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rifice 生贄
sacrifice 生贄

想學,想飛,想看見,想離開地球表面。 試著梳理沉浸於AR、VR、MR、XR等新媒體的一些想法。 (修改受限,馬特市成為記載我錯字與記憶偏誤的所在) 我也在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sacrifice    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sacrifice

走動VR: The Leap 1961 / Der Sprung / 希望之躍

(编辑过)
比起臺灣的譯名《希望之躍》我更喜歡德文原名《Der Sprung》,沒有情緒、沒有評論,單純中性的「跳躍」。

沉浸共感度:★★★☆

導演:Boris Hars-Tschachotin / 波里斯・哈斯查卡丁
製片國:Germany / 德國
類型:紀錄片,走動VR
年分:2021
片長:20min
官網:https://www.liquid-blues-production.com/

(圖片來源:https://www.dhm.de/)

1961年,由西德國攝影記者Peter Leibing所拍攝,東德軍人Hans Conrad Schumann跳越東西柏林交界刺鐵絲網投奔西德的畫面,成為年度風雲照片,自詡為自由民主國度的非共產黨執政諸國,將這張照片視為人心揚棄共產主義、期盼自由民主的宣傳照。

時過境遷,人事全非,當年分隔東、西德刺鐵絲網邊界牆,在1975年被高大厚實的75型柏林圍牆取代,爾後又自1989年起陸續拆除圍牆,並於1990宣布兩德統一。事隔60年後的2021年,德國歷史博物館與導演Boris Hars-Tschachotin合作,為這張照片進行一場紀念特展,以走動VR重現當年驚世一躍,並且報導了軍人Hans Conrad Schumann、攝影記者Peter Leibing及當年身處事發現場路口的其他人的看法與紀錄。

1961年之前邊界只設告示版,柏林人可以自由穿越,架設圍牆之後,許多家庭被迫分隔兩地,東德低階軍人常遭西德民眾咒罵攻擊。(圖片來源:https://www.kff.tw/film/content/2263)

戴上頭戴式顯式器,觀眾來到1961年8月15日,Bernauer大街與Ruppiner街的交叉口--東、西德國界沿著Bernauer大街將柏林分為東西兩區,Ruppiner街被截成東西兩段。柏林圍牆越蓋越高大,當年建物早已拆除,而在柏林圍牆拆除後,又陸續新建公寓。VR中的街景及當天現場其他人物,甚至當時的服裝配件,皆考據攝影、錄影資料忠實還原。

故事分為3段,分別以軍人Hans Conrad Schumann、攝影記者Peter Leibing及巡警的觀點重現當時一躍。

觀眾首先化身Hans Conrad Schumann,心裡打定主意總有一天要離開東德,8月15日不是他第一次在這個路口值班。這天,他遭反共人士咒罵,抽煙掩飾內心焦慮,還用腳把刺鐵絲網踩扁一點--他向長官報告的說法是他在測試刺鐵絲網夠不夠牢靠。當長官與同僚走得夠遠,當西德警車準時前來接交班警察,Hans Conrad Schumann立刻抓住步槍起跑衝刺往前一跳!

自1961年開始,柏林的東西德邊界以刺鐵絲網隔離,寬闊的Ruppiner Strasse街口成為社會版記者採訪溫馨或心碎故事的良好地點。(圖片來源:https://www.kff.tw/film/content/2263)

畫面一轉,觀眾化身攝影記者Peter Leibing,剛入行沒資格跑政治新聞與重大刑案新聞,只能蹲點Ruppiner街看看有什麼衝突事件或溫馨故事,8月15日這天,拍了即將臨盆的女兒由西德帶藥給東德的爸爸--爸爸吃的藥只有西德的藥局有進,爸爸也確定無法陪伴女兒生產;拍了反共人士來到Ruppiner街抗議,甚至拿傘攻擊東德士兵,可惜士兵十分自制,西德警察也立刻制止。又是沒新聞可報的一天。和其他幾位記者交換一下小道消息與抱怨後,圍牆另一側竟然有動靜!Peter Leibing還來不及思考便操起相機連按快門--士兵躍過圍牆、被巡警推上警車只在轉瞬間!拍到不得了的照片啦!

畫面再次改變,這次觀眾化身西德巡警。今天來抗議的民眾特別多,又阻止又勸離,真是不得閒,還好已經接近下班時間,來載交班員警的警車也到了。忽然,現場所有記者和群眾都騷動起來,轉頭向後看,才發現東德士兵跳過刺鐵絲網圍牆!東德不是才說要頒布射殺法?要是東德軍隊向叛逃士兵開槍就糟糕了!伸手撈住東德大兵往警車裡推「開車!走!快走!!」東德軍方千萬別開槍啊!下一步?沒時間想!

西德與東德的國界將柏林一分為二,東德為免人民逃離出動軍方荷槍戍守,西德則布署警員驅離挑釁東德軍人的反共人士。(圖片來源:https://www.liquid-blues-production.com/)

比起臺灣的譯名《希望之躍》我更喜歡德文原名《Der Sprung》,沒有情緒、沒有評論,單純中性的「跳躍」。VR結束時的字幕也簡述了現場眾人的後續生活,呈現的真實就是:照片被作為宣傳照肆流傳,但當時在現場的所有人都沒有實質受惠,甚至帶來困擾。

軍人Hans Conrad Schumann雖然受到西德警方協助躲進警車迅速離開現場並未被同僚射殺,但來到「自由國度」的他並沒有更自由,興建圍牆之前平均每年有數萬人至數十萬人離開東德前往西德,但只有他1人因照片而爆紅,直到1989年宣布拆除柏林圍牆之前的每一天,日夜害怕自己因為太過醒目而被東德特務殺掉,而他在東德的親人則飽受當局騷擾,即便他前往西德後與親戚斷絕聯絡,兩德統一後亦然。晚年Hans Conrad Schumann罹患憂鬱症,1998年結束自己的生命。

攝影記者Peter Leibing入行不久才20歲就拍到這張舉世知名的照片,雖然成名之後脫離報社成為獨立記者,持續拍攝及報導,關心弱勢與不公,始終和Hans Conrad Schumann有聯絡,爾後也有許多不錯的攝影作品,但當年那張照片全世界引用所帶來的龐大利潤全與他無關,那時的他只是個小小的報派攝影記者,照片版權屬於報社。他為了版權歸屬與分潤打了多年官司。

20歲的Peter Leibing展示他拍攝的作品。(圖片來源:https://www.infobae.com/historias/2021/11/09/el-tragico-destino-del-primer-aleman-que-salto-el-muro-de-berlin-en-busca-de-la-libertad/)

至於現場巡警利用警車將Hans Conrad Schumann帶離現場,也讓柏林警方飽受質疑。東德軍方與陰謀論者始終認為Hans Conrad Schumann與柏林警方共同謀劃,才能一越過刺鐵絲網就坐上警車揚長而去。縱使警方與Hans Conrad Schumann一再強調,柏林警方作息時間萬分規律,警車到達、警察交班、到離時間可以預期,Hans Conrad Schumann才選在那個時間點跳越邊界,而現場巡警只是基於保護民眾免遭射殺的想法,反射性地把Hans Conrad Schumann推進門還沒關上的警車裡。但我們所在的世界,事實與相信向來是兩回事,比如維基百科繁體中文版針對本事件就採「警方接應」觀點。

到底這一跳為誰帶來希望呢?

二戰之後,德國被戰勝國接管,而戰勝國因政治理念不同,導致德國分為西德與東德,柏林遭一分為二,才衍生了城中有國界、出動軍警防守邊界的奇怪景象。2022高雄電影節VR競賽,又一件與戰爭與政治有關的作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