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 seh seh
世界走走 seh seh

世界走走|她的故事與妳同行

019 | 推動雙語教育的台灣來看看瑞士的英語煩惱

《世界走走》今天來到有「世界公園」美稱的瑞士,從小學至少2種語言的瑞士人,也在思考要不要把英文當通用語言,但可能壓縮其他國家語言的使用率,設定2030雙語國家目標的台灣又該怎麼做呢?
作者:簡恒宇
(原文發佈於2021年5月17日)
  • 其他國家語言使用率可能被壓縮
  • 英語和母語教育要平衡
  • 升學主義是主要障礙
2019年,瑞士針對是否跟隨歐盟的槍枝管制規定進行公投,圖為反對陣營的宣傳海報用德、法、義3種語言書寫(AP)

2018年,我國立法院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隔年由總統蔡英文簽署生效,台灣固有族群的母語及台灣手語均為國家語言;同樣在2018年,行政院通過「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目標2030年達到英文、中文並重的雙語國家,只是這樣會不會造成母語和英語比重失衡?

擁有法語、德語、義大利語、羅曼什語(Rumantsch)4種國家語言的瑞士,近來也面對是否以英語做為通用語言的情形,而瑞士各地大多是小學4年級開始學第2語言,通常德語區和法語區各以學習法、德語為主,蘇黎世州(Zürich)教育首長2000年說要把英語列為優先學習的外語,立刻引起反彈。

當時瑞士法語區大報《時報》(Le Temps)用「瑞士告終」,來形容把英語納入第2語言課程,最後蘇黎世州教育首長表明,英語和法語同為小學高年級要學的語言。儘管法、德語都是瑞士官方語言,但使用人口比例差距大,德語人口約佔62%,法語人口只約有22%,法語人口會憂心語言失勢。

憂擠壓其他語言使用率

瑞士義大利語觀察組織(OLSI)研究顯示,工作場合上使用英語的情況增加,用任1種國家語言的情況減少,此現象至少是從1990年代開始。根據瑞士聯邦政府2019年統計,英語在法語區的使用率已超過德語,但英語和另3個國家語言在義大利區的使用率趨近平衡。

瑞士的義大利語人口僅約8.2%,他們和法語人口憂慮,若把英語做為優先學習語言,除了會讓法語、義大利語走下坡,也對瑞士社會融合、團結不利。不過以德語為主的蘇黎世州民2017年投票決定,7歲(小學1年級)就開始學英語,11歲(小學6年級)才學法語。

瑞士廣播電視集團旗下國際平台《瑞士資訊》(Swissinfo.ch)指出,約45%的瑞士人說英語,又以德語區最為普及,約佔46%,法語和義大利語區的英語使用人口分別是37%、43%。另外,2019年統計顯示,約3/4的15至24歲人口每周用到英語至少1次,該年齡層使用英語的人口比2014年增加10個百分點。

英語不代表適用每件事

《瑞士資訊》引述OLSI說法稱,使用英語的頻率和教育體制相關,因為在義大利語區,特別是在提契諾州(Ticino),法語、德語是比英語優先的必學語言,「這代表在提契諾州,英語通常不被當成通用語言,反而是要會說4種國家語言之一」。OLSI表示,若在州級或跨區機構工作,就不能忽視使用國家語言。

瑞士日內瓦大學2016年的語言研究報告寫道:「英語有用不代表適用每件事,要了解瑞士的法語區,就必須要會法語,德語區亦同,且至少要知道一點瑞士德語。」英國卡地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社會語言學家杜爾漢(Mercedes Durham)稱,由於英語不是所有瑞士人的母語,因此成為最能被接受的通用語言。

post:https://twitter.com/officieLuka/status/1355944922080305152

杜爾漢2003年曾進行實驗,與不同母語的瑞士醫學生用電子郵件聯繫,這些學生一開始是用自己的母語溝通,但之後都會改用英語,確認能更理解內容。他也認為,網路成為英語在瑞士取代法語、德語的推力,「不論法、德語都無法做為傳遞瑞士資訊的主要語言,就有必要使用英語」。

語言對國家團結影響低

「我想大家都同意,來自不同語言背景的瑞士人,傾向把英語當成通用語言」,瑞士伯恩大學英文講師莫瑞希(Franz Andres Morrissey)說,每當談到此議題,會有2種論述,1種是「讓我們學英語吧」,這點在蘇黎世和德語區其他地方被視為方案,意即德語使用者認為英語比法語、義大利語實用。

莫瑞希告訴《瑞士資訊》,另個論述則是關於瑞士的團結整合,「我不信服這點...... 會有民族主義、經濟等因素去影響,我不認為語言在這部分有多大影響...... 而且大眾不會說彼此母語,尤其是義大利語和羅曼什語,國家也不像是走向分裂」。

莫瑞希直言,若是為了方便溝通,使用英語當然不是問題,「只是會缺乏一些語言技能,而我不認為我們能做任何事,因為人們會利用各種管道去對話」。他向《瑞士資訊》表示:「我告訴學生,對話是最小阻力的象徵,可以用各種阻礙最小的模式去對話。」

台灣雙語、母語教育平衡是挑戰

回到台灣的雙語國家目標,東南亞國家新加坡常被視為樣本,但台灣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宋明君在《台灣教育評論月刊》撰文提到,新加坡主計處2015年調查顯示,15歲以下者在家中使用英語人數占61.3%,使用華語僅有37.4%,「英語將成為新加坡華人家庭的母語,伴隨的則是嚴重的文化流失」。

新加坡現在的情況,正是瑞士法語、義大利語使用者擔心之後出現狀態,而台灣要成為雙語國家,勢必要與母語教育達到平衡。此外,雙語教育工作者陶以哲也投書指出,台灣教育是考試領導學習,雙語教育和升學主義有根本衝突,但要滿足落實各科都能雙語教學,師資也是一大挑戰。

世界走走原創文章/報導目錄(生成中)

1. ...

(未完待續)

19. 推動雙語教育的台灣來看看瑞士的英語煩惱

20. 半封城生活:防疫下的家庭關係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21.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恢復往常還有多久?模範國家給你開卷答案

22. 居家防疫是種「特權」:那些無法WFH、被迫WAH、沒有家的人們

23. 當無國界的病毒遇上有國界的疫苗──「疫苗民族主義」禍延台灣

24. 我與新冠病毒共處一年半的經驗談:旅日台灣人的緊急事態日常

25. 防疫生活「心」指南:新冠時代如何照顧精神健康?

26. 台灣成中國「疫苗外交」戰場

27. 台灣人的疫情時差報告:這一次,世界示範給我們看

28. 疫情時差報告.紐約篇:封城之下,被圍困的關係與慾望

29. 世紀爭論的由來:鳳梨可以放在披薩上嗎?

30. 緬北血翡翠:漫長軍事獨裁下,底層人民只有這個卑微願望

31. 你我打疫苗對抗傳染病,要感謝300年前一位拿兒女做試驗的勇敢女性

32. 疫情職涯考驗:30歲,他在越南替台商跑業務,她在美國當飛行教練

33. 拍A片伸張女權?瑞典導演艾莉卡・拉斯特的「女性主義A片」之路

34. 又綠又台:德國下一位總理還是「她」?

35. 萬物皆可「訂」:疫情拉抬的訂閱經濟來襲,你也剁手手了嗎?

36. 毒品使用者可以「正常生活」?美國這位大學教授要你相信

37. 80年前歷史慘劇讓立陶宛更捍衛自由

38. 矽谷之祖,亦是矽谷之恥!諾貝爾天才的「失敗」人生啟示錄

39. 疫情結束後,「辦公室生活」是上班族唯一選擇嗎?

40. 能拯救世界的超級食物?全世界都在瘋海帶

41. 中共建黨百年:出生註定階級命運,「社會主義」真相是不平等

42. 疫情時差報告:走過沒有疫苗時的巴黎,與超佛系防疫的瑞典

43. 疫情時差報告:他見證5%人口感染仍樂觀的阿曼,她從杜拜「逃亡」到放下恐慌

44. 東京奧運為什麼不取消?其實決定權不在日本手上

45. 東京的第三場奧運夢

46. 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47. 林月雲,第一位挑戰奧運的台灣女性跑者

48. 呂頻:吳亦凡被刑事拘留,女權主義者應該慶祝嗎?

49. 東京奧運閉幕,回顧7位女子選手的傳奇時刻

50. 韓志瑛:我為什麼在南韓發起 #女性短髮運動

51. 想像一個沒有金牌的全紅嬋

52. 聖文森駐台大使柏安卓:我的結婚誓詞沒有「服從丈夫」這句話

53. 從BBC紀錄片,看帝國夾縫中的阿富汗兩百年

54. 塔利班再臨:女性重返黑暗年代

55. 48年人生、42年戰爭:阿富汗女孩的悲傷綠眼睛


本文原刊於《世界走走》。《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電子報,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路遙遠,我們一起走👣

訂閱世界走走電子報

世界走走 Facebook

世界走走 Instagram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