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rpion
Scorpion

讀過傳媒,又修金融,皆不精通 忙時觀察社會,閒時探索內心 目標是把個人簡介寫的有趣一些 Mastodon:@michellex@mastodon.social

我與歐洲(九):學校

原本計劃把這個系列停一段時間。一方面擔心,如果過於專注總結從經歷中獲得的感想會變成炒冷飯式的說教。另一方面也意識到,因為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實都能聯繫上一些龐大敘事:「國家,制度和個人自由」,假如一直以「在歐洲」這個角度寫作,與人交流對話,講述我的觀點,尤其是在這個被疫病侵襲的時代,會不會過於傲慢。因此決定盡量少作直接的聯繫,僅作為個人經歷的紀錄和分享。如果過去和未來的文章裡多多少少控制不住的情緒,請大家諒解。


我自小就不是熱愛學習的類型,並且對此有一套能自圓其說的看法:學校成績跟將來在社會上是否能立足沒有太大關係。有此論調,童言無忌且幼稚是一方面,沒有廣泛參與社會活動的時候就妄下結論,另一方面,則是所身處的家庭和學校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家人經常強調要好好讀書,而且擇書選題給予萬分自由,不強加之餘還會推薦他們覺得好的作者(雖然家人一直推薦朱光潛陳丹青或者水滸紅樓等經典著作,我依然覺得「青春疼痛文學」和哈利波特比較吸引人,大笑)。也非常注重學習,家教算非常嚴厲,不被滿足的需求有很多,但是只有「想學習」的願望永遠會被滿足。然而他們都只反覆強調「不好好讀書將來就當乞丐」,對於有吃有喝不需擔心生計的孩子來說,這句話著實沒有有說服力,自然也不會照著去做。再說南方重商貿,經商成功與否,從表面上看,確實與在校成績無關,更多是天時地利人和,便更不乎學歷。中學時代成績不高不低,參與校內活動極其活躍,但是某些議題,例如「好好穿校服」和「按規定剪頭髮」,則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學生類型,老師雖然頭痛,但是又不太影響班級秩序,自然隻眼睜隻眼閉,隨我去了。

在國內讀了四年大學,不是知名的好學校,就連專業也是家人強迫之下選的,不是自己的志願。我以冷戰和絕食反抗,但是相比沒有社會經驗和談判技巧的學生,長輩更擅長於懷柔輔助以恐嚇的政策:「讀你想讀的專業找不到工作」,「大學專業和就業不一定要是對口的」,「世界不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你可以以此作為興趣呀」。我最終就範,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孩子和家長對峙的結果。我的妥協,帶著對家長的不信任以及抱怨,也帶著對自己的恨意:如果中學時代能重來一次,如果我能拼了命的努力,他們會不會對我多信任一點,我會不會就能讀自己想讀的專業,像美劇裡看到的大學生一樣,在美麗的校園裡看書呆一整天。

這麼一想,出國唸書就是命中注定。我注定要為學習痛一場(或幾場),只不過比大多中國學生推後了四年。我沒為準備高考痛苦過,不知道壓力是什麼,但是為備考外語考試痛苦過。那段時間,要上班的媽媽關門的那瞬間我開始哭,一邊哭一邊背單詞做閱讀。第一次參加口語機考,旁邊坐著的大概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外語系學生,而我連一整句話都說不出來,焦慮害怕的全身發抖。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比起班上的同學,我的水平實在算不上優秀,學習能力也不過如此,無論是語言考試或者專業考試,拿了好成績我一律歸結於好運氣,拿了壞成績則是自小沒好好學習理所當然的結果,怎麼聽起來都是一個為學習不順利而自卑的孩子。

因為轉學的緣故,在德國讀了兩所學校,也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比起在國內遇到的因為「太有主見」所引發與家人和學校的矛盾,在國外反倒是因為我「太沒主見」導致了自身的不堅定所遇到的迷茫。德國大學的大部分專業(除了製藥和醫學,以及某些學校的法學)必須在頭三個學期完成一些基礎課程,在這之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哪個學期選修哪些專業課,甚至可以選擇提早寫畢業論文,也可以請一到兩個學期的假(beurlauben)去實習或者到國外交換。你做的決定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只需要考慮,一你是否有能力做得到,二如何去做,三失敗的後果你是否能承擔。給予學生極大的自由,就要求學生為此承擔責任:「去羅馬沒有標準路徑」。

「沒有標準化路徑」的結果就是沒得抄,你必須靈活變通,又必須誠懇踏實。已經沒有家長(師長)或者社會告訴你該怎麼做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人人都有不同的目標,成功的標準也大不相同,就算是同一個專業的同學將來想成為的社會角色都非常不一樣。但是對我自己來說某一個最好的形象和目標已經被原生的環境設計好。自我認識到這一點,就開始面對迷茫和我懷疑以及內在攻擊的侵蝕,非常讓人恐慌。也正是這種恐慌,讓我不得不去面對和思考,我曾經和現在身處的家庭和社會,以及我曾經在學校的舒坦時光和現在面對的壓力的來源,以及歸根結底,不是別人讓我去做什麼或者單純的想比別人好爭一口氣,是我一直下意識「非暴力不合作」反抗學校的教育,又為什麼事實上非常想在學業和學術上有一定的好結果,工作其實讓我非常快樂,找到來自我自身的原生動力。

後話是,畢業之後輾轉從朋友那裡聽來,國內那所大學的輔導員知道我偶爾逃課去圖書館之後跟負責簽到的同學說只要不太過分就讓我去吧,我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她一向抓逃課特別嚴厲,這麼開明是我想不到的,只當逃課沒有被她發現。而哪怕是在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我認為自己已經精神成熟,但是生而為人,永遠在跟惰性和必須面對失敗的恐懼作鬥爭,也想依賴別人,偶爾也會想,被「包養」沒有生活壓力是多麽舒服的事情啊。儘管如此,還是會在最後關頭把自己推去面對哪個「我必須對我負責和只能對我自己負責」的事實(經常會被人評價為自私)。因為在這裡,我始終會獲得人生最大的樂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