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碟
森碟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個頭。一個來自台北宜蘭的前媒體人,現旅居大陸free公關狗,躺平中。用筆紀錄那些稍縱即逝的不適和陌生,用我的視角重新認識中國和台灣。

原來中國不是沒有通膨,只是大城市感受不到

(编辑过)
辣椒炒肉一盤40人民幣、雞肉一斤30、白飯一碗5元....,原來中國不是沒有通膨,只是活在大城市的我們感受不到而已,物價優先漲到五環外的世界去了。

今年兩次回台灣我都能明顯感覺到台灣的物價上漲了很多,從早餐店到飲料店無一倖免,這其實並不意外,今年由於能源危機、黑天鵝事件頻發,幾乎所有國家都面臨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除了——中國?

後面打一個問號是因為12月初中國官方才公布了今年的通膨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指出,中國當前通膨率約2%,相較於台灣的3%(也有學者認為真實數據應為4-5%)、韓國的5%、美國的7.1%,確實是相對較小。

我自己生活在中國的新一線城市也沒有感受到明顯的物價上漲,除了去年有一陣子喜茶和奈雪(中國定位較為高端的手搖飲料品牌)紛紛提高售價到30元RMB(以下全文價格皆為人民幣)以上,但今年又有志一同地開闢平價手搖飲品牌,定價打了6折,共同「卷」向消費降級市場。

直到我最近有機會離開浙江,去其他省份長途旅遊才發現,我以前真的是太天真了。

餐館價格直逼一線城市

原來中國的通膨壓力都外溢到窮鄉僻壤裡了,而絕大多數活在一線城市的人們卻依然在享受便宜的人力成本、物美價廉的商品和價格打到骨折的外食。

舉個例子,我一離開廣東進到廣西和雲南,立刻就感覺到了明顯的物價差距。

一盤辣椒炒肉在杭州大概是20到25元,在雲南紅河(滇南地區)居然可以賣到40元,這完全是超越北京上海的物價,這難道炒的是神仙肉?我結帳時驚呆了以為自己作為外地人被坑了,特地跑去找老闆理論,沒想到老闆拿出他的進貨單給我看他的豬肉進價,一斤30元,我立馬沈默了,一來是因為杭州的豬肉一斤也就23元,二來是因為我盤子裡的肉真的沒有一斤啊腦板你的辣椒也要這麼貴?

非當事炒肉,我吃到的那盤辣椒炒肉,肉量大概只有圖片的1/4。

還有一次大晚上我們在廣西鄉道邊一個叫不上名字的小鎮吃頓便飯,順便等車子充電,那個小鎮小到什麼概念呢?500米可以走完,整個鎮就一條路,路邊分布著十幾家商店、小吃店。

晚上九點多,我們走進一家一個人都沒有的小吃店,名字我現在仍記憶猶新,就叫「夢姐小吃店」,店裡一個人都沒有,只有老闆夢姐本人百無聊賴地等著收攤,我們叫了一盤炒飯和一盤炒泡麵,菜單上寫著一份價格是15到20元(至於為什麼是浮動價格,容我後面解釋),炒飯和炒麵有多難吃、料有多寒酸我就不多說了,一句話解釋就是:一個碗裡,半紅一綠九白。但我們餓得慌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先吃再說,拍照就更別說了。

最經典的是結帳的時候,老闆一口價一份20元。

當下我愣住了,下意識問她:

「你這個價格寫15到20,為什麼你收的是20,不是15?」

夢姐非常淡定,給我一個大大的笑容宛如冬日的暖陽說:

「因為我炒的就是20。」

語間透露出滿滿的特級主廚的自信,難道夢姐師承四川阿貝師傅?是我狹隘了?

「你炒的是20,那誰炒的是15?」

我不敢置信,原來小吃店和理髮沙龍一樣,有分設計師、資深設計師和設計總監?

「我炒的就是20元。」

夢姐再度自信滿滿地、堅定且緩慢地給出一樣的答覆。

我和贛男互看一眼,敗給了廣西特級廚師夢姐的自信,乖乖付了40元。

20元吃一份再普通不過的炒飯在中國是什麼概念?在一線城市並不算貴,可以說是正常價,但注意這是一線城市的價格,而這裡只是一個不知道幾環外的鄉鎮啊,沒有歧視的意思,但這個地方的收入水平真的可以支撐起這個物價嗎?

非廣西夢姐牌湯麵,但夢姐招牌湯麵只比他多了一個鑫鑫腸和兩片青菜。

類似這樣的例子我一路在廣西和雲南遇到無數次,包括雲南怒江一斤40元的雞肉、80元一份的外賣魚(料少難吃)、香格里拉一碗5元的飯(備註:杭州一碗飯公定價是2元)都已經嚇不倒我了。

在進入廣西和雲南之前,在福建和廣東這些中國GDP和消費水平最高的省份,物價和杭州比肩或超越是完全合理的,但廣西和雲南?是在貴什麼的啊Excuse me?

特別注意我這裡說的物價不是風景區的價格,景區內的價格我通常都睜隻眼閉隻眼,不特別放在心上。我說的是當地人會去吃的路邊無招牌小店,連在大眾點評上都搜不到的那種,通常都燈光昏暗、沒有什麼裝修,賣的就是麵啊飯啊等簡單的快餐小吃,沒有觀光客也不賣當地特色菜。

而且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內陸省份,我在沿海省份的縣城也明顯看到物價飛漲,小縣城的物價完全沒有比大城市便宜多少,在外面吃一頓飯沒有200、300元,根本吃不到什麼東西。當地超市物價甚至還沒有大城市的生鮮網購便宜,外賣配送費也絲毫不含糊,重點食物選擇還沒有大城市多。這兩年中國很多年輕人流行逃離大城市回小縣城「躺平」,我真的想問,縣城的收入沒有大城市高,生活物價還一般貴甚至更貴,除了房價有明顯優勢,他們回去是真躺平還是「等死」?這不是諷刺,我是真的困惑活在縣城裡的人要怎麼存錢和生活?

大城市存錢真比小地方容易?

為此,我特地去查了雲南省和杭州市的人均可支配所得和消費水平對比。

2022年第一季度,雲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0元,人均消費支出4887元;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958元,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2397元。

這意味著雲南人日常消費佔收入比高達七成,而杭州的佔比大概是56%,雲南人每10元收入只能存下3元,而杭州人大概可以存下4.4元。

不覺得怎麼看都很不合理嗎?

大城市收入高沒錯,但是理論上消費水平也比較高,不然為什麼這兩年這麼多北漂年輕人怨嘆存不到錢,寧可回老家謀生呢?但事實是,大城市的日常消費物價並沒有比縣城高多少,這裡說的「日常消費物價」指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而非高級餐廳或名牌奢侈品,也就是維持基本生存所需的食衣住行消費。

根據中國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十一月,中國的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7%,北京是1.9%、深圳3.7%、杭州3.5%,三個大城市的食品漲幅都低於全國水平;但如果聚焦到縣城,例如浙江安吉縣,11月食品價格上漲4.2%,內陸省份雲南省為4.3%,皆高於全國平均漲幅。

我不確定這有沒有辦法說明大城市的物價漲幅比小地方還少,但我自己走過中國大小城鎮,真的能深刻感覺到小地方的物價真的一點都不比大城市「小」,這趟旅行一回到杭州,我立刻鬆一口氣:「終於可以重新感受正常的物價了!」終於大部分外賣都免配送費、快餐的價格就應該在20-25元之間,這才是我們的日常啊。

但想到沿途中遇到的那些可愛的人們,又不禁自以為是地替他們操把心,他們是不是為我們承擔了最大的通膨壓力呢?為什麼是小地方的人們最先感受到物價的上漲呢?是因為那裡的人口基數少、人民較為沈默溫順,所以可以優先犧牲他們嗎?如果今天易地而處,是大城市率先物價上漲,那大城市也有無數的打工人將面臨殘酷的生存壓力,還不起房貸、付不起租金,那他們又該怎麼辦?

在這個連加點一顆雞蛋都要斤斤計較、思量再三的時代,大城市、小鄉鎮,都共享著同一份喜悲,意外真正實現了「城鄉平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能看到這裡實屬不易,看來我們是同道中人,歡迎donate,交個朋友~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