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的小事
雞毛的小事

2020年開始接觸脫口秀,想試著寫寫段子,不僅記錄了生活,也讓憋屈的生活有了出口...

聽見那微小的吶喊。醫護人員被暴力對待

打開電視,看到醫護人員遭言語上與身體上的暴力對待,其實早已見怪不怪。心想,這些醫護人員有這麼可惡嗎? 可惡到病患、病患的家屬氣到想要毆打他們? 是不是醫師、護士看不到病人的痛苦,逼的病人或家屬只能拿出拳頭、更甚是持水果刀傷人,來表達對整體醫療的憤慨與不滿。

新冠病毒肆虐,這樣的暴力相待更是明顯,不管在國際上,還是台灣。


第一場景:醫院急診

病患揪著醫師的領子,不滿被告知要再做一次新冠病毒篩檢。

『 為什麼? 為什麼還要再做一次? 我明明在別的地方已經做過了,只是在等報告出爐,今天有點不舒服來掛急診,為什麼還要再做一次? 』


第二場景:病房內

家屬大聲斥責:『 這是我好不容易拜託朋友寄過來的中藥,聽說這對新冠病毒很有效而且很貴,難道我會害我的家人嗎? 醫師,你憑什麼不讓喝 !! 』

以上兩則是真實發生的故事。乍看雖是很小的問題,但病患和家屬無法認同醫師的作法,而產生了言語和肢體上的衝突。


【第一場景】

站在醫師角度,該怎麼處置,該作出什麼樣的判斷,專業日常再熟悉不過,快狠準沒有時間耽擱,畢竟還有一堆的病人正等著他去治療;站在病患和家屬角度,看著醫師來匆匆去匆匆,還來不及消化醫師剛剛說的那些話,便被安排檢查。病人滿腦的困惑,滿臉的焦慮,甚至煩人的檢查,產生了懷疑與不信任。

醫療人員 與 病患,兩者之間的醫療知識不對等,造成了彼此間的誤會。

在醫院急診,須先對患者進行快篩過濾,目的是為了做分區治療,避免患者間的交叉感染。繁瑣的醫療規定、繁複的醫療檢測,其實都是為了更安全的醫療環境。

快篩陽性的患者( 疑似確診個案,待PCR檢測結果 ),暫時安置在「 防疫站 」進行治療,等待收置入院;快篩陰性但發燒的患者( 疑似個案 ,待PCR檢測結果),暫時安置在另外一區進行治療,待檢測結果再做下一步安排;快篩陰性無發燒的患者( 確定排除 ),歡迎進入到醫院急診大廳等候安排治療。

對醫院流程完全無概念的患者小白而言,確實無法理解這煩人的檢查背後真正的意涵。


【第二場景】

醫師為了病患好,勢必要排除任何可能的風險,例如:來歷不明的中藥。不明成分與疾病間的交互作用,是加分還是減分,沒有人會知道,但醫師絕對不願意冒險去做測試,所以二話不說直接拒絕家屬要求。

病患家屬的焦急心切,一心想要病人快快好起來,靠著人脈關係以及親朋好友的真情推薦,好不容易拿到了『 神丹 』,醫師連問都沒問清楚,一口回絕。在患者家屬眼中,醫師確實可惡,根本就不懂家屬的煩惱與擔心。

滿口的咆嘯與責罵,聲音迴盪整個病室.......

看著激動的家屬,醫師一再溝通,照會了醫院中醫師進行評估,病患終於喝上了一碗來歷明確的『 清冠一號中藥湯劑 』,爾後家屬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並緊忙向醫師道歉與感激道謝。

無疑,兩邊的立場都是為了病患好。

站在醫師角度,竭盡全力也要排除任何可能的風險,沒有一萬,只有萬一;站在家屬角度,竭盡全力也要把天山雪蓮塞進病患口中,不管有效沒有效,能吃下去最重要!但有時這樣珍貴的天山雪蓮,往往卻是病情的春藥,不碰則以,一碰即發不可收拾,而收拾這樣的殘局,倒頭來還是醫師。家屬只能賣萌說:嗚嗚嗚!!!! 我真的不知道後果會如此嚴重!

( 咦?!! 這裡是吐槽大會嗎? )

( 請大家原諒我的用詞,如果有讓你感覺到不舒服,我真誠道歉。但是,天山雪蓮真的不可以亂用,一定要跟醫師好好溝通,這樣才能安全的守護家人的健康 !! )

( 在此,雞毛跟天山雪蓮道歉,拿你來做比喻,對不起 !!! )


【 親身經歷 】

去年弟弟到診所看牙,照X光片時,發現上顎靠近鼻腔位置有囊腫,醫師猜測可能是小時候乳牙沒長出來所導致的,所以要進手術室開刀拿掉。醫師一派輕鬆告訴弟弟說:別想那麼多,就只是比較難拔的智齒需要進手術室而已。

一開始我也不以為意,但我媽媽就開始畫大餅,越畫越大,越畫越恐怖,恐怖到我都覺得會不會囊腫一拿出來其實是個壞東西,一連串的腦補,越補越大洞,也開始跟我媽一起焦慮。

手術當天,我弟一臉淡然進手術室,我內心七上八下,我媽一樣焦慮,我媽看著我突然問道:我們是不是應該在開刀前送點紅包? 弟弟需不需要打些營養針? 你呢? 你怎麼都不給些意見呢? 想當年你爺爺生病,你大姑身為護理師一通電話就跟醫院的主治醫師聯絡上,一到醫院又跟醫師聊了近一個小時,討論該怎麼用藥,你大姑的能力真的非常好。

我看著我媽,不太理解她的想法,然後回答:醫院常用的營養針不外乎是葡萄糖水(Dextrose)、胺基酸 (A.A)、脂肪(Fat),但是這些都是針對無法由「 口 」進食的病人。弟弟術後仍可以正常飲食,我想應該不需要用到營養針,但如果想要添加一些維生素,是可以跟醫師討論看看。現在醫學這麼發達,術後該用什麼藥,該做什麼處置,其實醫師都知道,無需太擔心。

我媽對於我的回答,仍然抱持著懷疑,覺得我太不上心。經過兩個小時,聽到廣播,隨著護理人員的指示進到一間緩衝室,年輕的主治醫師拿著組織體跟我們解釋手術的情形與結果,還詢問是不是要看手術整個過程的照片。

為了讓我媽放心,我開始詢問醫師:請問醫師,術後是不是有需要補充一些營養針,例如:維生素等等,或者是有沒有什麼口服的營養品可以搭配補充。如果有,哪怕要自費,請醫師無須擔心費用問題,盡量開。

醫師笑說:其實真的不需要,只是一般的拔智齒,不用太過於擔心。如果還是不放心,沒關係,我會開些維生素加入點滴做使用。

媽媽急忙問:真的不需要開些白蛋白、胺基酸,一些用打的營養針來補充嗎? 不是手術後,都要打些營養品,來快速恢復傷口。

年輕醫師笑容滿面,很有耐心解釋,看著我媽擔憂的樣子,我想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吧! 醫師的溫暖,解除了我媽的擔憂,當然我弟也恢復的很順利。透過這一次的經驗,與我媽的溝通,我才有感體悟,原來患者家屬的內心是這麼一回事。面對著醫療這一塊,病患與家屬都是小白,對疾病的發生與治療、術前與術後,都因為不清楚、不理解、甚至短時間無法消化這麼多的訊息量,而產生諸多的想法與懷疑。大部分的人,都習慣照著自己過往的經驗,以及邏輯思維走,但醫療往往牽涉的範圍比較廣,考慮的因素也比較多,所以造成醫病關係常常處在於緊繃的狀態,而「 溝通 」就成了很重要的一環。


結論,暴力絕對不可取!!!!!

醫護人員,雖說是做著一份有薪工作,但同時也背負著使命照護好病患。在工作上必須短時間做出專業及正確的判斷,後續一連串的照護工作,常常有時忙到隨便吸幾口珍珠奶茶果腹。他們偉大嗎?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們確實挺辛苦的。如果現今的醫療環境,在醫護人員忙於照顧患者的同時,轉身還要被自己照顧的病患暴力相待,甚至桶一刀犧牲健康與性命,我想以後醫護這個職業會是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大家就只得自求多福了。

請對醫護多點耐心與信任,這是我微小聲的吶喊。也請醫護對患者及家屬多點耐心解釋與溝通,這也是我微小聲的吶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