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簡報日常
上班族簡報日常

來自香港的上班族,十八年跨國外商工作經驗,三成職涯外派於各大金融中心。現時為私人銀行商務顧問,屬極少數定期分享雙語簡報心得,並同時仍在國際職場一線打拼中的商業簡報專家;著有「全圖解!避開99%簡報地雷:職場商業簡報實戰懶人包」一書。 FB/ IG: salaryman.presentations

國際簡報|Samsung Galaxy Unpacked|注意力碎片化・簡報也需進化

都市生活急促,資訊、娛樂、注意力都變得碎片化。產品發佈的簡報,傳統上的獨腳戲單向述說,已經難以吸引住觀眾的目光。為了創造銷量與話題,各大品牌的簡報都需要跟著進化,為你分析八月的Samsung Galaxy Unpacked發佈會,當中節奏和鋪排的考量,固然也會點出可以改進的地方。

隨著硬件普及化,剪接軟件愈見易用,影片在商業簡報中變得更為普遍。如果能與傳統的show and tell述說方式配合,兩者之間的交錯可以營造和調節簡報的節奏。

下圖是整場Galaxy Unpacked活動的時間軸分析,橘色為影片,灰色則為述說的介紹。宏觀地說一般人的注意力大概為十五分鐘(也就是為什麼TED Talk會定在十八分鐘的模式),我們可以看到(A)點,當接近注意力到達十五分鐘之限,以幾段短片加快節奏,因此能繼續吸引觀眾注意。

遇上比較長的述說,例如是圖中的(B)點,在兩段較長的介紹之間,加入智能手機短片,避免長期以同一模式接觸觀眾。

控制節奏的另一面向是簡報推進的速度。由述說轉移到影片的時候,這次發佈會不會有「接下來我們來看一段影片」的轉接介紹,而是直接切入影片,不會因為轉接的話語而拖慢了節奏,保持推進的速度。




影片與述說的交錯不能無上限的製造,畢竟製作需要時間和資源,太多影片也會令觀眾看膩。無可避免地出現較長述說的情況時,又可以怎麼辦呢?

以上我們提到了宏觀的注意力,至於微觀的注意力,短時間的集中也可能只有幾分鐘之久,所以發佈會一方面盡量壓縮述說在三分鐘或以下,另一方面如果仍有需要,則好像下圖的(C)點一樣做法,透過「轉講者」或是「轉場景」的方式,帶來一點點的新鮮感,也暗示了段落的結束與開始,讓觀眾的腦袋釋放出集中力和短期記憶。





傳統的產品發佈會,先介紹產品功能、到試用示範、到產品影片。影片可以作為功能的總結,也透過聲畫和故事,誘使觀眾有想購買的衝動。如果把述說和影片的次序對調,影片播出時觀眾因為未知產品的詳情,容易達到懸疑的效果,令觀眾嘗試專心留意賣的是什麼,或是新一代的產品有甚麼奪目的功能。把單句的轉接,例如”Now let’s talk about...”也刪去,就更能夠維持追看性。




新科技產品固然吸引,然而在一小時內一波又一波的揭曉,容易產生倦怠及硬銷感;相反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環保或是公司的創新目標等較硬的題目,通常會被安排在最後才出現,這個時候觀眾一方面已經得知想了解的產品消息,同時亦未必對這些題目太感興趣,最後變成提早下線或是放空。

把較硬的題目調配到接近發佈會的中段,可以發揮間奏的作用,減低長期推銷的倦怠,這些題目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注目和留意:





可能你會想,我的公司沒有做產品發佈會,或是沒有製作影片的預算,那麼,我從中可以學到些甚麼呢?

無論預算或規模如何,轉接過場也是簡報中需要留意的地方。發佈會中有關Galaxy Z Fold 4的介紹中,鏡頭由講者在智能手錶收到通知,希望她作產品介紹。下一秒她便對著鏡頭說,“If you’re like me, you’re a multi-tasker”,然後開始介紹手機的多工功能。

這樣的轉接實在有點生硬,沒有帶出講者要作multi-tasking,而只是單單自稱multi-tasker,為的是配合功能介紹。如果在看完手錶的通知,加一秒的鏡頭,拍出講者收到通知後怱忙地收拾桌上的文件,那麼她的一句“If you’re like me, you’re a multi-tasker”就可以變得更為合情合理。



幾分鐘後,當介紹手機的flex mode視像會議功能後,嘗試用了一句“Productivity means different things for different people”拉進手機鏡頭的介紹,令人有點驚訝,因為這句話就好像是「見仁見智」一樣沒有太大立場和意義。

換一個角度,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換成“Galaxy Z Fold 4 boosts your productivity all day long. And it’s not just for work.”,看看是否更加流暢呢?




最後一個要留意的地方是字體的選擇,簡報中有時需要同時展示多重數據,如果選擇了按比例(proportional)而非固定寬度(fixed-width)的字體,會出現1字較窄而其他字較寬的情況,令觀眾視覺上難以對數據進行快速比較。

試想像如果CPU一欄是71%,會與17%是同樣的寬度,視覺上因為較窄,看上去好像甚至會比GPU一欄的數字更小,造成了錯覺。

職場上我們要適應和改進來維持競爭力,商業簡報面對注意力的碎片化也如是,需要因應觀眾容易分心來作出調整。


要是你想學習簡報或是視覺化設計,但喜歡看圖多於看文字,可以追蹤我的專頁,一口式內容,適合通勤時學習之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