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程洋
莊程洋

台灣人。所以捍衛自由、改革民主與追求獨立。

一個台人、港人如何互為盟友的戰略思考

台港合作是現在進行式,但該如何深化?如何推進?就必須重探台人如何因應帝國擴張的過程,基本上是重構政制,建立捍衛台人政治共同體的社會支持。而帝國必然循著政制的邏輯,癱瘓甚至破壞台人自我治理的政制及意識。此篇文章本為投稿,未獲採用因此公開讓大眾指教。

對反對中國併吞的台灣人來說,台灣民主化後的戰略,是以代議民主制取得政權後,透過政治任命與制度革新,嘗試使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性質轉變。這或許是老一輩政治菁英擬定的戰略。在八零年代末期,島內面對外部全球化力量,島內各領域逐漸開始市場化,帝國便開始嘗試市場為渠,資本為籌碼,間接阻擾此戰略的推進。當然這其中,不知凡幾的政治、經濟或文化買辦,或是擁有雙重身分者,在各種次領域癱瘓、阻擋、干擾台灣人推進戰略。這些買辦,其中一大部分是源於過去獨裁者為了控制各領域的人際樞紐角色,國民黨逐漸力衰的過程當中,帝國成為力抗台灣人戰略的資源提供者,甚至戰略規劃者。年紀稍長的台灣人會記得90年代的帝國還大剌剌的文攻武嚇,反而造成反效果。台灣的政治菁英非常嫻熟於回應群眾的感受、建構群眾對世界的認知,並鼓舞群眾將票投入票匭,讓兩年一次的中央/地方選舉出現有利於推進戰略的結果,並且將直接影響各次領域的權力部署與資源分配。多年後帝國深知要抓住台灣社會過度政治化的上述特性,也就提出「入島、入戶、入心」等等從源頭削弱政治菁英對個別群眾的影響力的對策(現在更加上了資訊戰),輔以在各次領域的滲透與組織化:我想正在學習如何利用民主反民主,若有一個直接接受中國指揮,並且擁有回應群眾感受、建構群眾認知的政治魅力及手腕的台灣人,或是,一群台灣人,未來政治部門自然就有一群「台灣建制派」。這也是許多本土派港人大聲疾呼,慎防移民台灣的港人之故。 

篇幅有限,我直陳我的立場:我的思考結果,港人必須要在台灣有自己的政治代表,並且援港台人與旅台港人,需要扶助在政治上支持香港獨立的香港移民成為政治代表。 

中國滲透台灣的現實是,幾乎所有少數族群都是統戰的主戰場(從原住民、客家人甚至台灣人族群內部,幾乎都有「媚中」至「去中」的運動張力),當港人移民人數漸長,我不認為港人全然挺台,未來亦會在港人社群當中形成「友中」至「拒中」的張力,更何況目前台灣政府並未嚴審香港移民來台,消極地以政策的不確定性去放緩港人移民的速度,但有特定目的者並不會因此改移他處。族群政治才是台灣政治的核心議題,若各族群內部的張力未解,帝國將能持續阻止多元族群產生政治共識去建構共和。因此,若移台港人社群能支持「台灣獨立」的政治主張,且港人政治代表願意明示亦為與「爭取港移民福祉本身」休戚與共的政治目標。我認為會對其他原生、移民族群能有示範作用。這也是期待港人能成為「境內獨立運動」在政治戰線上的盟友。另外,也希望借重被迫離土的香港人的經驗,走入國際。台獨運動者在90年後,幾乎都捲入首段所述的戰略,政治部門大量吸納台獨運動者的結果,反倒使整個台獨運動的律動被島內選舉政治的節奏牽制,喪失運動主動性,國際戰線轉而服務島內政治的需求,結果至今反倒欠缺向外人遊說「台灣獨立」國際外交人才。 

篇幅有限,也就無法回應對以上論點的質疑。筆者也僅是一個平凡的台獨支持者,期待能引發更多專職的台獨運動者的討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