾望
  29. 世紀爭論的由來:鳳梨可以放在披薩上嗎?
  30. 緬北血翡翠:漫長軍事獨裁下,底層人民只有這個卑微願望
  31. 你我打疫苗對抗傳染病,要感謝300年前一位拿兒女做試驗的勇敢女性
  32. 疫情職涯考驗:30歲,他在越南替台商跑業務,她在美國當飛行教練
  33. 拍A片伸張女權?瑞典導演艾莉卡・拉斯特的「女性主義A片」之路
  34. 又綠又台:德國下一位總理還是「她」?
  35. 萬物皆可「訂」:疫情拉抬的訂閱經濟來襲,你也剁手手了嗎?
  36. 毒品使用者可以「正常生活」?美國這位大學教授要你相信
  37. 80年前歷史慘劇讓立陶宛更捍衛自由
  38. 矽谷之祖,亦是矽谷之恥!諾貝爾天才的「失敗」人生啟示錄
  39. 疫情結束後,「辦公室生活」是上班族唯一選擇嗎?
  40. 能拯救世界的超級食物?全世界都在瘋海帶
  41. 中共建黨百年:出生註定階級命運,「社會主義」真相是不平等
  42. 疫情時差報告:走過沒有疫苗時的巴黎,與超佛系防疫的瑞典
  43. 疫情時差報告:他見證5%人口感染仍樂觀的阿曼,她從杜拜「逃亡」到放下恐慌
  44. 東京奧運為什麼不取消?其實決定權不在日本手上
  45. 東京的第三場奧運夢
  46. 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47. 林月雲,第一位挑戰奧運的台灣女性跑者
  48. 呂頻:吳亦凡被刑事拘留,女權主義者應該慶祝嗎?
  49. 東京奧運閉幕,回顧7位女子選手的傳奇時刻
  50. 韓志瑛:我為什麼在南韓發起 #女性短髮運動
  51. 想像一個沒有金牌的全紅嬋
  52. 聖文森駐台大使柏安卓:我的結婚誓詞沒有「服從丈夫」這句話
  53. 從BBC紀錄片,看帝國夾縫中的阿富汗兩百年
  54. 塔利班再臨:女性重返黑暗年代
  55. 48年人生、42年戰爭:阿富汗女孩的悲傷綠眼睛
  56. 江懷哲:在《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有台灣與日本的距離
  57. 被塔利班懸賞的阿富汗獨立女子樂團:「身體不是用來藏的」
  58. 新冠肺炎教我的民主第一課:疫苗公共化
  59.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一)
  60.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二)
  61. 舉報墮胎有錢拿、Uber司機也受罰?德州墮胎法案上路一週記
  62. 閻紀宇:天荒地變二十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
  63.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三)
  64. 內褲裡的革命:月事史
  65. 大屠殺後27年,這個長在傷口上的新國家,接納了阿富汗的女孩
  66. 俗女養成,三十而已:假如陳嘉玲遇到王漫妮
  67. 終於要下班的梅克爾:從東德女孩到自由老媽的16年
  68. 何韻詩的舞台,在親愛的黑色裡看見光
  69. 「長太醜」也能辱華?Awkwafina挨罵的1000個理由
  70. 來自北京的她,讓台灣與斯洛伐克彼此看見
  71. 「子宮是每個人都待過的地方」:她在大學開了一門月經課
  72. 手榴彈與性感內衣:在矛盾與創傷中面對自我的「獨眼女俠」
  73. 波士頓會有台裔女市長嗎?不做模範少數的 Michelle Wu
  74. 她單身、借精、生子,然後拍了這部紀錄片|影展走走
  75. 逃離喬治亞:當LGBT被捕獵,她們以身犯險|影展走走
  76. 凍卵同路人| 影展走走
  77. 紀念陳柔縉:十一本書,她用「小寫歷史」復刻時代舞台
  78. 他跨性為男人,卻懷孕生產。他是爸爸,還是媽媽?|影展走走
  79. 當她們在場、採訪、直播,並從賤民階層身份中解放 | 影展走走
  80. 香港最後的舞台上:花旦、天后、梅艷芳
  81. 誰是那個壞女友?一顆腎引發的創作、種族和階層爭議
  82. 身體、記憶與愛的人生觀賞集:文潔華的女身書寫
  83. 彭帥,一則殘破的發聲所得到的共鳴
  84. 美女社會學家臥底富豪夜店:階層流動通道裡,女孩如何成為貨幣
  85. 吳媛媛專欄:「媽媽去哪了?」瑞典媒體上的性別意象
  86. 三毛離開三十年後,她寫出屬於自己的撒哈拉故事
  87. 時光倒流500年,我們會看到一個這樣的伊斯蘭與明朝| 展覽走走
  88. 那一年的香港,虧欠了那些少年
  89. 在市政廳餵母奶教我的事:台裔波士頓市長吳弭就職演說
  90. 康庭瑜:愛上女性主義者?我老公的三種生存策略
  91. 性別觀念進步了,倒退還會遠嗎?中國式流行文化悖論
  92. 她是阿富汗首位女性副議長,在塔利班的死亡威脅中流亡
  93. 賈選凝:羅卓瑤的影像裡,住著唐君毅的靈魂
  94. 這個世界與白靈和解了嗎?

本文原刊於《世界走走》。《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電子報,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路遙遠,我們一起走👣

訂閱世界走走電子報

世界走走 Facebook

世界走走 Instagram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