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
Sean

覺知與感受生活。 產品經理 - Fintech / 區塊鏈。追尋意義、創造與分享平衡專業與生活的內容 部落格:https://seanhsu.space 訂閱電子報:https://reurl.cc/V15Nyb

科技時代的真實生活

這個課題是我「把注意力放在關心他人身上」的目標體現。無論是面對重要的朋友、家人、甚至同事,都盡量不帶框架及立場地相處,講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不容易,就是承認與接受每個人的特殊性,設身處地的同理與敞開心胸。
我最喜歡的城市角落之一

我想要總結一下去年下半年至今的生活,發現用「科技時代的真實生活」來回顧是一個滿好的命題。這個命題的靈感來源是 Podcast 節目翻转电台「互联网时代的“活的生活”」。這個節目給了我許多啟發性的觀點,剛好在這段時間也是我不斷反覆咀嚼思考與實踐的事情。

為什麼是科技時代?

我們活在科技時代,這時代的某些特性,讓人覺得非常焦慮、無時不刻感到矛盾與奇異。奇異的意思是,你知道某些地方怪怪的,又說不太上來,然後你發現你的周遭似乎從沒對這些事情沒有起疑過。我試著形容我遇到的問題及感受,並總結一下自己對問題的觀察及行動。

資訊量密集

讓我感到最累的就是每天收不完的訊息,社群媒體的更新、短訊、email、各種通知,它們排山倒海的侵蝕我的注意力,同時讓人上癮,形成一個當事人完全不自知卻高度疲勞的生活環境。

技術性思維入侵個人生活領域

另一個這一年來我持續感受到的矛盾,產生於高度技術性的思維對個人生活的入侵。所謂技術性的思維,是指將一切對象視為量化的、邏輯的、可解決的、可改造的。討論這類問題的著作已經非常多,但我想分享自己的一些切身感受,比方說情緒。大多數的時候,人的情緒都不是「可解決的」,情緒是人性的主人,沒辦法透過任何方式去壓抑,即使這麼做了,也只會面臨更無法掌控的反噬,而我們只能找到方式與這個主人共處。

我的課題

我想分享自己於生活中面臨的的困難,以及當下如何抽離出來觀察自己、並且總結出自己往後可以去努力調整的課題與方向。

過度自省

過動自省或過度思考(Over-analytical),就是一種技術性思維衍伸出的問題。自省是好事,嘗試把外界所有發生的事情歸結於自己身上,做出思考與改進的行動,會持續產生一股進步的動力。然而過度的自省真的太有壓力了,先不說人能自省的問題,其實不只是源自個人的,很多時很是科層的,亦即很多問題即使你深入思考了,也解決不了;再者,有些問題其實單靠理性也解決不了,比方說方才提到的情緒。過度依賴思考與理性,又解決不了問題時,人就會對這個差距感到更加地焦慮。

另一個常見的壞處是,過於自我反省與自我解釋,反而把自己與外界隔離開來了;敘事的重心過度集中在自己身上,讓自己對他人的感受與問題變得冷漠。

雖然維持這種生活樣態的好處是,我想要的基本上都不用別人給與,它們幾乎都在我自己身上。因此我容易達成一種高度的自我滿足及專注;壞處也顯而易見-我鮮少能從他人身上得到真切的快樂感。

人際關係的議題,比起思考與詮釋,認真地進行一場真摯的對話,反而更加重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比起理性與原則往往是更加真實,且為人所需要的。也因此有種說法是,當不具有太多生活經驗的年輕人,了解了太多知識反而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這些理性與知識的條條框框反而可能會關閉了他們與社會連結的各種可能性。

愛戀與親密關係

分手前在淡水拍的,美麗的雲

去年底我結束了一段感情。然而我察覺到最讓我痛苦的不是失去本身,而是我過度自省的問題。不斷反芻過往相處的種種,時常質疑自己是否不夠好、是否還有哪裡能夠做的更好抑或是自己錯過了什麼重要的時刻。然而明明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卻一直以來投注了太多注意力在自己情緒的糾結上。如果要自我評價的話,感情進行中或是剛結束後的我,都太過自我中心了,或許我沒有真正的關心過任何人。

我一直是渴望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不只是充滿激情的愛戀,而是能夠一起探索彼此生活樣態的正向關係。而一個過於單向的心理狀態則會阻斷這些種種的可能性。如同從封閉中的人際關係走出來,我的課題是有意識地停止過多無謂的自我質疑,把注意力放在關心他人身上。

生活實踐

觀察自己並非只要把自己當成分析對象,重點還是要透過實踐,追求良好的生活實感與內心的愉悅。總結一下今年的實踐目標,大概就是:

直接的感受身體與心靈

我會定期做數位排毒,因為灌入的大量外在訊息量讓人實在疲勞,也讓我的感受能力變得更加遲鈍。就在四月底,我做了兩天的簡單實驗,在一次的旅行中刻意刪除所有訊息軟體與社交媒體,讓身心暢快了不少,而不刻意讓各種訊息塞滿的生活中,對時間的感覺也更加地延長、寬敞,讓我不負擔地沈澱心事。也是這趟旅行後決定要寫下這篇文章,記錄一下生活所思所想。

人有許多種能量,思考與理性是一種、感受與感性則是另一種,而我想多多鍛鍊使用後者的能量,直觀的感受事物與藝術,多使用想像力及放鬆,是我想要從過度思考解放出來的一條路徑。

也如同哲學家海德格所論述的「哲學的思與詩」一般,人在發達的技術社會中成了「單向度的人」。也就是在技術發達的現代社會,人變成了片面發展的「單向度的人」,沒有辦法全面發展,人性被扭曲了,人被異化了。而藝術活動可以讓人從工具理性中脫離,避免「單向度」發展。

(發現去年的新年展望,也同樣引用海德格呢,真是太喜歡他了,對於現代問題看得太透徹)

去年底開始,我也開始學習卡波耶拉 / 巴西戰舞,它既是武術,也是舞蹈,強調與身體的連結,連做出動作都要過度思考的我,與其害怕及想著會不會做錯,不如學著把注意力放在與對手的互動,這也開始讓我熱愛這種直接的身體感受性。

影響他人,影響自己

這個課題是我「把注意力放在關心他人身上」的目標體現。無論是面對重要的朋友、家人、甚至同事,都盡量不帶框架及立場地相處,講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不容易,就是承認與接受每個人的特殊性,設身處地的同理與敞開心胸。

類似社會學家哈貝馬斯所講的交往理性,人與人之間不應是基於目的,而是就人自身的發展來說,平等互信的交往和溝通是才能發揮更為深遠和高尚的人本主義價值,這一定程度上是反理性的、反技術的,卻也是最根本的人際關係。

而唯有真正認識他人,才有機會認識自己;只有真正影響他人,才能影響自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