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潜水教练olivier
自由潜水教练olivier

毕业于985计算机硕士,30岁后放下国内的所有,追求自由的新人生,思想于04年翻墙,肉身在18年才跟上了思想的步伐。曾在菲律宾教授自由潜,独居在malapascua岛的两年获得了思想的升华,目前移居在西澳大利亚perth。 希望通过分享我自身在自我流放中的感悟,带给他人更多的思考。 所有未注明出处的文章均为原创,谢绝私自转载。 本平台文章包括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文章的备份以及审核不过的文章。

珀斯日记第两百三十一日:每个人都应找到真正的自己

(编辑过)
昨天读到了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关于一些fake myself 和true myself 的概念,还没有时间来得及对他的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但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已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就像从前我的文章中提及的,关于自己过去人格的形成分析,我想在我真正从内心开始放弃对原生家庭的依赖之前, 我都从未以真正的自我活过。


珀斯日记第一百九十六日:我的人格的形成之因


温尼科特的分析给我这种体验带来了理论基础,我想也适合于大多数人的真实状态。


现在的你,是否是真正的你,希望你能够好好问一下自己。


就像我在年幼时候的伪装,革命原生家庭中固有规则的心态,更多的是为了换来自己的生存状态的改善,获得更多关注,更多关爱。


这样的状态应该说,几乎适应于所有的生命幼年,我们自幼无力自主生活,所有的生活必需品的获取都仰赖于父母,而父母的思想状态、认知水平以及生养子女的初心都将制约了我们的心理状态的成长轨迹。


父母自然都是希望子女变好,变得优秀的,但是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并不足以遮掩父母自身在生养子女过程中的不足,如果父母的心理状态还是婴幼儿状态,我们可以说父母希望子女成才,但也许他将会使用完全错误的方法。


比如有的父母的控制欲非常强,这种欲望体现在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无力掌控中,体现在他们对事物发展的焦虑中,这种不成熟的态度若应用在子女的成长中,将会严格限制子女的心理成长,因为子女要生活下去,就必须以牺牲自己的言行举止去迎合试图控制自己的父母,以获得必须的生活物资。


父母也许只希望孩子遵从自己的控制,希望获得一个完全听话的好孩子,严格要求孩子顺从,就会促成大多数子女‘假我’的形成,为了生存下去,孩子必须要放弃自己的想法去顺从父母的要求。


这种方式其实也是在心理层面去培养一个心理上的巨婴状态,孩子会发现只要足够顺从父母,就可以获得所有必须的生活物资,而父母也将从这种控制的利害关系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很多夫妻感情不合的家庭关系,父母尤其会将子女的成功变为自身的生命价值,这种状态自然大多以失败告终,因为当一个个体最终完成了生活能力的自理后,一定会挣开控制,最后留下生活重心消失的父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系制衡尤其将这种互相控制关系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养老为目的生育子女的父母希望为孩子照顾他们的子女、购房等等换来子女对自己的孝顺,而子女也会继续延续‘假我‘的生活状态,不敢以自己的真实梦想去追逐自己的人生。


传统文化,也有足够的借口给这些不能真正面对自身恐惧和自私的人带来逃避的理由,父母会以孝顺作为禁止子女远离自己、寻得自身快乐人生的借口,孩子也会以孝顺父母作为缺乏勇气,只身一人面对生存压力的借口。


可以说,这是一个生命伊始从需要顺从父母要求,换得乳汁求得生存,逐渐形成’假我‘的不自觉意识的延续。


一个生命体要真正克服内心的恐惧,从’假我‘进化为‘真我’,就要摆脱对父母的任何物质、心理依赖,完全将自身的生存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才是有可能摆脱‘假我’状态的开始。


在我研究mbti16种人格时,我在思考,即使是我这样enfj人格的比例非常少,只有2%,但这2%的人格有可能真正成为助人的教师、顾问、教练么?

如果不能,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些人没有真正从事自己个性、能力、热情最符合的职业呢。


其他15种人格亦然,是什么造成了我们没有完成‘真我’人生使命的蜕变呢?


我想就是‘假我’的状态一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在后天再想要突破自身的人格缺陷,找到自己人生的热情,发展出自己的能力一定是困难重重的,尤其在大多数人在还未从假我中苏醒过来、找到真我之前,就已经为自己背上了房贷、为人父母的压力,这其实将成为生存压力下找到真实自己的另一种借口。


为什么称之为‘借口’,因为这些看上去艰难的处境其实也可以在转变思考状态后成为另一种促使自身蜕变的更强的动力。


为什么一定要牺牲自己的梦想,牺牲时间去为他人打工呢,只为了一间几十年永不变的水泥房?这一定不是一个追求梦想,想要找寻真我的人生使命。


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劳动力,只为成为另一个生命的铺垫呢,为什么要不舍得吃喝,不舍得花销,只为成就另一个生命呢?没错,子女确实延续了你的基因,但这绝对不是你从出生、长大,面临众多磨难的生活目的。


另一个生命的成功,真的可以成为我们自己生命的实现方式么,当然不可能,同理适用于父母的关系处理。


这些思想意识的转变也可以促成我们‘真我’的觉醒,但也随时可以成为我们延续‘假我’生活状态不变的借口。




每个人自然都有自己的梦想,幼年时一定有,成年后,我们只是需要拂去生存压力的灰尘,重新挖掘出内心最炙热的渴望,大多数人不是忘记了,只是不敢再捡起。


所以我认为一个与世隔绝的思想间隙、一个开始习惯孤独的思考的生活方式将是找到‘真我’的必经之路,一个临死的状态会是美丽的契机。


当你发现你的生命只属于你自己、你的理想只有你知道、你的生死对他人其实无关紧要之时,你才会无比渴望完成自我的实现。


当你开始厌倦过去为了生存、为了他人的目光和期待,开始只想在今后的每一刻只为自己而活的时候,你会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不是么,如果不能按照自己想要生活的方式去过每一天,死又何妨?

如果每一天你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死又何惧?


只要把握了自己可以把握的生活的那一部分,对于不可控的一部分,无论是朋友、上级、亲人的态度,还是无法预料的世事无常,我们会变得更坦然。


当有了这种处事态度,又怎么会想要控制另一个新生的个体,一个活得‘真我’的状态,会尽可能帮助自己的子女从‘假我’的状态挣脱出。


这才是另一个‘真我’生命轮回的开始,如果你还在伪装着活在面具下,你不光是你的父母的‘假我’的延续,你还将是你的子女‘假我’的开始。


只有当你开始有足够的认知水平,认识到真正的自己,有足够的勇气达到‘真我’,才能认识到生命的无限可能,才是适合成为父母的时机。


拒绝给自己寻找任何借口,找到真正的自己,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的个体,整个社会环境才会更成熟,往大了说,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往小了说,才不枉此生。


论人格独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