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王子
不小王子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https://taplink.cc/s1101601

《反脆弱》害死我的使別人更強大-閱讀分享

脆弱的反義詞是什麼?

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堅強(強固),就像小時候受傷了在哭泣,大人們一定會說要堅強不要這麼脆弱!但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因為堅強的概念是相對的,它用有限的能量防止自己被擊倒,像是大樹、堤防等等,所以堅強有著它的極限,必然的,在未來不知道的哪一天會被更強壯的事物給擊倒,因此堅強的意涵只是強化過的脆弱。脆弱的反義詞應該要能表達出隨著環境惡化而顯得更強大,環境越惡劣它越強大。就像開頭時說的,讓收傷的孩子停止哭泣以及不再感受到痛苦的原因是,傷口被身體的組織修復並長出更強韌的皮(雖然可能比較不好看)。

《反脆弱》這本書發現在我們現有的詞彙與語境中(包括中文),還沒有任何一個方式可以完整又簡潔的表達出脆弱的反義詞,所以發明了反脆弱

《反脆弱》-害死我的,使別人更強大

這個詞比起"失敗讓人更強大",反脆弱的意涵更積極了許多,它希望人們更加正視有嚴峻考驗的到來,隨時準備好自己,這樣在任何關鍵的轉折時刻,就能夠逆轉大環境的影響,真正掌握主動的人生。

這個內涵讓人也可以有更舒服的心態面對挑戰,因為在現代社會,最常聽到的詞就是焦慮,有為錢焦慮、為家庭焦慮、為身體健康焦慮,都是在對不確定的未來焦慮。為了平息焦慮,我們做了很多努力,努力賺錢、努力健身,希望危機突然發生時有能力翻轉。

但真正對人生的選擇與發展帶來巨大影響的,就是那些無法提前預估的事情。

那麼,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人們有沒有可能避免全部的風險?如果風險無法完全規避,我們有沒有可能承受住風險造成的負面影響,甚至利用未知風險獲得收益?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認知在歷史的規律下,風險沒有任何發生準則,人類能做的就只有理解風險、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才能從風險中逆勢得利。

《反脆弱》-脆弱的相反是最糟的情況下沒有受到傷害(圖片取自 unsplash)

黑天鵝事件:小機率的重大事件

為了要消除生活環境中的"不確定因子",反而更容易造成傷害,這是因為在"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很容易忽略兩個重要的概念:“不確定性”和“風險”。

"風險"是知道會發生什麼,只是發生的時間點不可預測,具有隨機性。像是丟骰子,結果必然是1~6,每個數字出現的可能性基本是六分之一。但是,不確定性是人們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因此相較於風險,把事情導向不確定性的話就成了人類認知上的陷阱,引發大家的不安以及恐慌。

這個代表不確定的詞叫做"黑天鵝",它最早是用來說明因人類的認知極限,而認為這個事物不可能存在。像是歐洲人只見過白天鵝,就認為世界上只有白天鵝,但到了澳洲突然發現還有黑天鵝這樣的生物,就這樣打破了多年來固化的經驗和認知。

(圖片取自 unsplash)

黑天鵝的三個特點:不可預測影響重大事後具有可解釋性

1.不可預測:人們沒辦法預測黑天鵝什麼時候出現。

作者十幾歲的時候遇到生命中最大的黑天鵝事件——祖國爆發了大規模內戰,很多人都認為這場戰爭幾天就會結束。他爺爺是當時的國防部長,但他發現爺爺關於戰爭的預測並不比街頭的計程車司機准多少。後來他到了美國讀沃頓商學院,以為世界五百強企業的 CEO 應該清楚世界的潮流,但是這些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也沒比他爺爺、計程車司機更加厲害。由此得出結論:沒有人知道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以及將要發生什麼

《反脆弱》-"相關知識"的許多事情,其實不是那麼"相關"(圖片取自 unsplash)

2.影響重大:這種影響會切實改變世界。

像是美國911、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日本的核洩漏事件,都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塔勒布認為,人類歷史不是緩慢爬行的,這些少量的黑天鵝事件引導著我們的社會從一個斷層飛躍到另外一個斷層,也決定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走向。想想你人生中的大事件,比如你上的哪個大學,在大學畢業後遇到一個什麼樣的老闆,還有你的愛人,這些事情都滿足了不可預測這個條件,而且對你影響重大,基本決定了你今天在哪裡生活,做什麼工作,過得幸不幸福。

《反脆弱》-少了波動,就沒有穩定(圖片取自 unsplash)

3.事後具有可解釋性。它跟人類對於因果性的本性以及看待問題的視角有關。這的人性盲點降低世界對黑天鵝事件的重視程度。從事前的角度看,會發現這件事發生並沒有原因,在當時根本沒辦法預測;但是這件事發生了,你再從事後的角度看,就能給這件事找出各種各樣合理的解釋了。

學術界之於知識猶如賣淫之於愛情;表面上極其類似,但只要不是笨蛋,就知道兩者不是同一件事。
《反脆弱》-人類太依賴敘事,將行動和冒險知識化(圖片取自 unsplash)

那如果黑天鵝事件無法預測,人類該怎麼面對所謂的"未知"呢?我們可以把所有事物分成了三類,分別是脆弱類、強韌類和反脆弱類,依照分類給予布一樣的處理方式。

脆弱類的事物喜歡穩定的環境,環境一旦有變化或者有不確定性,這類事物就很容易被摧毀。比如,在希臘神話中,達摩克里斯的頭上懸著一把劍,這把劍由一根馬尾巴毛系在房梁上,劍隨時可能落下,只是沒人知道它什麼時間落下。

強固類的事物不太依賴環境,不管環境怎麼變,它都不會變。比如傳說中的鳳凰,每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後浴火重生,周而復始,所以鳳凰是強韌類的。

反脆弱類的事物在外界的環境中,如果越波動、越隨機、越混亂,它不但不會受到傷害,反而能利用這種波動的環境茁壯成長。比方說傳說中的另一種生物,九頭蛇海德拉,長著數不清的頭,每次被砍掉一個頭,就會重新長出兩個頭來。所以九頭蛇怪就是反脆弱的,外部攻擊不但沒有消滅它,反而會讓它更強大。

《反脆弱》-適當的壓力因子,會讓人更得更好(圖片取自 unsplash)

大部分人在面對有風險的情況後,都會希望可以做點事情也好,比如加強預防機制,以及研究為什麼會出狀況,推測最糟糕的情況,再根據最糟糕的情況準備應急方案。像是美國9·11事件後,美國的做法就是加強航空管制處理,升級情報系統,給情報機構提供更多的預算。這樣的選擇更多的是受前面說的天性制約,人類具有追求確定性的本性,加上受"科學"思維的影響,任何研究的目標追求最優解。

更糟的是,人們沒有察覺到需要尋找利益和傷害之間的損益兩平點。
《反脆弱》-現實這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世界,在這樣的環境裡,不可能只有唯一最優解,也不可能避免所有風險(圖片取自 unsplash)

在這種脆弱的系統裡,因和果之間的關係是非線性的,每個原因沒有必然會有的結果,而且一個小小的因很可能會像蝴蝶效應一樣帶來無法預知的嚴重後果。

現代人希望通過預知未來建立堅不可摧的系統,是強行把因和果之間的非線性關係當成可以預測的線性關係。想在不斷變化的世界裡立於不敗之地,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要擁抱變化,把自己變成一個反脆弱的系統,像生命而不是像機器那樣去生存。這是因為反脆弱的系統,可以在不確定性中獲益。

《反脆弱》-進化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是因為反脆弱性才能運作;它喜愛壓力因子、隨機、不確定和混亂(圖片取自 unsplash)

反脆弱系統的建立

反脆弱系統的建立有三個步驟,分別是"降低脆弱性"、"採用杠鈴策略"和"試探啟發法"。

1.降低脆弱性:

減少自己在致命風險當中的概率,避免負面的黑天鵝。像是對一個企業來說,就是要先存活下來,不應當冒險去做一個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倒閉的決定。

最痛的例子莫過於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投資銀行為了賺取保險費用的小錢,承保高風險的不良資產,後來風險失控,大量系統脆弱的銀行破產,最終導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

事實是,每個人的成功都建立在另一群人的失敗之上(圖片取自 unsplash)

2.利用杠鈴策略組成雙重策略:

杠鈴兩頭重而中間輕,就是說最好和最壞的極端情況都必須重視,但重點不是兩邊對稱,而是要避免中庸的情況出現。把大部分的資源放在收益確定、風險小的資產,同時把少量資源放在風險很高、收益也可能很高的資產上,放棄中等風險和中等收益的資產。

這個策略最吸引人的一點是它可以忽略小機率事件的風險無法計算和評估的問題,從建立杠鈴的那一刻開始,你的最大損失已經確定了,而且受因果之間非線性的影響,在高風險資產投入的少量資源,很可能會帶來超出期望的回報。

杠鈴策略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人們的認知結構上,像是莎士比亞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很會理財,就不必為生計發愁,也不需要寫迎合大眾口味的故事。而現代美國的作家往往成為了媒體的一部份,就容易受到系統的限制,沒辦法真正寫出有價值的作品。

槓鈴策略調適不確定性,而非消除不確定性(圖片取自 unsplash)

3.試探啟發法:

找到一個可能會發生正面黑天鵝事件的領域,用最低的成本來嘗試最高的機率,促使這樣事情發生,從而讓我們在應對不確定性的時候,有了更多的主動權。

像是創業

假如有天一個人擠捷運下班的時候突然發現,這裡每天人來人往,可是沒地方買水喝,如果能在捷運站裡做一個自動果汁機,不僅解渴還能喝上有營養的果汁,假如捷運一天有上百萬的乘客,其中有10%的人買,那就成功了,因此就決定把所有資產投入創業,研發自動榨汁機。結果花了半年時間研發產品,投入到市場後卻發現沒人買,三個月後只能宣告商業模式失敗。這個就是一個正面黑天鵝事件,但是全部雞蛋都在同一個籃子裡違背了杠鈴策略,讓自己的處境變得很脆弱。雖然現在在上海的地鐵裡隨處可見這種賣果汁的機器。

比較容易成功的辦法就是試探啟發法。首先驗證最核心的假設,像是要在地鐵裡賣果汁,可以先用家用果汁機在地鐵裡賣果汁,有足夠的人買後才進行下一步。這樣如果模式不成功,損失也很小。這樣一步一步驗證下來,發現這個機會可以成功,投資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回報了。

《反脆弱》-根據新資訊,研究怎麼做最好

成為理性的漫遊者

把這本書接在反動的修辭之後,是希望把這樣的認知前後邏輯給串起來,上一本書說的是面對改革,太多反對意見依賴過去的經驗,並依此"預知未來",這竟沒有建設性又不負責任;這本書更進一步說,依照過去的經驗做事,只會加速自己滅亡的速度,真正重要的是找到讓自己隨著環境更堅強的辦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