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猫哥
你猫哥

你猫哥,计划单列哥,享受副叔级待遇。

《三国演义》:诸葛亮说的“三分天下”不止是踞西川夺天下这么简单

《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好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经得起各种角度的推敲。《三国演义》也是如此,它讲的是战争与政治,但其中很多故事的本质,都和现代社会的规律相吻合。

比如,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成绩,其实是一手把刘备集团打造成一家以营销为主要导向的公司。

这个观点之前也有网友提出过,因为三顾茅庐这件事,实在太像一场精彩的饥饿营销了。

但诸葛亮一生中成功的营销案例,并不只有这一个。仔细读《三国演义》,你会发现诸葛亮毕生的事业,几乎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营销。

诸葛亮最大的功绩,当数“未出茅庐三分天下”,为刘备集团的发展定下长远目标。

但整个隆中对所涉及的内容,绝不是“割占西川放眼天下”这么简单。

我们先回顾一下当时的世界格局:刘备所处的荆州是个兵家必争之地,想在这立业就好比把户口落在箭靶红心;北边整个是曹操的,东南是孙权。其他的小军阀,就剩下西凉马腾、汉中张鲁、西川刘璋。

西凉与汉中,都在曹操眼皮底下。就算去了,也熬不长。

刘备要想发展,不向西入川还能去哪?

刘备不是个傻子。就算诸葛亮不说,他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俩谈这个,不叫指点迷津,而叫一拍即合。

刘备只是不知道拿下西川并巩固住的方法。

任何一个品牌想成功,都必须拥有一个过硬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核心竞争力,圈下再大的地盘都会丢。

此时的刘备,缺的就是核心竞争力。

诸葛亮明白这一点。所以,在他的演讲结尾部分,他给出了自己的方案,也就是“三分天下”的真正含义: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想想看,如果他的演讲主题仅仅是向西发展,那么和“人和”又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不但提出了“人和”的概念,还有具体阐述: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曹操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天时”——他真正发家,是赶上了“奉天子令诸侯”的风口;孙权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地利”,也就是长江天险的资源;此时的诸葛亮,更像是刘备和刘备集团的一名经纪人——他为刘备设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叫做“人和”的slogan,说白了就是打造刘备的人设:一名出身正统、道德高尚、尊重人才、目标远大的领袖。

乱世思明君。此时的刘备要兵没兵、要地没地,想迅速崛起,打造“仁君”形象是个非常聪明的做法。刘备也认同了这一方案,在未来很多年,他的集团都要遵照这个人设走下去。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方案的效果。从诸葛亮走出茅庐开始,到白帝托孤为止,刘备集团但凡遵照这一策略,都能获利。

比如“携民渡江”。这件事虽然使刘备损兵折将,却彻底打出了他仁义爱民的形象。这是一次貌似亏本、实则成功的长远投资(事实上刘备当时那点本钱亏了也就亏了),刘备的人设立住了。诸葛亮去东吴舌战群儒时,口号喊得山响,腰杆挺得笔直,高举政治正确大棒反复吊打东吴众臣,就是有赖携民渡江赢得的口碑做后盾。

再比如招待张松。这是一次目的性极强的礼贤下士,短短三天时间,全方位展示了刘备仁德信义、尊重人才、寄人篱下、宝宝委屈但宝宝不说的高尚形象,成功感动了张松。而张松被感动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刘备解锁了新地图,还把第一批口碑传播进了川中。

而凡是违反“人和”方案的行动,都会遇到危机。这样的危机,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刘备东吴娶亲,身陷温柔乡。

说起来,周瑜真是诸葛亮的好知音。诸葛亮致力于给刘备立住大仁大义、爱国爱民的人设,而周瑜美人计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瓦解刘备这个人设。

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

这是刘备与孙夫人结婚后,周瑜给孙权制定的毁刘计划。如果这个计划顺利实施,刘备集团很快就会被瓦解。幸好诸葛亮有补救措施,让赵云在紧急关头唤醒了刘备。

这是一次外部攻击,刘备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第二次危机,是刘备入川。

刘备集团一开始入川,都没带主力。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悉数留守荆州。

在他们看来,这次行动有参谋(庞统)、有内应(张松)、有地图(张松给的)、有带路党(法正),目标敌人还是以暗弱著称的刘璋,面临的风险还没有腹背受敌的荆州大。让第二梯队去刷业绩就好了。

问题是,入川团队除了刘备,并没有第二个人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

包括庞统在内,大家只知道入川是建立根据地来了,谁表现积极,谁今后就是第一批“从龙入关”的功臣。

所以庞统、法正、魏延等人,刚进川就急着刺杀刘璋。

刘备此时的犹疑不定,往往被理解为心慈手软、不忍心夺同宗基业。

但是你想想,他来干嘛来了!

他要是真不忍心,当初请诸葛亮出山干嘛?对张松那么好干嘛?领兵入川又是干嘛?做公益吗?

公益圈也有人渣啊。

刘备是在按照诸葛亮的既定方针走。西川这个地方,他是要拿来做基业的,人设必须稳。

庞统、法正他们没想那么多,地盘嘛,抢就完了。

事实证明这不是个“抢就完了”的事。魏延急着抢,先败一轮;庞统也急着抢,把命搭进去了。

庞统的死给刘备集团以重创。于是有诸葛亮亲自入川、张飞义释严颜。张飞是整个集团最粗糙的人。连他都严格按照诸葛亮的思路走,学会了争取人心,说明此时刘备集团已经彻底统一了战略意识。

一旦所有人都能按照正确思路走,就稳了。

西川迅速拿下,不再产生大量伤亡。

这是一次内部战略分歧,刘备集团与危险擦肩而过。

第三次危机,是夷陵之战。

表面上看起来,是关羽张飞相继惨死,刘备兴兵报仇。

但这个时间点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汉室被曹魏取代了。

这让刘备集团很尴尬。

之前他们一直宣称,曹氏残暴、欺君虐民,刘皇叔是要救民于水火之中的。

结果人家和平演变了……

天下臣民并没有几个继续怀念汉室。

刘备很慌乱,因为他突然发现,新形势下,自己营造多年的人设开始不再具备吸引力。

和很多当代国家一样,一慌就要秀肌肉。

兄弟死了要报仇,自己则需要捏个软柿子来展示实力。这场战争他必须打。

但这是和蜀汉一贯风格相违背的。大家会想:曹操取代了你们汉室,你揍孙权干啥,你号称的兴汉呢?为了你的兄弟你就要七十万人去打仗,你的爱民呢?

核心竞争力丢了,注定会输。

蜀汉为此元气大伤。

这是一次从核心开始溃败的危机,是刘备集团离领盒饭最近的一次。

不知刘备病恹恹躺在白帝城的时候,会不会想起他初识诸葛亮时的一件小事:那天,他正在用别人送他的牛尾编织一顶帽子。诸葛亮见了非常生气,怒斥他不干正经事。

孔明先生一直是个称职的经纪人,时时刻刻都在帮他维持人设,而他,终究还是没有好好珍惜。

刘备逝世后,诸葛亮试图重塑蜀汉仁德爱民的形象。七擒孟获就是在实践这一设想。可以想象,南征归来,“丞相七擒七纵”的通稿恐怕要发好几轮,孟获感激涕零的照片会一直置顶在蜀汉资讯网站的头条。

从这个角度,会更理解诸葛亮斩马谡时深深的痛苦,因为只有马谡能理解他的战略思维,只有马谡。他的老板刘备因违背他的方案而死,他的好友庞统也因违背他的方案而死,在辛苦十几年、知交半零落时,遇到知己马谡,诸葛亮的欣喜可想而知。

而这么一个人,竟然只会纸上谈兵。

诸葛亮的悲剧在于,刘备人设崩掉后,他没能给蜀汉找到新的核心竞争力。“信义著于四海”的先帝死于穷兵黩武,新皇帝年幼扛不起任何人设,一直打的“兴复汉室”slogan在曹魏和平演变后也开始变得陈腐荒唐。

时代变了,情怀不好使了。

不解决这一点,六出祁山焉能不败。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营销案例比比皆是。草船借箭和借东风是巧妙的借势营销,相当于“蹭热点”;舌战群儒和空城计则是精彩的危机公关;东吴娶亲、七擒孟获是四两拨千斤的事件营销;而气死周瑜、骂死王朗,则证明了丞相对黑公关那一套也是得心应手。

唯一的遗憾,就是刘备死后,他没有做好蜀汉的转型。

诸葛亮生活的年代,还是搞营销的人太少。他不知道,在同一群竞争者中,主打人设路线的往往是糊掉最快的那一个。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