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雲
慕雲

「孤獨感使人擱淺,連結是救贖,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 閱讀|電影|歷史|語學|生活|流行文化|國際時事 https://ko-fi.com/sarenechan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努力,可以請我一杯茶🍵 Patreon, Medium, 方格子同步更新 @sarenechan14

《我們總是讀西西》:此時不讀香港,更待何時

西西是一位香港很具代表性的作家。說來慚愧,素來很少讀香港文學作品(除了韓麗珠)。雖說西西的作品收錄在中文課程上,但我這個不及格的學生卻全無印象。開始對西西產生興趣,是在某次活動上結識了一位新朋友。相處下來,新朋友說感覺我有點像西西。還記得我後來又問了個比較文藝的朋友,西西是怎樣的感覺?他也不太清楚。那是好些年前,我們對香港還沒發生或發覺很深很深的情感之前。然後在某一天,我想起了這段往事,就讀起了西西的《我城》。

《我城》是本很好讀的書。他言辭生動,趣味中見真摯。很記得讀到當中一段:「班主任說,目前的世界不好。我們讓你們到世界上來,沒有為你們好好建造起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實在很慚愧。但我們沒有辦法,因為我們的能力有限,又或者我們懶惰,除了抱歉,沒有辦法。我們很慚愧,但你們不必灰心難過;你們既然來了,看見了,知道了,而且你們年輕,你們可以依你們的理想來創造美麗的新世界。」

《我們總是讀西西》紀錄電影裡,這段文字經過重新演繹。中大學生報的編委的觀察和書寫都很到位:「這段文字朗讀起來其實和光用看的很不一樣,讀者不妨一試。」朗讀起來、聆聽起來,感受起來好像有光明一些。不過也不知道是電影效果,還是個人心境有所變化。

除了《我城》,我還沒讀過西西的其他作品。即使如此,我仍覺得《我們總是讀西西》是部有趣的電影。紀錄片以西西讀者的朗讀、訪問,和受西西作品啟發的多媒體創作拼湊呈現出來。西西本人比較低調,並沒有上鏡。(後來確實有部西西有份上鏡的電影,頗具爭議,在此不贅)但通過西西讀者的形塑,西西本人及其作品就如「不存在的存在」一樣,擁有無遠弗屆的存在感。電影對西西的好讀者或許會帶來一番新體會,而作為不算熟悉西西的觀眾,也饒有趣味,想讀更多西西的作品。似乎他就如西西的創作一樣,嘗試挑戰不同的風格、敘事,既有尖銳寫實的面向,兼有童心玩味,而這一切都流露着自然的美感。

江瓊珠 (2014) 《我們總是讀西西》

對我而言,紀錄片《我們總是讀西西》有幾個特別深刻的地方。第一是提及西西居於土瓜灣,即使行動不便,仍堅持到同區的新亞研究所修讀牟宗三的哲學思想課。土瓜灣對很多香港人來說頗為陌生,由於以往不在黨鐵的線路上,總有人會因而覺得交通不便。也曾聽過有人到訪過土瓜灣後,氣說以後也不敢再去了,覺得十三街一帶很髒很可怕。即使是居住或熟悉土瓜灣的人,也許都會認同那邊的規劃不太好、不太方便等等。

西西就寫了首詩,講土瓜灣:「無論住在哪裡總是漂泊。但牟老師畢竟在土瓜灣住了許多許多年,土瓜灣就有了值得居住的理由。」看到這裡,馬上就聯想到香港。要說香港的不好,我可以舉上千萬個例子。可是讓我去國外吧,心境就像個無家的遊子。原來,在我城住了許久,就已經是值得居住的理由了。就這樣,我看到西西作為思想家的一面。

西西在新亞研究所的同學,是畢生致力反核、環保事業的文思慧,她也在紀錄片中登場,訴說西西的作品和為人。文思慧是個育人無數的學者與行動者,我是在她成為故人以後,通過她春風化雨而堅毅成長的樹人才知道的。創作、生活、思想、行動可以如此連繫上不同個體,似乎很微小,我卻感到當中的偉大。

另一個深刻之處,是提到西西患癌。她在作品中描述經歷,向護士形容手術所畫的線有趣,讓護士很驚訝。畫在身上的線,就是劃在身上的傷口。光是想像那個畫面,我就覺得很可怕了。可是西西可以在生死攸關的痛苦處境都能看出玩味來,娛人、自娛,叫我十分佩服。我想,只有對生命有愛的人,感受到愛、也願意付出愛的人,才能夠如此堅強而幽默吧。

也難怪紀錄片的一位受訪者說到:

我好欣賞佢(西西)嘅態度,係好有勇氣、好有勇氣去迎接呢個好唔穩定嘅香港未來 (..) 好多人會話現代文學有啲陰暗啊、存在主義嘅野,我唔係係西西入面搵呢啲野。我係西西入面呢,就係感覺佢嗰代人呢,遺留比我地嘅遺產。嗰種遺產係一種信心囉。

「徒有希望而欠缺批評是天真的,只有批評卻缺乏希望的是犬儒。」假如將希望置換成信念,將批評置換成敏銳的觀察,或許會更準確。我想,西西的創作與為人就正正揉合了兩者,所以可以給人比犬儒積極、比天真深刻的感覺吧。


近來上了個關於香港文學的課。初心不是喜愛香港文學,事實上我對香港文學可謂一無所知,而是無形中感受到了解香港文學的迫切。上過課後,我知道我不讀香港文學的原因並非作品無趣、低質,甚至還認識到某些很活潑奇異的創作,吸引到我多加發掘。我不讀的原因是害怕跟香港作品、作家的距離太近,心情上會比較沉重,思想也十分怠惰,不願接觸無名的作者。

可是作者無名,我也無名。無名的作家創作不求甚麼,只求抒發源於此時此地的己見,感情總是很真摯的。無名的作品不怎麼可能廣泛流傳,可是無名不等同缺乏價值,真誠就是他們很可貴的價值。假如香港人如我不願閱讀香港、不願保存這些珍貴的紀錄,變相就是放棄敘述、放棄我們的歷史。或許我尚未有資格說要為香港文學付出些甚麼,但至少我願意成為又一個香港文學的讀者,選購香港文學的作品,也讓其他人都知道這些作品吧。

至於害怕。要害怕的事情多着呢。相較之下,觸景傷情算甚麼呢。時代太快,似乎我也沒有慢下來的理由吧。能做多點,就做多點。


請多多支持香港獨立電影和記錄工作者:

江瓊珠獨立電影系列:我們所經歷的香港【網上放映】


相關文章:

中大學生報:我們總是讀西西

蘋果樹下:我們總是讀西西 - 鄧小樺


如這篇文章有幸接觸到你,願你可多加支持資源匱乏的記錄者工作,以行動抵抗遺忘,捍衛真相與公義,一同見證我城的未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