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
Sean

覺知與感受生活。 產品經理 - Fintech / 區塊鏈。追尋意義、創造與分享平衡專業與生活的內容 部落格:https://seanhsu.space 訂閱電子報:https://reurl.cc/V15Nyb

為了敬畏(Awe)

帶有恐懼或驚奇的崇敬態度,學會敬畏正是對讓自己面對未知的陌生事物時,因為認識自己的無知而恐懼;因為好奇心使然而感到驚奇。
“brown and green abstract painting” by NASA on Unsplash

一次與朋友的聊天,我們聊到了個人信仰的真實性,接著聊著聊著就深入了。信仰的真實性為什麼這是個重要的話題?人因為信仰所以對生活有堅持與追求,信仰有很多層面,例如宗教、運動、消費,都是不同種類的信仰,也因為我們相信這些事情,才會為自己的生活付諸努力與實踐。如果沒有值得追求的事物,便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但我們又怎麼知道追求之物的真實性呢?什麼事情是值得追求與投入的呢?又或是我們要怎麼知道什麼樣的事物對我們的人生是具有意義的呢?

首先,這當然並沒有標準答案,且每個人實踐的方式不同,我先不做過多的展開,有興趣可以看看我過去寫過的關於「人生的意義」的文章:

《人生的意義》沒法給你人生的答案
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書本是牛津通識讀本系列《人生的意義》,由蘭卡斯特大學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教授所著。

聊到這樣的話題,不免切涉到許多類型的知識探討,例如神的存在、不可知論、還有相關哲學、歷史、神祕主義的探討。聽起來不有趣對吧,這時一位新朋友挑戰我說:

「談論這些知識,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獲得反思能力就回不去了,你會過得很痛苦

這個標題是我對問題的第一直覺,但背後還有更多可以分享的。我覺得這無疑是個有趣的問題,雖然追求不同類型的知識,不一定都要有某種工具或目的導向的意圖,但只清談知識的話,又有種濃厚的消極色彩。

在正面回應這個問題之前,我舉了一個例子,即哲學家羅素著名的火雞問題(Russell’s Turkey):

在火雞飼養場裡,一隻火雞發現,每天上午主人都會進飼養場餵食。它並不馬上做出結論,而是慢慢觀察,一直收集了有關每天上午餵食這一事實的大量觀察證據:例如雨天和晴天,熱天和冷天,週三和週四,各種各樣的情況,主人都同樣會餵食。最後,它在感恩節早晨向火雞們公佈了這個定律,但這天上午食物並沒有降臨,農場主進來把它們都捉去殺了。

另外一個有趣的「神射手」假說,來自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

有一名神槍手,在一個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個洞。設想這個靶子的平面上生活著一種二維智能生物,它們中的科學家在對自己的宇宙進行觀察後,發現了一個偉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會有一個洞。」它們把這個神槍手一時興起的隨意行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鐵律。

很明顯的,這兩則假說都在說明憑藉觀察與歸納,其實都難以完全還原世界的真實,頗有批判經驗主義及歸納論證的意味。而總結與歸納經驗,恰恰是現代科學最主要的實證方法之一。現代科學在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後逐漸成為了世界的主流思想,藉由假設、實驗、證實、歸納總結等方式建構了嚴密的世界體系。甚至在今日,科學以儼然成為一種宗教。「講話要科學」、「要理性處事,不要意氣用事」這樣的教條反覆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科學沒錯,錯的是我們感知

透過了解火雞問題與神射手假說,我們並不能說是科學錯了,因為現實是,人類的認知與理性範圍本身就有邊界。我們就如火雞或著平面的二維生物,永遠無法去認知到「認知範圍」以外的事情,甚至還有可能會總結錯誤的結論。這正是現代的我們,需要無時不刻注意的,永遠存在科學邊界以外的事,學得越多,越不敢擅自妄加定論。

學習各種知識,是拓寬我們「認知範圍」的一種途徑。憑藉人類現在的科學程度與集體學習的速度,窮極一生「認知範圍」也永遠是存在無法打破的邊界的。正因如此,不知道的東西,可能比已知的東西還要更有價值,也更值得我們敬畏。無知的人才會一口咬定/否定某項事物,例如堅持同性戀是社會異數的宗教團體,便是這種無知的典型。

為了敬畏、承認無知

說到宗教,所謂的神靈或更高維度的存在是否可能是外星人?他們使用我們無法理解的科技讓我們以為是神蹟?我既不知道真相,也無法證偽,正是因為存在這種可能性,在理解這麼多知識,並且推論到這個概念之後,我們才需要學會敬畏(Awe)

Awe 一詞在英語的定義是

A feeling of reverential respect mixed with fear or wonder.

帶有恐懼或驚奇的崇敬態度,學會敬畏正是對讓自己面對未知的陌生事物時,因為認識自己的無知而恐懼;因為好奇心使然而感到驚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