搲搲
搲搲

暴大文研。創作者。評論人。

《佔領立法會》

今天終於在獨立電影節的加場中,看了這齣《佔領立法會》+《理大圍城》兩部紀錄片,聽說以後還會調整。

裡面的shot,猶同用你的目光看著其他手足。光線很現場,沒加太多調飾,許多時跟著腳步變得凌亂的鏡頭。回到了現場,對,畫面把人帶回去現場。這個時候,不是打算再去劇情化的時候,回到紀錄本身吧。不是像看許多電影般,可以想像自己是個觀影者猶如偷竊的獵奇的時候,就是要把你抓回去真切的現場。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宣言,要同行,要走到前線,不要消費,不要逃避。

現在看回佔領立法會,好像回到中學的暑假,面對著稚嫩而真切的人生難關。由衝擊時的一心衝進去/阻膠式勸阻,到走到進去後梁繼平與其他抗爭者的演說。我們回想起在這個關口,抗爭開始了打破升級禁忌,眾人逐漸覺悟到要衝擊出一個個缺口,抗爭才有可能成功。

然而紀錄片很真切的地方也在於此。鏡頭跟著現場總是很混亂的行動、爭拗,在抗爭者發表讓人激昂的留守宣言,隨即面對現實 -- 人們的腳步慢慢離去議事廳,煲底下的人也最終沒有附和鼓舞者,而是嗌出了「一齊走」。及後就是大家所知的事了。

紀錄片想要表現的,更多是人的狀態,集體的情緒,包括犧牲帶來的決絕 - 情緒封閉的狀態、思緒雜亂與茫然、站在政權中心的興奮、內外交加的驚懼...... 回想起自己剪接的mv,我是多少有點私心的,想要配合音樂glorify勇武的場面。不過我自己也知道,那些只是抗爭最eye-catching 的一部分,並非全部。而兩部紀錄片的聚焦重點都不在那些「打仗」的部分。

在電影院裡,由這部紀錄片很現場的角度回看,可以發現很多東西:原來七一時已經不少人戴豬咀,黑色頭盔也不少;旁邊就是在勸阻衝擊的姨姨,自己卻拿著傘遮蔽警方鏡頭的一個姨姨;在厚厚玻璃後,呆看著對衝擊者,還沒有面罩,看到他們茫然樣子的曱甴;許多女生還在穿熱褲就跑進立法會,也有兩手緊緊抓著緊張的情侶,與情緒崩潰被手足擁著的巴打。

這些發現,也只有在情緒較平穩,好像在看電影的設定裡,才有餘力去看。

而這系列紀錄片想要做的,也許就是要把我們的靈魂帶回現場,肉身卻可保持自由安全,然後好好的再去感受、沉澱、反思那時候的一切一切吧。

(附上另一個「煲底」的配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