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iya
saliya

凡有所相,皆为虚妄。

意识流(四)

11月18日

星期六的晚上,在读耶茨的《年轻的心在哭泣》。读书的时候我在想:自我的独特是一种幻觉,其实每个人的梦想都相差无几。这一刻自我和梦想好像都没那么重要,那摆脱这些,我们要追求什么呢?暂时的快乐?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可能没有人会在乎你写的,这么一本厚厚的书。作者到底想通过这本书表达什么呢?也许作者自己也不知道。

干涸,无力。可能是胃不舒服,可能只是天凉,或许是这聒噪的音乐,或许只是我无聊,无任何事情可以打发,脚底冰冷。今年我还是没有碰到一本让我一见倾心的书,心被抓住不放的书。无法沉浸地体验故事,始终在故事的外围打转,这就是我读作家小说的真实感受。读完好像也不会留下一些什么,精妙的叙事,他们也不过如此。

当我周五坐在办公室的时候就想此刻一样,一个字都打不出来,毫无热情,烦躁,同样的烦躁,不忠于自我的产出都可以丢进垃圾桶。

窗外响起一阵雨声,此刻是孤独的滋味吗?是能量太微弱,就像那盏无力的灯,一闪一闪的,耗尽自己。我只想搞清楚一件事情,即使离开此地,事情会不一样吗?另一个地方会有新天地吗?

她左手边的女人,看样子30来岁,模样利落漂亮,一看就知是职场成功人士,再细看她递过来的名片,市场总监,果然在社会扎根很多年,阅人无数,气场十足。干净的银灰色西装,黑白相间的漂亮领带,声音很有质感。我看着对话像球一样在空中抛掷,机敏地对答,场上都是高手,谁都没有丢分。我只是一个闯进球场的新手,明明置身于场内,但是只能干看着,在对方眼神示意的时候,我也只能微笑。会议结束后,心境突然不一样了,世界被一番对话打开,谈话的艺术。当谈话成为艺术的时候,就是真正无我的时刻。对方即是你,你也成了对方。

每一份职业都是包罗万象的,这份职业里的每一次新的际遇,都是打开新天地,逐步去深入,打破陌生,一点点远离无知,经历过设想之外的喜悦和满足。年轻的无知可以原谅,但是我不想以年轻作为挡箭牌,年轻不是优势。曾经的我认为年轻有无限可能,但越往后走,反而越失落。

在静仪家,坐着发呆。她在换衣服,“这件衣服设计有问题,难道是因为我的头太大了吗?有点勒人呢!这件黑色外套很完美。”双十一的两大麻袋,我们推着电驴才把快递运回来。我为什么会出现她家呢?因为钟爱她家的投影仪!

她戴上安全帽的时候,像是在台湾电视剧的情节,很不可思议。坐在她的电驴后座,吹着风,夜幕早已低垂,那一刻我觉得我很热爱厦门这座城市,这是我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刻。

我深深渴望的才情,要如何才能信手拈来。每当我为每一周图片配文字时,都有深深的挫败感。隐形的对手,那个宋琼杰,他笔下描绘的意境让所有人称赞。是诗人,是大才子,身边的人这么说。“朝暮之间,皆是思念。如日月星辰,似朝霞满天。”“日升月起,朝颜暮色”

“一池清秋,一霓裳,一杯时光,一过往,若是两情久长,应是地老天荒。““秋风无言,轻抚水面。缱绻了时光,波澜了等待。”“看罢水清天蓝,又见灯火阑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空碧静,泉清月明。”“亭台烟雨皆是客,一池日月泛清泉。”“苔枝轻缀石玉,细风素描绿枝。偶落嫣红,正是思念浓。”一次次的挫败中,我终于能直面自己的失败、匮乏。或许这就是我努力读书的原因,读书似乎并不纯粹。

对于文字,我常说要真实。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偷懒,省力省脑的借口。我希望达到的状态呢?任何语言都能切换自如,但是此刻我似乎只有自己的风格,还需学习。因为这是我的饭碗,也是我喜欢的事,是我还算擅长的事。周末我打算多看一点设计的东西,刚出学校,进入社会还是一介新人。出社会工作,我真正学到的是:我脑中的世界始终狭窄,跳出来吧,跳出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