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王子
不小王子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https://taplink.cc/s1101601

一個好設計最困難的是如何製造出來-MADE LAND製造地

設計在生活裡是一個聽起來很熟悉,但卻很陌生的領域,一方面越來越富足的物資條件,讓越來越多人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布置自己的環境。陌生,是因為在一個真正完整的產品落地,設計只是一個很小的環節,還有成本估算、市場接受度的評估等等,以及最容易遇到阻礙的,如何把產品才概念到能夠製造出來。
這十年來,當傢俱設計行業進入一個有著更多可能性的時期,越來越多的設計、品牌的新想法帶著新鮮想法湧現出來。他們首先面對的並不是市場的不理解,也不是如何進行對外自我表達,而是誰能夠幫他們把東西做出來?當手稿、想法、模型,最終要成為產品,工廠的角色介入。

設計在生活裡是一個聽起來很熟悉,但卻很陌生的領域,一方面越來越富足的物資條件,讓越來越多人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布置自己的環境。陌生,是因為在一個真正完整的產品落地,設計只是一個很小的環節,還有成本估算、市場接受度的評估等等,以及最容易遇到阻礙的,如何把產品才概念到能夠製造出來。

無可質疑地說,設計產業的發展,脫離不了製造產業的支持。

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思維在努力想辦法接納彼此,一邊是一個全新的、尚在摸索階段的設計行業;一邊是被稱為世界工廠的製造業。兩者之間包裹著一個快速變化、更新的市場。前者代表創新、可能性,後者是成熟、穩定性。

設計師該怎麼做?品牌如何解決自己的生產問題?設計與製造存在理想關係嗎?

當深入剖析這些問題,世界一直喊的"讓設計走進生活"才有意義和生命力,所以也很開心在一個偶然的獨立書店角落發現了這樣一家有意思的獨立雜誌,Magazine into(lnto 雜誌),這本雜誌討論設計與製造。走訪產業地、設計師與品牌,以這三個要素為核心線索,呈現在中國大陸現在的時代與文化背景下,人們如何以設計為媒介,在有限的製造條件下共同發展。

(延伸閱讀:into 杂志创刊号 / 聊设计之前,先谈谈工厂与制造

究竟是設計突破製造產業的限制,還是製造產業壓制設計空間?

理解設計與製造的限制

廣州工廠旁的菜市場牆上貼著招聘訊息,這裡的工人流動量很大,薪水日結是一種常態。時薪18~20元/時,也就是一天180~200元(2020年)。

這個世界大體來說一直都在向前發展,雖然說向前發展這個概念很含糊不清,但可以簡單理解為,經濟越來越好,大家也越來越有消費能力。而這也是許多矛盾的癥結點,工人們來到廣州賺錢尋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工廠發展出成熟的體系賺取穩定的錢,消費者越來越富裕要找東西妝點自己,設計師看到消費潛力尋找世界更多裝飾的可能。

不同人不同的角度,差別是在於怎麼看待花錢。

許多有錢人家裡裝的是華麗的、價值不斐的歐風羅馬柱、超大型水晶吊燈,可是專門出產大型華麗燈具的工廠老闆,從不在自己家裡使用自己工廠出場的華麗燈具,務實的他們覺得太難清潔整理,每一次都需要整個拆下來清洗再重新組裝。相比之下,手工銅材、65銅甚至24K的燈具更受他們的歡迎,既有價值感又實用。

有錢人尋求品味,製造業尋求實用。

製造業與工廠老闆渴望謀求生存最好的道路,卻又身不由己地被市場裹挾,重複地不斷地進入同質化市場惡性競爭。他們的創新意味著比對手更先一步,並能保證他們先生存下去。這是最重要的,否則一切都沒有意義。

這既是工廠生存的法則,也是發展的限制。

大眾的審美只是時代快速變化、產業迅速更迭的大背景下,一個被隨機窺看到、有限的片段。這些與審美觀聯的消費需求,切切實實的想了一片製造業與產業地的生態,短期或是中期的為工廠帶來踏實可見的財富。但在下一輪更迭齒論轉動時,原本的工廠因為體量大、牽扯複雜,沒辦法全盤轉動響應,而讓轉型顯得笨拙厚重。

這也是獨立設計師一直思考的問題,明白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時代的時代與限制條件,明白身處其中的個體和地域特性,然後尋找對話。

設計者與工廠的關係

設計具有社會的存在性,家具相比汽車、服裝能存在更久,帶來更長久的價值。

作為一個天生自視甚高的行業,設計師或許本身也很多委屈和疑問,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做設計之外的東西?材料的配方、工藝的研發、生產製造、培訓工人等等,做了很多對成熟行業裡的設計師來說很"多餘"的事情?

理想與麵包只能自己想辦法兼得了。

真實的設計,是基於對真實生活、真實世界的理解和觀察,並且自己消化以後得出的結果。但設計類品牌的產品,就算沒有結構、功能的的創新,只要是形式、外觀有不一樣的要求,對於工廠來說都還是很大的挑戰,只要有一點超出常規的調整,原本成熟的工藝流程就會被打斷,時間和利潤的損耗都是划不來的損失。

隔行如隔山。

換了產品的顏色,生產線就得停下來半天換油漆,不說停工的成本損失,光是清洗劑可能都要花上幾萬元。有些工廠是項目型的工廠,可以快速反應不同產品的工藝要求,但沒辦法成行量產壓低成本;有些是量產型工廠,都有自己固定長期產品、生產線、工藝流程,這種工廠沒辦法靈活改變。

對許多獨立設計師來說,有一個自己的工廠是一輩子的夢想。

而設計師很容易陷進一個惡行循環,一方面缺乏資金和資源,無法有更大的規模,也就更難處理供應鏈的問題。同時,也缺人,缺乏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來參與整個流程。如何能批量生產,又讓價格合理,成為了設計師最大的難題與考驗。

當設計師有了自己的品牌或工廠

在長銷產品的品質和貨期上,供應鏈、製造端反覆出問題,使得銷售、推廣陷入惡行循環。

與設計師這個職業相比,把設計變成品牌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話題,因為當有了品牌就必須有一套穩定的生產體系,還必須要能夠跟上大眾快速變遷的審美市場需求。在現在還不是很成熟的中國大陸市場,設計品牌也都還剛起步,有的只是經驗還不是標準。

一的設計產品的誕生要配合許多下游工廠。

從五金加工、電子元件、電鍍和陽極氧化等表面處理共十幾家。這些工廠也都有自己在製造上的困難,這些小批量的設計師訂單往往利潤少而被放到不優先的級別裡。許多工廠還只能做出半成品,成品還是設計師自己回去組裝好再拿去賣。

設計不是困擾,困擾是設計之外的設計。

一邊是不成熟的市場,一邊是不成熟的供應鏈。在這個角度來說,設計與工廠像是同學,兩者一起學習和成長,獨立設計找到與工廠溝通的語言和方式,而工廠在這過程中品質升級。畢竟在產品上,"設計"也只是一個很小的環節,還要考慮成本估算、品質把控以及市場接受度的權衡。

那如果有了自己的工廠呢?

有些設計師選擇自己做工廠,但同樣也是困難重重,因為沒有任何案例可循,一切都要自己摸索,走彎路是不可避免的,連想找個工廠管理負責人來分擔工作有時候都是天方夜譚。但至少每個工廠可以跟著設計師的意志,帶著技師從如何打模素材開始,感受關鍵節點和美感。

但至於怎麼樣做才是最好的方式?

有沒有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然答案,這些一線的從業人員還沒有答案,或者說有這個自信來分享,設計這個行業還在萌芽,新的生活還在探索邊界,不論是對設計師還是一般人們來說都是,所以也希望透過這種類型的分享,可以層層剝開現在生活背後的故事,更了解真實的那一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