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報告
大慧報告

佛法分享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淺說21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淺說21

經文: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此為觀世音菩薩教化有學位的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等,尚有可修學之道,未證得阿羅漢果,於是在其面前,示現聲聞身相,為說相應之法,使得解脫證果。

「聲聞」,是聽聞佛的音聲,證悟四聖諦,斷除見思惑,而入涅槃的聖者。

獨覺、緣覺沒有分果位的階次,只要尚未證得空理,皆是有學位,而聲聞在初果、二果、三果為有學位,直到證得阿羅漢果,才是無學位。

「四諦」,即苦、集、滅、道等四種真理,苦、集是世間因果,滅、道是出世間因果。佛陀告訴我們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才能得解脫,證涅槃。

「苦」,是說明這個世間,乃至於我們生命,是充滿苦惱逼迫的,唯有確切的認識清楚苦的真相,才會想要尋求解決之道,因此要知苦。

「集」,是集起之意,說明痛苦的原因,從何而來?苦,絕非無緣無故出現,是有起因的,而導致苦的根源,便是眾生的貪、瞋、癡煩惱,造作種種不善業,而苦惱無量,因此要斷集。

「滅」,是說明痛苦的止息滅除,達到涅槃寂靜的境界。苦是可以消除的,涅槃是常樂我淨的,是不生不滅的,是眾生的究竟歸宿,因此要慕滅。

「道」,是說明如何消除痛苦的方法,即滅苦之道,也就是要透過修行,才可以消除苦惱,道有很多種,主要指的是八正道,乃至於八萬四千法門,因此要修道。

四聖諦有世出世間兩重因果關係:集諦是苦因,苦諦是苦果,是為迷界的因果;道諦是樂因,滅諦是樂果,是為悟界的因果。也就是說想要免除輪迴之苦,便需要斷惡修道,熄滅貪瞋癡,便可離苦,得究竟樂。

人生在世雖然有苦有樂,但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是諸行無常,因為人都希望永遠是快樂的,不想要改變,不想要痛苦,但世間萬事萬物卻是因緣和合,沒有長久、沒有永恆、沒有不變的,再好的人事物都是無常,而眾生卻難以接受一切都會改變的事實。

苦是人生的真相,普遍存在於世間,但一般人並不認為人生是苦,有了痛苦,亟欲的想要脫離,當苦惱暫時消失了,便覺得人生是美好的,於是就這樣一再的重複苦的循環。在還沒有看清人生是苦之前,仍然存有美麗的幻夢,那便難以生起厭離心,修道的力量是很薄弱的。

佛陀告訴我們人有八苦:

1.生苦 生指的是誕生。在母胎中,空間狹小且不淨,還要經過十個月的煎熬,被生熟二藏間夾於其中,猶如牢獄般,不得自在。嬰兒出生時,突然間接觸外界的空氣,再用毛巾包裹,由於胎兒皮膚柔嫩,這就好像被針刺一樣,極其不舒服。

2.老苦 從年輕到壯年,以至於衰老,精神體力是一年不如一年,還沒老之前,身體已經有很多狀況,年紀稍長,更加明顯,行動不便,器官老化,記憶衰退。

3.病苦 有身體上的病苦,各種疾病纏身,有些嬰兒一出生,帶有先天性疾病;有些人則是生活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有了許多文明病;年紀輕輕就罹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肝炎等慢性病,各種症狀提早來報到;年紀大了又有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的威脅。

除了身病之外,還有心病,現在人壓力大,神經緊繃,容易緊張、焦慮,不吃安眠藥就睡不著,罹患各種精神疾病,越來越普遍。看精神科、心理醫師的患者,人數逐年攀升,深受憂鬱症、躁鬱症所苦。嚴重的話,幻聽、幻覺、妄想、思維混雜,即所謂的思覺失調症。

4.死苦 一般人最害怕的就是死亡,有些人是因為生病過世,有些人則是天外飛來橫禍,遭逢意外事故,天然災害如水災、風災等,或人為的火災、車禍等,乃至戰爭等,各種死亡因素非常多,人生終究是難逃這一關。

5.愛別離苦 人都希望可以跟自己親愛的家人朋友,長相廝守,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不管是父母妻兒,或是至親好友,再深厚的感情、友情,終究是要別離的。有生離、有死別,只要死亡一降臨,誰也留不住,有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如門不當戶不對,工作需要,遭人離間等,不得不分開。

6.怨憎會苦 彼此有著仇怨憎恨,越是不想看到的人,偏偏是常常要碰面相聚,水火不容的人,老是被綁在一起,不是冤家不聚頭,看了就有氣,互相較勁,鬥嘴謾罵,甚至是大打出手,令人痛苦萬分。

7.求不得苦 不能隨心所欲,喜愛的事物,怎麼樣也得不到,世人都想要金榜題名、功名顯赫、人丁興旺、榮華富貴、長壽健康等願望,卻總是事與願違,得不到就算了,更慘的是名落孫山、沒有子嗣、窮困潦倒、生病夭折。

8.五陰盛苦 五陰即是色、受、想、行、識,包含了身、心兩方面,為了滿足身心愉悅,便不斷的向外追求,終日為食衣住行奔波,不是充滿苦嗎?陰是覆蓋之意,也就覆蓋了眾生的真性,無法顯發。盛是煩惱的異名,表示五陰出生種種煩惱。盛又作貯蓄、容受之意,也就是五陰盛載著前面七種苦,這種種的苦惱,都是由於五陰而生,猶如熾燃的熊熊大火。

佛陀說此四諦法,首先便是要了知苦的真諦,苦從哪裡來?不是老天降禍,一切都是自己招集的,既然有這麼多苦惱,就不要再造作苦的因由,所以要斷集。要怎麼斷除苦的起因(集)呢?那便是慕滅修道,欣羨仰慕涅槃寂滅的境界,因此要滅有歸空,也就是要修道,才能滅苦。

聲聞人斷見惑八十八使,即證初果,一直到斷思惑八十一品,才能證四果阿羅漢,經文說:「若諸有學,得四諦空」,就是已經證得四聖諦少分的真空之理。

「修道入滅」,道指的是三十七道品,三四、二五、隻七、單八,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主要的是四念處,修持四聖諦各有四行,總共有四諦十六行觀,觀察這個五陰身心的不淨,苦、空、無常、無我,便能證入偏真的涅槃寂滅境界。

「勝性現圓」,勝性是滅諦無生之理,聲聞人除卻生滅法,成就寂滅道,雖將圓未圓,然其根性,對比六凡而言,當然是殊勝多了。於修道的過程中,顯現出入滅的功夫,希望可以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但卻尚未圓滿,還沒有證得我空之理,仍有微細的障礙為消除。

「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觀世音菩薩在其即將圓滿成就的時候,欠缺臨門一腳,便示現聲聞身相,為其演說四真諦之理,修道入滅之法,令他可以證得阿羅漢果。

本章說明觀世音菩薩現聲聞身,為聲聞人說法,得證阿羅漢果,而〈普門品〉則沒有限定是聲聞人,而是「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對象則廣及六凡,只要和聲聞身相有緣者,觀世音菩薩便化身說法,令得解脫。


(未完待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