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rifice 生贄
sacrifice 生贄

想學,想飛,想看見,想離開地球表面。 試著梳理沉浸於AR、VR、MR、XR等新媒體的一些想法。 (修改受限,馬特市成為記載我錯字與記憶偏誤的所在) 我也在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sacrifice    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sacrifice

互動VR: 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劃/Great Hoax: The Moon Landing

除了拍片本身,其他互動設計與故事推展無關,顯然只為了達成計畫清冊互動項數量;花太多時間唱無聊的歌又不能咔歌;惡搞不到位,流於尬尷與不知所云。

沉浸共感度:★

導演:徐漢強 / John HSU,Marco LOCOCO / 馬可洛可可
製片國:臺灣 / Taiwan,Argentina / 阿根廷
類型:動畫,XR,互動VR
年分:2020
片長:20min
官方網站:https://serendipity.com.tw/works/immersive/great-hoax-the-moon-landing/
IMDb:tt13065072
豆瓣: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163448/

《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劃》以片名破題,VR世界中的導演挑白了要以棚拍手法偽製臺灣太空人成功登月的影片,而戴上頭戴式顯示器、手上拿著手持控制器的欣賞者,即係VR世界中的導演積極招募對象--全無知名度的小演員。

《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劃》主軸是互動VR;在拍片橋段,捕捉觀眾的動態與VR影片疊合,則屬於XR / Mixed Reality。動用了複雜的技術,然而呈現成果卻令人不敢恭維。

既然主軸是互動VR,應以互動為主,或互動必須是亮點,然而影片一開場,便互動不良。VR世界中的導演不斷說服欣賞者拍片,看似拍不拍片由欣賞者作決定,然而欣賞者卻無法選擇拒絕拍片,拍片時也不能選擇中止或中離,片中的導演在欣賞者不配合時,反應也相當乾燥與制式,跳針式、機械式責罵欣賞者。

除了拍片與否的決定權,導演徐漢強與馬可洛可可在開場的第一個景,VR世界裡的導演的辦公室內,還埋了許多「可拾起與移動」的互動項,當欣賞者移動這些互動項,VR世界的導演的反應也是跳針式、機械式責罵。這些互動項的功能,不為了觸發隱藏情節,也無法切換進入另一個時空,真正的功能竟然拿來丟擲VR世界裡的導演?!到底有多少人會直覺地拿桌上的獎盃或其他物品丟一個正在和你談新工作機會的人?拿東西砸打他人,聽他人慘叫為樂......近期的綜藝節目早已沒有這類橋段,這樣的取樂方式已是30多年前考古級老梗。當一個互動項被設定在非直觀的物品與行為上,要怎麼期待欣賞者作出行為達到效果?

到底有多少欣賞者會直覺地拿起桌上物品砸導演? (圖片來源:https://vrfilmlab.tw/movie/great-hoax/)

拿東西丟擲他人的爛互動方式反覆出現。除了辦公室,還有拍完片之後,在小演員家中,欣賞者可以拾起茶几上的零食宵夜丟電視機裡的導演。到底有誰會砸自家電視機?砸壞了自己蒙受損失,對方不痛不癢。片尾還有拿鈔票攻擊改以歌手出道的導演。到底誰會拿錢砸唱歌超難聽的歌手?拿錢砸心儀歌手才合(紅包場)邏輯吧?

棚拍登月影片,是《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劃》與其他互動VR相比較有特色的體驗。所有導演指導的動作疊合VR世界的太空裝,現實世界場景架設的登月小艇道具,還真的會被拍成一段影片,隨後在VR世界導演受訪新聞節目中播放。可惜手持控制器的設定太不精準,正確抓住旗桿很難,把旗幟插正更難。任何動作不到位,都會遭受VR世界導演的言語攻擊。

現實中的場景布置,最終會透過錄影器材,與VR世界裡的拍片畫面疊合。 (圖片來源:https://vrfilmlab.tw/movie/great-hoax/)

最令人失去耐性的,該是《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劃》結束前,VR世界導演改以歌手身分出道,欣賞者被難聽的歌聲、自戀俗豔的MV包圍,卻無法咔歌或中離。

互動設計不良,笑點不好笑,惡搞缺乏焦點、趣味顯得蒼白、尷尬。真是煎熬的20分鐘。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