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鸥
沙鸥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贪腐家藏2亿现金”与“为救弟吃5年辣椒拌饭”——人类的悲欢怎能相通

易新闻报道,昨天,1月13日,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女大学生吴花燕离世,这篇报道至今已有21万的跟帖留言。为什么一位身处贵州的年轻人的去世牵动这么多人的关心?

吴花燕

24岁的吴花燕身高仅有1.35米,体重43斤。而这背后的原因是她为了省钱给弟弟治病,生活极度节俭,曾5年只吃辣椒拌饭,很少打饭菜。长期的营养不良致使她眉毛脱落,最后身患重病住院直至离世。一则被顶近4万次的留言说道:“人间对不住你。”

而同样是今天,同样在网易新闻里,披露了原华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贪腐案的细节:家藏2亿现金。更据凤凰网财经频道报道,赖小民家中不仅藏有数亿元的现金,还有“3个100”——100多套房、100多个关系人、100多个情妇。也有一则热门评论说道:“没收的钱,可以给很多百姓支付医疗费。”

赖小民(图片来源:华融官网)

这不由得让人把两则报道联想到一起:“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赖小民在镜头前悔不当初的时候,吴花燕正在病床上与死神做最后的搏斗。他也许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女学生,也许就连自己到底有多少情妇他也说不好。连吃5年辣椒拌饭的吴花燕同样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巨贪巨腐曾30年游走金融业不倒,家里2亿的金额谁敢想象?

然而感慨,愤慨之余,我们也该来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一天一地的两种极端会在这里发生?又有没有相似的“悲欢”正在这个“人间”上演?为什么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 阶层

已故的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保罗·福塞尔写过一本书叫做《格调》,作者凭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条毒舌,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就像我们今天熟知而无动于衷的,他认为整个社会分为了上、中、下三层。但也许你不知道更具体的,同样的阶层里也有细分。上层也又分上中下,底层也是如此。书中指出最上的上层是“看不见”的,这一层次的人大多是贵族和遗产继承者,靠祖上的产业过生活,主动避开大众的视野,所谓“老钱”(Old Money)。

《格调》

回到今天的语境,除开一些神秘的X二代来说,像赖小民这样的地位也许已经很接近这个层次了。要不是案发,自己的生活几乎不为人所知,案情公开后,巨额的房产、钱财、名车名表和情妇,一时让人咋舌,刷新了自己的想象力。

同样是在书中,福塞尔指出最下的下层也是看不见的,因为这些人基本没有谋生手段,享受不到社会种种福利保险的照顾,不是流落街头就是身陷囹圄。要说吴花燕在新闻曝光前那种不被人所“看见”、捉襟见肘的所谓“低保金”也成疑的的孤岛生活,也像级了这种最低贱的黑暗底层。

因而,在赖小民和吴花燕之间,隔了整个社会所有阶层,这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弱者谋求的只是生存的权利,哪敢奢望与上面的人有什么平等?哪怕是情感抒发上的感同身受。眼看年关将近,一些人欢度春节的同时,也有一些人今年发愁连肉也买不起,不敢多买,这样还说什么“普天同庆”?想都不敢想。

话说回来,我们这一代从小就被教育道,社会的阶层分化不可避免,也不应追求绝对的、立刻的平等,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嘛。最终社会阶层呈现出纺锤形,上层和下层两头尖,中层人数最多,最胖的形状最稳定了。无论是先富带动后富,还是追求纺锤形的社会结构,固然没错,立论甚高,持义甚正,然而要怎么做呢?

不应该是通过制度设计、法律规范的整个系统的优化来形塑这个纺锤吗?不应该是有政策制度引导先富愿意、不愿意也被迫去带动后富吗?不应该是曝光、挤掉最上层的“水分”,关护、落实保障最底层的福祉,同时大力鼓励、支持中层企业家、企业主们放手发展,国退民进吗?

在这些方面做得怎么样了?我们也许有各自个考量。

但毫无疑问的是,试图靠个人奉献、先进牺牲、官员清廉、领导英明等等人的因素,恐怕难以打造出这个纺锤来。


| 救人与救则,孰轻孰重

话再说回来,又有一种声音说道,要寻找“凶手”,你不妨照照镜子。或者所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么说固然没错,但还是迟了一步,错了一步。我们的目标不是坏事发生后的追责,不是雪崩了再自我反思,我们的目标是阻止坏事的发生,是阻止雪崩埋人。要说到预防,这种“反求诸己”就毫无用处了。

我们也常常见到一些感慨,“这么惨,要是我有,也就给个一个两个”。当下要慷慨解囊也不在少数。那还能怎样,最起码是同种同族的情谊,“灾民自救”总是准许的吧。然而我要说,还不够。

这几年大众被欺骗去救急的事情越来越多。远的来说,常见一些媒体怀着好心报道某地水果滞销,呼吁大家购买解果农之困厄。近的来说,前一段时间的电商平台上老农哭诉“救救我们”,引得大批朴素而善良的好人去做慈善。

以前跟朋友聊过这个话题,像我这样心硬的人,是不主张立马去救的,当然不是因为怕被骗。就当是真的也不救。什么道理?果子挂在枝头的时候不救,等果子烂在枝头之后,欢迎大家踊跃捐款。

为什么有好果子吃的时候不救?因为远者某地水果滞销,大多都是当地官员做的好事,没有深入调查,评估市场行情和风险就贸然带领群众开辟新渠道,发展新产业来创收。几年前这样的创收大多都是种果树,或者种药材,养波尔山羊。见怪不怪了。结果收获季节产品滞销,最后要无辜好人买单,附带淡化、消除该担责任的相关政府机构官员的责任,这是什么道理?

即使是个人经商失误,眼看要亏本,那就让他亏好了,该尝尝市场经济的酸辣苦咸。等到教训尝了,经验积累了,实在是威胁到个人生存了,再做慈善不迟。

拉拉扯扯讲的似乎都是无关的话。其实不然,道理一也。现场式的解囊救困固然很好,但你让那些觉得自己手头也紧,生活也苦难的人怎么办?面对求助者,这些人也就只能爱莫能助,袖手旁观了?

《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为了鼓励国人能够积极解救同胞,鲁国政府专门出台一项法律:如果有人能够把流落在其他诸侯国做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那么就可以得到一笔奖金。因为这个规定,每年有不少鲁国裔奴隶得救。有一次,子贡救回一人却拒绝了鲁国给的奖金。他本来以为自己一定会得到老师孔子的夸奖,结果孔子在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反而责备子贡,认为他实在是做错了。孔子忧伤感叹鲁国以后一定没有那么多人去救人了。

这件事不在于利用人性贪婪在道义上是否有亏,而在于救一个人,却打破一个运行良好的救助系统,孰轻孰重?

今天也是一样,光靠个人善意换得良心的安慰,个人的福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推动、监督整个社会福利系统的建立、优化完善,从制度上彻底保证整体不因一时一人一事而受到过度影响,才能让同样阶层,乃至其他阶层的人不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因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而心安理得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是恶意揣测,冷言嘲讽。

不管怎么说,在尽力推动社会优良系统地建立和完善,在这个方面,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社会上所有人的责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