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 seh seh
世界走走 seh seh

世界走走|她的故事與妳同行

027 | 台灣人的疫情時差報告:這一次,世界示範給我們看

當台灣還在慌亂迎接他國的昨天,前人已開始踏向大疫後的明天。這一次,世界走走陪你跨越時差,採訪世界各地的台灣人生活故事,看看不同時區的人們為疫情做了哪些準備、又付出過哪些代價。聽他們述說自身的有用經驗,也分享許多以前不知道、經歷過才能重新體會的動人故事。希望這些「跨時差」經驗,也能讓在台灣剛踏進「疫情時區」的我們,帶來更多安心的能量。
作者:鍾巧庭 and 王穎芝
(原文發佈於2021年6月2日)

她在荷蘭,與十幾個中小學生共度1年。

【Irene】

居住國/城市:荷蘭海牙
年齡:46
狀態概述:2014年全家隨科技業的先生外派荷蘭,家有中學生兒子+小學生女兒,2020年開始在荷蘭的英國學校擔任中文教師。

家庭管理的要訣:固定時間集合,把目光分給家人

去年2月底,我們全家到義大利度假,當時荷蘭才剛出現第一起病例,還覺得病毒離我們很遙遠,沒想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荷蘭政府3月中宣布封鎖,我在英國學校教中文的工作才剛開始,有些學生還沒見過真人一面,就開始線上教學。

我家中兩個孩子(中學生兒子+小學生女兒)其實沒有特別憂鬱,常常用視訊跟朋友聊天,小四的女兒還在雲端跟同學共享檔案做簡報,他們的數位能力我不擔心。

開始網課之後,荷蘭小學的放學時間從下午三點提前到中午,剩下的時間可以用放牛吃草來形容。說實在,網課很難不分心,青少年要建立自律和時間管理的能力,我兒子在學校時,不能把手機帶進教室,在家也比照辦理。

疫情期間在家慶祝國王節(Koningsdag),攝影師從窗外拍下全家福,窗台上放著玩偶,響應「尋找泰迪熊」的街坊活動。(Irene 提供)

我很推薦荷蘭公共電視台每晚7點播出的兒童新聞,用15分鐘講完世界大事;新聞還會從兒童的角度出發,介紹小朋友怎麼做病毒測試、有同學確診怎麼辦、其他小孩在疫情期間都玩什麼遊戲,讓孩子覺得他們不孤單。我家的小四生在封鎖期間學會打麻將,中學的兒子還自己架了個網站。

荷蘭封鎖最嚴格的時候,全家只有一人能外出採買、晚上八點就宵禁,我們家採取軍事化管理,雖然平時各自待在房間工作、上課,但每天中午和傍晚會固定集合兩次,全家總動員做家務,此外,也把目光分給家人。

用餐時,我家也盡量一人一盤,除了避免共食的防疫考量以外,也能觀察自己吃了多少——疫情期間,人類彷彿回到需求金字塔的最底層,想辦法把自己餵飽,也會多喝兩杯犒賞自己的努力——我後來就開始落實168斷食法了。

看好了台灣,世界示範了一整年

目前為止,荷蘭算是經歷三封三解,我和我老公也準備接種疫苗,感受到世界上新遊戲規則開跑了。前陣子網路上瘋傳「看好了世界,台灣只示範一次」的口號,但世界其實也在示範給台灣看。我常在想,歐美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發疫苗,也花了差不多的時間規定人民戴口罩,這段時間的經驗還是值得台灣參考

荷蘭政府下達的第一條防疫規定是:不准握手、不准親吻彼此。(Irene 提供)

過去一年來我最深刻的體會是,每個人對防疫的底線、標準都不一樣,多點尊重或體諒,不要管別人要不要戴口罩,多想想自己可以怎麼過。可以在家關起門找個屬於自己的小角落,拿杯茶、看看書或滑手機也好,照顧一下自己的心情。

疫情間最讓我痛苦的,其實不是生活上的不方便,而是台灣的節奏和世界完全不同。親友無法理解我當下的狀態。我在荷蘭,其實沒有遇到更嚴重的歧視,但反而是有不少外派或留學回台的朋友,被台灣的社區管委會甚至父母排拒。

他在東京,與中歐的男友遠距超過16個月。

【東京S先生】

居住國/城市:日本東京都
年齡:28
狀態概述:赴日工作5年,目前有位遠距離男友是中歐A國人。本身仍在使用交友軟體,作為一般交友工具。

我是疫情的受益者!?

我在科技領域的線上教學公司工作。疫情下,同事可以申請遠距辦公,只有我一個人在辦公室。剛開始其實是不想待在家裡,因為水電費會增加。結果我天天去,一個月後老闆就幫我加薪了,那我後來也不好意思不去。

然後,我去年出去玩的次數比以前多很多——這個是不好的示範!——因為人變少了。但我都是一個人出遊,不會找朋友一起去玩。常常兩三天內開車里程超過800公里之類的。我喜歡去的也是些很沒有名氣的地方,只是去開車、看風景。現在日本變回「沒有外國人的普通日本」,只是戴著口罩。

這一整年,很適合我這種不喜歡跟別人一起的人出去玩!疫情讓人群變少了,外帶也變得很方便,可以帶回車上或飯店吃。

疫情之年,反而更適合一個人旅行。(東京S先生提供)

我以前去玩被指指點點過,坐那種開放的纜車,聽到對面女生說「蛤?他是一個人來的欸?」當下滿難過的。現在,至少可以跟自己說,一個人就沒有群聚的問題。

結果這段日子,我反而達成了一個目標,就是把日本每一個縣都去過一次(在鏡頭前秀出一疊機票)!因為疫情,航空公司有獎勵活動,特價次數特別多,我用里程換來的機票也很多,最誇張時每兩週去玩一次。唯一比較緊張就是坐飛機,因為比較擠、逃不掉,但仔細想想,空姐也是整天在上面。日本飛機消毒也沒有比較確實。國內線一天飛六趟吧,可能每班間距只有40分鐘,不可能一一消毒。我比較喜歡全日空,上飛機會發給你酒精棉片自己擦拭。也搭過一次日航,什麼都沒有發,就發誓自己再也不要坐了。

我出門一定會戴口罩,回房間手機也會消毒。我想,雖然不鼓勵出遊,畢竟那些觀光的地方還是希望你去。只是就不能高調,我照片都不敢貼上 IG。

疫情之下航空公司推出不少優惠,S把握機會獨自旅行,去遍日本每一個縣市。(東京S先生提供)

「總覺得自己中標⋯⋯我打算做唾液的PCR檢測組」

我和男友從去年1月底之後就沒有再見面,當時(從A國)回來不久就爆發疫情了。去年七八月曾因為聯絡頻率的摩擦而分手,後來又重新聯絡。目前關係還算平穩,但連視訊都很少,一個月一次吧,主要是講電話。

我本來打算去A國念語言學校,但A國從去年12月開始擋住簽證。我已經把報名費都繳了,也不能退費。我的最後希望是今年6月開放,因為是9月開學,還能趕在開學後兩週左右開始上課。

本來好想回去台灣,可是現在疫情這樣,即使簽證沒問題也不能回台灣了吧。

我其實很討厭待在家裡,一直覺得自己會瘋掉吧。但去年4月、5月真的有關在家裡2個月,有點超過自己的極限。第一次知道,原來我可以待在家裡這麼久。因為我住的是很小的房間,但我發現自己適應力滿強的,發生不如意的事情還是有辦法接受。

本來就很習慣網購了,唯一差別就是拿到貨之後會放在那裡,兩天再打開(等病毒死掉)。不過衣服之類的有差,我都去無印良品和Uniqlo買衣服,這種店家可以開業,因為它們有賣「內衣內褲」,就被定位為生活必需品。但我同事(女)就說,百貨公司那些有品牌的衣服不被算入「生活必需品」,統統只能關閉,害她沒得買衣服。

現在體重下不去。也不敢去健身房,會員已經退掉了。

我以前覺得自己氣管就爛啊,容易過敏。現在有時會小擔心,因為會分不出來到底是不是有確診。我現在有比較常量體溫。但也不太可能看醫生,會想說醫療資源那麼吃緊了。

例如我最近呼吸不太順,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得了(COVID-19)。我打算做這個唾液的PCR檢測組,做完寄到他們公司就會幫你檢驗。這種產品在日本賣得滿兇的。這是買機票以優惠價格加購的,算是鼓勵國內旅遊吧,有些人可能是想回老家看望親人,就可以在出發前兩週內做一做。正規的檢查,正式的篩檢報告,好像要花快一萬塊台幣。這一組才台幣五六百塊,不能當成正式篩檢報告,但就是可以比較快知道(結果)。

日本熱賣的唾液檢測包,可提供較快速的PCR檢測。(東京S先生提供)

「如果死了就什麼都沒了,還有什麼事需要猶豫?」

因為有一種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的感覺,我現在做事比較沒那麼怕人,比較珍惜跟人相處的時間。我以前會覺得,不要打擾別人好了,真的會盡量避免跟不必要的人互動。現在覺得,如果死了就什麼都沒了,還有什麼事需要猶豫去做的嗎?變得比較敢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

但也有可能是年紀到了啦,各方面的時機都成熟。跟異國男友的交往,也讓我體會到天人永隔的感覺。不是我身邊有誰死了,而是我那時離開歐洲,疫情就炸了,然後就這樣快兩年,再也去不了。在那之前,我曾經半年內去了四次A國(從日本來回)。當時覺得,我瘋了嗎?為了一個當時還不確定(關係)的人去了四次。但現在想想,有些事當初若沒有衝勁去做,可能就沒有機會了。所以還滿感謝自己的某些衝勁。

疫情如果過去,會想做一點需要群聚的事情。真要說疫情讓我學到什麼的話:如果有些事真的想做,又不會有什麼損失的話,那就是去做啦。死了真的就沒機會了!


世界走走原創文章/報導目錄(生成中)

1. ...

(未完待續)

27. 台灣人的疫情時差報告:這一次,世界示範給我們看

28. 疫情時差報告.紐約篇:封城之下,被圍困的關係與慾望

29. 世紀爭論的由來:鳳梨可以放在披薩上嗎?

30. 緬北血翡翠:漫長軍事獨裁下,底層人民只有這個卑微願望

31. 你我打疫苗對抗傳染病,要感謝300年前一位拿兒女做試驗的勇敢女性

32. 疫情職涯考驗:30歲,他在越南替台商跑業務,她在美國當飛行教練

33. 拍A片伸張女權?瑞典導演艾莉卡・拉斯特的「女性主義A片」之路

34. 又綠又台:德國下一位總理還是「她」?

35. 萬物皆可「訂」:疫情拉抬的訂閱經濟來襲,你也剁手手了嗎?

36. 毒品使用者可以「正常生活」?美國這位大學教授要你相信

37. 80年前歷史慘劇讓立陶宛更捍衛自由

38. 矽谷之祖,亦是矽谷之恥!諾貝爾天才的「失敗」人生啟示錄

39. 疫情結束後,「辦公室生活」是上班族唯一選擇嗎?

40. 能拯救世界的超級食物?全世界都在瘋海帶

41. 中共建黨百年:出生註定階級命運,「社會主義」真相是不平等

42. 疫情時差報告:走過沒有疫苗時的巴黎,與超佛系防疫的瑞典

43. 疫情時差報告:他見證5%人口感染仍樂觀的阿曼,她從杜拜「逃亡」到放下恐慌

44. 東京奧運為什麼不取消?其實決定權不在日本手上

45. 東京的第三場奧運夢

46. 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47. 林月雲,第一位挑戰奧運的台灣女性跑者

48. 呂頻:吳亦凡被刑事拘留,女權主義者應該慶祝嗎?

49. 東京奧運閉幕,回顧7位女子選手的傳奇時刻

50. 韓志瑛:我為什麼在南韓發起 #女性短髮運動

51. 想像一個沒有金牌的全紅嬋

52. 聖文森駐台大使柏安卓:我的結婚誓詞沒有「服從丈夫」這句話

53. 從BBC紀錄片,看帝國夾縫中的阿富汗兩百年

54. 塔利班再臨:女性重返黑暗年代

55. 48年人生、42年戰爭:阿富汗女孩的悲傷綠眼睛


本文原刊於《世界走走》。《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電子報,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路遙遠,我們一起走👣

訂閱世界走走電子報

世界走走 Facebook

世界走走 Instagram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