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rifice 生贄
sacrifice 生贄

想學,想飛,想看見,想離開地球表面。 試著梳理沉浸於AR、VR、MR、XR等新媒體的一些想法。 (修改受限,馬特市成為記載我錯字與記憶偏誤的所在) 我也在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sacrifice    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sacrifice

互動VR: Mirror: The Signal / 凝視入鏡:心的訊號 / 镜子:信号

沉浸共感度:★★★☆

導演:Pierre ZANDROWICZ / 皮耶崇多維克
製片國:France / 法國
類型:動畫,走動VR
年分:2020
片長:9min
官方網站:https://www.albyon.io/mirror-the-signal
豆瓣: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197720/


利用動態捕捉技術製作的動畫VR,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細緻,但故事的主軸--追憶與孤寂--是近期太空旅行科幻電影太常談到的主題。


登陸小艇降落失敗,太空人有些踉蹌走出艙門。隨著前導暨照明器,看來這是個沒有生物的荒蕪星球,但她一直接收到不明信號,是先她離艙的同行同伴嗎?......眼前忽而出現童年時與父母一同用餐的餐廳與車禍燒毀的轎車......這景像是透過太空衣的面罩看到,難道是降落時太空衣的微電腦故障,面罩上呈像的程式出了問題?或是太空旅行太久,產生心理疾病,產生的妄想幻視?前導照明器將她引導到懸崖邊,而後電力耗盡摔毀,黑暗中,她看見另一位太空人的身影,竟然有一張和自己一樣的臉?!

在浩瀚的宇宙中,要怎麼面對長期孤獨的生活,會不會產生某些心理疾病?會不會因為太寂寞而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會不會自己只是複製人,太空旅行時間長度必須以好幾十個複製人的人生才能完成?《星際救援》《星際過客》《星際效應》《2009月球漫遊》多少有談到這個部分。《凝視入鏡:心的訊號》並沒有說得更多更深,尤其,主角降落的星球代號mirror,也暗示了最後看見自己的結局。

導演以動態捕捉技術,捕捉女演員Zita Hanrot的演出。 (圖片提供:https://www.albyon.io/mirror-the-signal)

《凝視入鏡:心的訊號》最迷人的是以動態捕捉技術,捕捉女演員Zita Hanrot的演出,完成這部動畫,也因為動態捕捉技術,本片主角臉部表情,一舉一動,皆精細擬真,達遊戲、電影等級。

這是一部走動VR,戴上頭戴示顯示器的觀眾,並不會化身為主角,而是跟在主角周圍,窺看著主角,然絕大多數時間裡,主角無法意識觀眾的存在。觀眾必須移動到特定的區域(閃紅色網線提示)才能觸發種種讓主角困惑的影像。

主角看到的幻像,必須由觀眾觸發。 (圖片提供:https://www.albyon.io/mirror-the-signal)

故事最終結束在,主角回頭,發現了觀眾的存在,而從主角面罩的倒影,隱約可以看見她看到了自己。或許是片名提示太過直白,那回頭一望、沒有產生任何驚奇、意料之外的效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