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猫哥
你猫哥

你猫哥,计划单列哥,享受副叔级待遇。

他们为什么不和朝廷“共克时艰”

1.

前几天去看了张艺谋新片《影》。看之前没了解故事背景,看到一半,见说男主的敌人杨苍以使刀闻名天下,一口大刀重八十二斤,这才意识到,杨苍的原型不就是关羽么。顺着这个思路一想,豁然开朗:杨苍的儿子叫杨平,对应关羽的儿子关平;男主子虞心心念念要收复的境州,谐音就是关羽镇守的荆州;子虞染病,令影子代替自己挑战杨苍,还有一堆士兵从暗道偷袭境州,这不就是吕蒙托病麻痹关羽、以陆逊代替自己为都督、自己带人白衣渡江嘛。

还有杨苍的国家叫炎国、子虞的国家叫沛国、沛国国君想和杨苍结亲等等细节,都能和孙刘争荆州的细节对上号。

由此让我想起这段《三国演义》里最虐的故事之一:关羽大意失荆州,随即兵败被东吴杀害。小时候觉得这段故事太惨,总是一路跳过直接翻到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现在却更愿意咂摸这件事里魏蜀吴三方每个涉事人的反应,真的太生动了,细想能看出好多问题。

比如坑了关羽的几个关键因素:

东吴拿下荆州时关羽正在攻打樊城,缺粮了,派人去糜芳和傅士仁要粮。俩人根本没法把粮送到关羽手里,傅士仁干脆拉着糜芳投降东吴,导致关羽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

随后关羽败走麦城,派人去上庸求救,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绝救援,导致关羽被擒身死。

可以说,关羽丢荆州是自己作的,丢了性命却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而且以集团内部因素为主。

这让我想到,在魏蜀吴三家集团里,虽然刘备最有仁义的名声,但刘备集团发生的背叛是最多的。

糜芳、傅士仁毫无疑问;孟达、申耽申仪投降曹丕;张飞之死也是因为手下范疆张达的背叛;刘备征东吴失败,黄权投奔曹丕;彭羕也很看不上刘备,甚至想拉马超一起造反。

这还不算刘备死后孟获雍闿闹独立和最后的魏延之乱。

这些背叛者中,很多人地位还不低。糜芳是刘备大舅哥;孟达是刘备攻取西川时最早做内应的一批人,功勋卓著的带路党;彭羕是西川著名公知,也是第一批投奔刘备的人,还给刘备提出过极重要的军事建议。

还有刘备的干儿子刘封。这个人其实没有真正背叛刘备,但从他的行为(不救关羽)和结果(被赐死)来看,刘备基本上也把他当成背叛自己的人了。

这些人,按现在的话说,多多少少也算是赵家人。即便不是核心赵,也是外围赵。刘备在汉中称王,他们本该是第一批分享改革红利的人。当以红色江山(汉尚赤色,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江山)为己任,关键时刻坚决维护刘备统治,结果却纷纷起异心,简直毫无共克时艰的觉悟。

反观另外两家,曹操手下真正称得上背叛的可能只有于禁。曹操死后有夏侯霸投降蜀汉,但那是被篡权的司马懿逼得无路可走了;还有姜维,但姜维在曹魏级别很低,本质更类似于常规跳槽。

至于孙权手下,几乎没有背叛的人。只有张纮、华歆去许都出差被曹操分别留下过,张纮后来还回到了东吴。华歆倒是在曹操手下干得很卖力。

刘备以仁德著称,用诸葛亮的话说那叫“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怎么属下对他的忠诚度,还不如曹操孙权两家呢?

这真的令人非常尴尬啊。

2.

刘备集团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曹操、孙权两家创业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的过程,就是手下人才互相推荐。

曹操先是招到荀彧、荀攸,接着荀彧推荐了程昱,程昱和荀彧又共同推荐了郭嘉。随后,“郭嘉荐光武嫡派子孙,淮南成德人,姓刘,名晔,字子阳。操即聘晔至。晔又荐二人:一个是山阳昌邑人,姓满,名宠,字伯宁;一个是武城人,姓吕,名虔,字子恪。曹操亦素知这两个名誉,就聘为军中从事。满宠、吕虔共荐一人,乃陈留平邱人,姓毛,名玠,字孝先。曹操亦聘为从事。”(演义第十回)

东吴那边,孙策创业时周瑜入伙,向他推荐了张昭张纮。等到孙权掌权,周瑜又推荐了鲁肃。鲁肃推荐了诸葛瑾。又有董袭推荐虞翻,张纮推荐顾雍。其他很多人,也都是朋友连着朋友介绍来的:

“却说孙权自孙策死后,据住江东,承父兄基业,广纳贤士,开宾馆于吴会,命顾雍、张纮延接四方宾客。连年以来,你我相荐。阚泽、严畯、薛综、程秉、朱桓、陆绩、张温、骆统、吾粲……此数人皆至江东,孙权敬礼甚厚。”(《演义》三十八回)

而在刘备集团,互相推荐是一件非常非常罕见的事。标准意义上的推荐,只有进攻西川时孟达推荐了霍峻这一例。徐庶走马荐诸葛也不是像普通推荐那样“哎呀主公我认识个人老牛逼了我介绍你们认识”——徐庶在刘备手下呆了那么久也没推荐诸葛亮,自己走了才想起来推荐;诸葛亮推荐庞统更是别扭,都没直接跟刘备打招呼,只是写了一封推荐信让庞统自己拿去给刘备。

按理说,如果你在某个地方干得不错,你也很看好你的老板,你会很乐意把自己认识的其他人才推荐来。

推荐朋友给领导,一方面是对供职单位的肯定,你认为你领导人不错,而且公司有发展前景;一方面会让领导更喜欢你,因为你认同他的事业并积极出力;另一方面,也给你的朋友提供大展雄才的机会,既显得自己有面子,也能巩固朋友关系,将来工作中还能多个自己人。

这么好的事,刘备手下竟然没人做。

背叛走的人多,推荐来的人少。

刘备的部下们到底在想什么?

3.

其实糜芳被傅士仁劝降时,两人的对话就非常能体现糜芳的心态。

士仁曰:“吾非不忠。势危力困,不能支持,我今已降东吴。将军亦不如早降。”芳曰:“吾等受汉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士仁曰:“关公去日,痛恨吾二人;倘一日得胜而回,必无轻恕。公细察之。”芳曰:“吾兄弟久事汉中王,岂可一朝相背?”正犹豫间,忽报关公遣使至……士仁……遂拔剑斩来使于堂上。芳惊曰:“公如何斩之?”士仁曰:“关公此意,正要斩我二人。我等安可束手受死?公今不早降东吴,必被关公所杀。”正说间,忽报吕蒙引兵杀至城下。芳大惊,乃同傅士仁出城投降。(《演义》七十六回)

这里展现出来的糜芳,完完全全没有一丁点外围赵家人的样子,而是彻底的普通军官心态。

什么是外围赵该有的样子呢?

请看已经降魏的孟达劝说刘封一起投降时:

孟达……修书一封,使人赍赴蜀寨招降刘封。刘封览书大怒曰:“此贼误吾叔侄之义,又间吾父子之亲,使吾为不忠不孝之人也!”遂扯碎来书,斩其使,次日,引军前来搦战……两阵对圆,封立马于门旗下。以刀指骂曰:“背国反贼,安敢乱言!”孟达曰:“汝死已临头上,还自执迷不省!”封大怒,拍马轮刀,直奔孟达。(《演义》七十九回)

还有马超觉察到彭羕不对劲时,都没跟刘备打招呼,直接去彭羕家诈出彭羕的反心,带着调查结果去跟刘备汇报。

这才是一个外围赵应有的觉悟和责任感啊!

仔细回想糜芳的一生,不难发现他不把自己当赵家人也是有原因的。

糜芳和哥哥糜竺从刘备还几乎是个光杆司令的时候就跟着他,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刘备携民渡江搞得自己妻离子散,糜夫人为了不耽误刘备行军,自己跳井而死。

这经历,这事迹,不说满门忠烈也是根正苗红。

那么刘备给了他什么呢?

就也……没什么。

刘备进位汉中王,是一个类似上市的行为。跟着打江山的老臣们,该分红了。

结果糜芳呢,无爵无禄,依然是关羽手下一名普通将官。干着基层干部的活,还因为酒后失火被关羽骂得狗血淋头。追溯他上一次享受分红,还是刘备自领益州牧时给手下的普涨。

“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刘封、吴班、关平、周仓、廖化、马良、马谡、蒋琬、伊籍,及旧日荆襄一班文武官员,尽皆升赏。”(《演义》六十五回)

这样的待遇,恐怕很难要求他有紧密团结在以刘备为核心的汉中央周围的觉悟。

其他几个背叛刘备的人,也多少有点类似经历。

孟达那么早归降刘备,实指望刘备事业做大后能给自己点高官厚禄,结果直接被指派去了穷山恶水的上庸,而且是跟着刘封这个没什么前途的上级混。

彭羕也是刘备征西川时出过力的,刘备后来同样冷落了他,气得他直接骂刘备“老革荒悖”。“老革”可以理解为老兵痞,可见在彭羕心目中,刘备的形象实在是不怎么样。

那么刘备对更高级的下属有没有好一点呢?

对不起,他连挚爱的诸葛军师都忽悠。

诸葛亮刚认识刘备那会他们还在荆州寄人篱下。荆州老大刘表年迈,俩儿子为了继承权争个没完。大儿子刘琦求助刘备,刘备就让诸葛亮给人出主意。诸葛亮不想管,刘备就联合刘琦给诸葛亮设了个套,逼诸葛亮给刘琦出主意。(《演义》三十九回)

注意,人家诸葛亮本来不想趟这趟浑水。

这种关于继承权的家事,外人插手很容易里外不是人。更何况诸葛亮和刘表家还有一层关系。

《演义》三十六回,徐庶这样介绍诸葛亮:“其父……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

诸葛家能落户荆州,是借人家刘表的人情。现在刘表不行了,你们家年轻人跑来掺和老刘家遗产继承的事,确实听起来就不地道。

所以诸葛亮是真的不想出这个主意。但刘备,他的主公,给他挖了坑,逼着他掺和。

刘备的心思也很好理解:你刚到我手下,我让你给别人出个主意露一手你竟敢拒绝?

这种心态,类似家长刚教会小孩背“锄禾日当午”,去别人家做客就一定要让小孩当众背诵一下。如果小孩拒绝或者背不出,回家一定会挨揍。

诸葛亮给刘琦出完主意,过了没多久,就借着刘备没事玩DIY的机会把刘备一顿骂。

一日,有人送犛牛尾至,玄德取尾亲自结帽。孔明入见,正色曰:“明公无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耶?”(《演义》三十九回)

那是诸葛亮一生中唯一一次跟刘备发火,焉知不是之前憋着气借题发挥呢?

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刘备死之前给诸葛亮留遗嘱:“你看我儿子行呢你就帮他一把,你要是看他不行你就取代他,别客气。”

这句话真是缺德透顶,把诸葛亮后半辈子吃得死死的。从今往后,这就是诸葛亮脑袋里一道魔咒,只要诸葛亮对刘禅稍有懈怠,他脑袋里就会蹦出来一个小人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刘禅不行啊?是不是想自立为王啊?是不是想辜负先帝啊?是不是想当不忠不义之徒啊?”

刘备对诸葛亮的算计和提防,真是从诸葛亮刚入职一直持续到刘备归天。

还有庞统和刘备的初次见面。

门吏传报:“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玄德曰:“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统思:“玄德待我何薄!”欲以才学动之,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演义》五十七回)

太惨了。真的太惨了。

好歹也是跟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先生,刘备请人家诸葛亮的时候是三顾茅庐,谦卑得屁滚尿流,到他这连迎都没迎一下。

也就是庞统前半辈子仕途不顺,选择了忍气吞声。换另外一个人,估计早就拂袖而走了。

所以刘备真的像他自己宣传的那样仁德爱才吗?

4.

在蜀汉集团,除了刘备之外真正能称得上赵家人的,自始至终只有关羽和张飞。关羽可以在刘备收义子这种家事上发表异议,可以独自领兵驻守荆州(驻守荆州不光是为了守,更是为了将来和西川兵分两路进攻中原);张飞可以在汉献帝还没退位时就主张刘备称帝,可以不惜违背北伐大计、指着刘备鼻子要求他出兵给关羽报仇。

这种理直气壮,没有其他人可以做到。

费诗曾对关羽说“汉中王……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演义七十三回》),就是对关张身份的最好注解。

遗憾的是,关张和刘备一样,都不是什么善待部下的人。关羽失荆州后被困,吕蒙只需传来“荆州兵家属一切安好”的消息,就能瓦解其军队的斗志,使将士们毫无继续追随关羽战斗的心思。

至于张飞,出道多年坚持不懈地鞭挞士卒直到因此丧命还用说吗?

5.

这个集团所有的赵家人,都给人一种“就算他们吃肉也轮不到我喝汤”的感觉。

用你的时候奉为上宾,不用的时候扔在一旁。

做的贡献再大,收获的利益也就是呵呵。

背叛者多、推荐者少,绝不是无因之果啊。

以前一起看月亮,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

这样的统治集团,你说它怎么指望部下跟它一起“共克时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