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雲
慕雲

「孤獨感使人擱淺,連結是救贖,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 閱讀|電影|歷史|語學|生活|流行文化|國際時事 https://ko-fi.com/sarenechan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努力,可以請我一杯茶🍵 Patreon, Medium, 方格子同步更新 @sarenechan14

貧者的責任

某年三月,我投稿了一篇關注311大地震與核災的文章。(題外話,Yahoo!JAPAN每年都有每次搜尋「3.11」便會捐贈10日元以支持重建的活動,可以留意)收到刊登通知之前,心情很是忐忑。我跟朋友說,在這種日子出文、獲得稿費,即使我立意不是為了發財,但也好像利用了他人的慘事。

某年三月,我投稿了一篇關注311大地震與核災的文章。(題外話,Yahoo! JAPAN每年都舉辦每次搜尋「3.11」便會捐贈10日元以支持重建的活動,可以留意)收到刊登通知之前,心情很是忐忑。我跟朋友說,在這種日子出文、獲得稿費,即使我立意不是為了發財,但也好像利用了他人的慘事。假如成功刊登、得到稿費,我會捐走這不義之財。事後,文章終究是刊登了,而我沒有獲得稿費。

不時惦記此事。起初的情感是有點憤怒和無奈,儘管我可以體諒平台資金有限,又覺得自己不至於要被人已/不讀不回。但畢竟無論有或沒有金錢回報,都不會影響我寫作的動機,亦不會影響我使用金錢的方式,那就繼續不求回報地寫吧。

近來看到一些同樣關心社會、追求公義的朋友,不計酬勞,也不敢計酬勞地燃燒自我,生活捉襟見肘,才開始再思考——當社會通過壓低甚至拖欠酬勞的方式去否定創作、公義的價值,而我們都認同這個社會現實,甚至內化成我們是活該低薪、手空空無一物的,我們不正是進一步鞏固這個現實嗎?

我們是有責任改變自身財政管理狀況的。

這不是說,我在抨擊那些追求公義卻資源匱乏的團體,假如他們有更多資金,相信他們也願意付出更高酬勞;我也無意怪責胸懷理想,所以投身低薪行業的朋友。我想批判的是,我們之所以「兩袖清風」,多少源於視金錢為洪水猛獸、脫離現實的想法:

  • 缺乏理財觀念,但求餓不死就可,不會思考如何積聚財富才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延長抵抗的力量
  • 逃避金錢,要是稍微累積一點安身立命的資產,便會良心不安,自行代入成剝削者

我們亦肩負自、他兩方面的壓力,社會(至少某部分的人)如此想像:

  • 我們有責任不計成本、無私地支援抗爭,生活上擁有餘裕會受到責難
  • 我們儘管窮,但有任重道遠的道德責任。其他多賺的人不願捐獻很合理,但我們這些少賺的人,沒有不捐獻、不盡力捐獻的道理
  • 貧窮限制了想像,因為欠缺跟一般社會接軌的金錢概念,所以會出現嚴厲甚至不符現實的批評。例如會覺得某基金儲備充足、黃店管理層年薪百萬就是斂財等等,但凡對實際商業社會有些少了解,都會明白批評過於苛刻

這些都是我的切身體會。自從反送中運動,就有種強烈的感覺:賺到的錢都不是我的。所有不必要的花費,能減則減,剩下的錢,能捐便捐。甚至病態地情緒勒索身邊人,換來聲聲告解。

但疫情之下,經歷了幾個月的失業,雖然慶幸生活上可以依靠家人,也總算發覺缺乏存款和妥善的理財觀念,實在不負責任。願意付出當然是好事,但若然自身難保,甚至要依靠他人,未免本末倒置。渴望助人之先,至少得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同時也學會體諒,人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強求別人捐獻是太苛刻了。

那麼,要如何改變?寫以下的文字,無意好為人師,只是一份提醒與撫慰。

  • 儲錢,儲錢,儲錢

因身邊人以至自己都隨時有被罰錢、突然失去收入、急需用錢的可能,故妥善理財以備不時之需,非常重要。

  • 建立金錢、市場觀念

不少社運參與者都缺乏跟現實世界接軌的經濟觀念,不愛理財又不願意了解市場資訊,一方面容易造成上述錯怪同路人的批鬥現象,另一方面對個人生計亦會造成影響。比如因現時銀行戶口隨時有被凍結的可能,故此亟需學習加密貨幣、離岸戶口等知識。加上可預期政治審判將會越來越多,或令更多人生計不保,需要發掘可行、有效、低成本的就業或創業機會。

  • 賺錢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別再鄙視賺錢了

現實是許多人早已傾盡所有,令各項支援無以為繼。賺錢的銅臭味可能叫人難受,但不賺錢只會令更多無力賺錢的人受苦。曾深受左翼思想影響,但我已領悟到資源匱乏的境況下,唯有改變心態和行動才有出路。賺錢不是罪,說不定厭棄賺錢的心態才正中既得利益者的下懷。金錢也可以是改變社會的資源和力量,絕非只有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

而且,假如我們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價值的、值得被尊重,那我們更有義務改變市場的習慣,在可行的範圍內叫合理或更高的價,才可改變資源分配的狀態。

  • 多結識生財有道的朋友

廣結良緣有幾個好處。一,有助學習理財、市場觀念、生財方法等;二,擴闊眼界、碰撞彼此的思想觀念;三,他們未必願意直接支援抗爭,但他們也未必會介意一起吃黃店、買黃店、請吃黃店。

  • 發展及善用才幹,開拓收入來源

許多人或組織依靠捐獻或良知感召的收入模式,多少有點朝不保夕。有時抗爭者旗幟鮮明的立場未必具有很大吸引力,真才實幹、形象包裝(性格魅力)等才是消費者選擇你的原因,與其大肆宣揚個人立場,不如多發展才幹。亦可多發掘、善用已有的才幹,開拓多個收入來源。

  • 選取適合支援的項目

自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個人覺得與其支援人所共知的項目,不妨多發掘不為人知、默默耕耘的項目。舉例來說,像是蕭生、城寨等知名媒體已能吸納大量支持,何不改為支援其他較小眾、艱苦經營的媒體呢?媒體種類繁多、不能盡錄,謹在此推薦「誌傳媒 HK FEATURE」和英文媒體「Hong Kong Free Press」,鼓勵同路人繼續發掘更多砥礪前行的媒體。

  • 學會對同道寬容

對某些支援組織、經營事業的批評,其實源於未解決的派系心結和經濟觀念的不足,若對社會運作有一定理解,會明白斂財的指控站不住腳。當然,能透明的帳目當然應該透明,但我們不是活在政權受監察、弱勢受保護的公正社會,強行要求支援組織公開透明,形同助紂為虐、害苦抗爭者。「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猜忌教訓,多作省思總是好的。

  • 活得寬心一點

不要太介懷他人的想法,照顧好自己才最重要。那些批評很多的他者,或許心腸不壞,只是對現實有點無知,或因自感無力,才把鬱悶投射在別人身上。別太介懷,還是有懂你的人,知道你很努力了。有時候,我們也該對自己寬容一點。




願我們都可以讓同路人不再感到孤單:)

https://cutt.ly/FjOLsj7

歡迎每月定額支持我的寫作,讓我們在暗夜中互相守望,彼此送光https://cutt.ly/vjOLduC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