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麵包
雙面麵包

很具有好奇心的人,對心理學很有興趣,覺得創作是探就事物本質和豐富生命的一種方式。

如果每天你都需要扮演不同人(一)

小說《每,一天》裡主角A每天都會在不同人的身體裡醒來,取代那個人過完他的一天。為了避免干擾他人的人生,他習慣了隱藏自己,扮演好每天他的不同身份,但他依舊渴望有人認識真正的他。直到他遇見了黎安娜,他面臨了抉擇—要追求她,還是繼續偽裝別人活下去?

來吧!開啟成為A的旅程

現在想像你是A,你從很小剛有記憶的時候就寄宿在他人身體裡了,某天你遇見很愛你的父母,但他們其實不是你的父母,他們愛的不是你,是被你佔據身體的這個孩子,但你也是個孩子,你渴望他們的擁抱與關心,你愛他們對你如此溫暖,就像你不曾有過的父母,你知道明天他們就會成為陌生人,你大聲哭鬧、拳打腳踢,但他們只當你心情不好,還是溫柔的安慰你...

某天,你在另個身體裡遇見你喜歡的朋友,她人是這麼的好,幽默、溫柔、善解人意,你覺得你早該遇見她,她就是你想要共度一生的朋友,她也喜歡你—喜歡身體的真正的主人,你明白她喜歡的不是你,但你還是跟她度過美好的一天,只是不管你多麼努力暗示,她依舊沒發現「你」的存在,於是你只能默默的讓那一天結束...

某天,你決定要當自己一次,你代替一個叫喬安的人去上學,在學校遇見她的男友,你讀取喬安的記憶,發現喬安其實跟他的男友相處不愉快,當初只是因為衝動而在一起的。喬安身體的情感反映她不想說,但你還是跟她男友分手了,她男友哭得很傷心,妳才發現他很愛喬安,妳覺得自己傷害了他,而且要是喬安其實心理有點喜歡他呢?你覺得自己搞砸了,徹徹底底搞砸了。

我們都有A的孤獨

世界上可能不存在A這樣的人,但他的孤獨,我們都有。

A活在別人的身體裡,有自我意識,周遭的人與他互動,但不認識真正的他。就像戴上面具扮演他人的我們,許多時候我們與別人談笑、玩樂,感覺很開心,但內心是孤獨的。因為我們隱藏了自己,模仿我們覺得別人喜歡的樣子,真實的自我卻躲在面具下渴望被理解。

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人格面具>的概念:人格面具是人們在公開場所呈現出來自己的方式。個人在平常即扮演多種角色-父母、子女、工作者、朋友...。人們如何扮演這些角色則視他們期望別人看到怎樣的他,與他們相信別人希望他們如何表現而定。扮演這些角色是社會化的過程,然而如果太融入在角色裡面就會丟失真正的自我,畢竟我們是父母、子女、工作者、朋友,但我們也有自己的渴望和想法,這些是不該被忽略和壓抑的。

我們為了適應社會戴上<人格面具> 。 圖片出自www.conecandy.com.


A無法被理解,他活在別人的身體裡;戴上面具的我們也無法被理解,因為真實的自我也活在「別人的身體」裡,唯一可能被理解的方式是發出自我的聲音、做出自己渴望的行為,但這是有代價的,就如A破壞了喬安的生活一樣,我們做自己時的行為可能也會被他人討厭、讓他人生氣或受傷,於是A選擇了從此隱藏真實的自己,即使他是很渴望被看見的,直到遇到了第一個他愛的人,他才被迫做出選擇—要追求她,還是繼續當別人活下去?

我們人生中也會面臨像這樣選擇的時刻:遇到真正愛的人,猶豫要不要把自己陰暗的一面告訴她;遇到渴望做的事,猶豫要冒險還是跟多數人一樣選擇安穩的生活;遇到以不喜歡的方式對待自己的人,猶豫要不要將自己真實的感受說出來。其實我們一生中都在面臨是否做自己的選擇;都有過不被別人理解的孤獨,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選擇很困難,是的人生本來就不簡單,讓我們繼續跟隨A的旅程,也許能給你不同的啟發。

(未完待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