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報告
大慧報告

佛法分享

藥師經淺說66

經文:

「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是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


以佛法的究竟義來說,眾生的神識受報,是非常微妙深奧的,這是由於業力牽引是極其複雜的。在此救脫菩薩用通俗的講法來解說,以適應我們末世鈍根的眾生,能較為容易理解。

當一個人死相現前時,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繞,但是自身卻沒辦法做主,所以「臥在本處」,就是躺臥在病床上,迷迷糊糊之中,看到琰魔王派來的使者,準備帶他走。

「琰魔」,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閻羅王,又譯作燄魔、閻魔,意思是縛,綁縛罪人之義。

又有雙世之意,由於其現生之中,常受苦樂二種果報。依照《起世經》卷4記載,閻摩王雖然享有五欲功德,具大威勢,治理地獄罪人,然而過去生曾造惡業,因此每天的夜三時及晝三時,王宮殿變為鐵城,守獄者高舉閻摩王置於熱鐵地上,從嘴巴灌入熱銅汁,使其全身燋燃。

閻摩王作是念:「一切眾生,以於往昔身作惡行、口作惡行、意作惡行,是故彼等,皆受如是,種種異色,無量苦惱,心不憙事。如地獄中諸眾生等,今我此身并餘眾生,與閻摩王同作業者,亦復如是。嗚呼!願我從今捨此身已,更得身時,俱於人間相逢受生,令我爾時於如來法中當得信解,得信解已,我於彼處復當更得信解具足,剃除鬚髮,著袈裟衣,得正信解,從家出家。

閻摩王知道自己和地獄眾生,身口意業作諸惡行,因此受此無量苦惱,雖然受種種苦報,仍發廣大願,希望將來得生為人,能信解佛法,能出家修道,能證得解脫,由於此一熏習善念,所住宮殿如先前一般,猶如諸天,五欲功德現前具足。閻摩王於是再發願:「一切眾生,以身善行口意善行,便得快樂,唯願彼等各各皆受如是安樂。」由於有苦樂之報,因此又稱為雙世。

閻羅王又稱之為雙王,兄妹兩人皆為地獄王,共同管理地獄大小事,哥哥專門責罰男鬼,妹妹專司懲治女鬼。

又稱之為平等王,亦即是閻羅王處事公正,賞善罰惡,平等治罪之意,總管八寒八熱大地獄,及其他諸小地獄等,司職地獄罪人的生死罪福之業。

「琰魔使」,即是琰魔王的使者、鬼卒、鬼差,就好像民間傳說的黑白無常,如同古代衙門的捕快,捉拿犯人歸案。

病人「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病人看到鬼差來,牽引他的神識,到琰魔法王之前,聽候審判,勸善懲惡,這是絕對公正的判決,不會有一絲的偏差,更不可能賄賂,買通閻王或鬼差,絕不徇私,實際上就是按照自己生前的善惡業,決定來世的去向。

「神識」,是有情眾生的心識,靈妙而不可思議,亦即是一般俗稱的靈魂。

在佛教中,「法王」有幾種說法:

1.以正法統治世界的君主,推行十善業,是為轉輪聖王,或稱轉輪法王。

2.即此處所說的琰魔法王,鐵面無私,公平公正,依眾生的業因,治理地獄罪人,《本願藥師經古迹》卷2云:「曉悟罪人,止眾惡故。即由此義,雖鬼界攝,亦名法王。

3.佛於法得自在,能善巧教化眾生,是為法王。《法華經‧譬喻品》曰:「我為法王,於法自在。」《法華經‧藥草喻品》曰:「如來是諸法之王。」《維摩詰經‧佛國品》曰:「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王有最勝、自在之意,佛是最勝、最尊貴,一切眾生無能超越,通達一切法,無有障礙,可以隨意自在的化導眾生,因此尊稱為法王。

4.還有一種是藏傳佛教的法王,這是從元朝開始,元世祖冊封薩迦派的八思巴為大寶法王,明成祖冊封噶舉派喇嘛,賜予黑寶冠,亦稱大寶法王,清朝沿用這種制度,賜封了許多法王,藏傳佛教現在各傳承的領袖,皆尊稱為法王。蒙古和日本在歷史上,也有尊崇僧眾為法王。

一個人生重病,彌留恍惚之際,過去造作的業報現前,常會看到經文所說的琰魔使–鬼卒、鬼差等,由於惡業之故,出現種種惡相。《地藏經》云:「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亦有惡道鬼神或冤親債主,來到臨終人面前,向病危之人討債,這都是自己的宿業,絕非無緣無故出現。

還有一種是自己心識的變現,而出現的幻相,並不是真的死去,有點像是作夢一樣。印順導師在《藥師經講記》曾說:「依佛法真義說,人如真的死了,是不能復生的。」從古至今有很多死後復生的故事,或者遊歷天堂地府,依照佛法說,這都是自己的心識變現的,而不是真的上天堂或下地獄,這是由於過去的經歷或想像,業相顯現於自己的心識。

缺乏維他命B12的人,也會產生幻聽幻覺,妄想症,精神恍惚,有些人還以為是卡到陰。吃素的人比較容易缺乏B12,最好是另外補充,以免營養不均衡。

依唯識學而言,眾生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這裡說的神識指的是第六意識,不是第八阿賴耶識。一個人暈倒或彌留的時候,看起來好像已經死了,實際上還有呼吸心跳,那是因為第八識執持著身體,一旦第八識離開身體,才是真正生命結束,那就不可能再復活了,因此這一段說的引其神識等,是一種具象化描述,實際上是意識的活動,心識的作用。

「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有情眾生與生俱來就有一位俱生神,形影不離的跟著我們,如同舉頭三尺有神明,隨著眾生所作的業,一生的善惡功過,清楚明白的記錄。所以說「皆具書之」,完全的書寫下來,登記造冊,絕不出錯,再呈交給琰魔法王。

丁福保居士編著的《佛學大辭典》云:「善珠之藥師經鈔下曰:『言俱生神者,若約實而言:神即識,俱生神者,即阿賴耶識,以阿賴耶識是受生之主與身俱時而生,故名俱生。隨諸有情所作罪福,皆熏在阿賴耶識中,故言隨其所作,乃至皆具書之。』」這邊說的俱生神,不是真的有一個神明,記錄著眾生的善惡,而是指阿賴耶識,就像倉庫一樣,儲藏著所有的物品,好的不好的,通通放進去。因此俱生神猶如擬人化,記載眾生的善惡業。

我們做過的事情,常常會忘記,現在醫學證明,人會把過去發生過的事,由於時間久遠、大腦退化,或缺乏某些營養等因素,會自動把自己不想要的刪除,或腦補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人都有想像力,健康正常的時候,尚且會胡思亂想,更何況是過去久遠的事,所以常常會記錯,時間、地點、人物會搞混,做過或沒做過,也常常搞不清楚,但俱生神不會記錄錯誤,不會因為我們認為是這樣,所以就會改變事實。

這就像是民間傳說中,作惡的人到了閻王殿,閻羅王身邊的判官,有一本生死簿,記錄著人的生死壽命,更有一面業鏡,可以將人生前的所作所為,一切善惡功過,悉皆呈現出來,公正的審判,若是想要抵賴,也絕不可能。

俗話說:「閻王註定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實際上不是閻羅王、判官,審判人的生死或去向,一切都是由眾生自己決定的,自己造什麼業,是善是惡,要往天堂要往地獄,都是自己創造的。

俱生神將人的一生善惡功過,交給琰魔法王之後,「爾時,彼王推問是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閻王依照著這些資料,審問罪人,仔細計算其所作所為的業,隨著其善惡罪福,公正無私的處置決斷,看他應該要往哪裡去,上刀山下油鍋,飢吞鐵丸,渴飲鐵汁,烊銅灌口,拔舌耕犁等。

「推問」是審問、追問之意。「處斷」是處置裁斷、處理決斷之意。

一般民間傳說,或者我們常聽到的瀕死經驗,有些人病得很嚴重,陷入昏迷,不省人事,一旦醒過來之後,去哪裡做什麼,講得歷歷在目,但依佛教真義來說,這些都是將死之人的業相現前。

有些人的瀕死經驗,就像電影一樣,一幕接著一幕,浮現在眼前,平生的重大事情,印象深刻的人事物,全部都重演一遍,就好像真的再發生過一次,其實這就像是作夢一樣,在夢中我們也是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

比如說與最親愛的人有過節,發生嚴重的口角,當時可能只是意氣之爭,事後由於事情鬧得不可開交,原本良好的關係決裂。可是心裡面卻一直掛念著,耿耿於懷,希望可以彌補,可是又拉不下臉,生前重複做著同樣的夢,諸如此類的事,臨終人也是如此,業相會從神識中顯現出來,就是這個道理。

這裡所說的俱生神,即是第八阿賴耶識,這就像電腦的記憶體,而且不會當機,也沒有容量的限制,不管是善惡好壞,或無關緊要的(無記),只要發生過的事,通通會儲存起來,所以又叫作「藏識」。含藏一切事物(善惡)種子之意,紀錄著重生的善惡罪福,此即為第八識的熏習作用。第八識又稱為「一切種子識」,將所有一切善的、惡的、無記性的,全都熏習於八識田中。

前面說人有時候會忘記以前的事,但第八識沒有這種問題,檔案不會被刪除,眾生的言行舉止,受熏之後絕對不會失去,所以第八識有「無沒、不失」之意。所以不會因為忘記了,就失去或消失,在還沒有現行、沒有感果之前,會永遠保存在八識之中,因此這裡說「彼王推問是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實際上就是眾生的善惡罪福,完全紀錄在八識田中,清清楚楚,絲毫不會有差池。

特別是作惡多端的人,生前所做的壞事,如同電影般一幕一幕地出現,有些殺豬宰羊的人,常常會在彌留之際,眼前出現很多雞、鴨、牛、羊、豬等來索命,或者在耳邊一直叫,有些臨終人會在空中抓東西,感覺像是在撥開什麼似的,或者驚慌失措大聲喊叫,這都是曾經造作的惡業,在心識中顯現出來。

這裡所說的看見閻魔法王、鬼使差役,只是業識的顯現,並非真實的情景,假若是生前為非作歹,由於惡業重罪障深,死後當然是墮落三惡道,受無量苦,一旦落入閻魔王的手裡,是不可能再復活的,那就不是心識顯現業相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