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肉魚
陳肉魚

人為刀俎

肉魚好奇 | 日本怎麼那麼愛保護文物呢?

圖:肉魚超愛的優衣庫浮世繪男裝襯衫!鎮場!

作為東亞文化對外輸出最強的國家,日本對於文物、遺產(統稱文化財)的完備程度也一直是各國參考學習的重要案例。那麼他們是為什麼會那麼愛護文物呢?


長文預警:

共4000+字,但輕鬆愉悅還能長冷知識,尤其適合通勤與廁所時光

(好奇小魚帶你上路的熱烈微笑.gif)



0 緣起 

上週六和朋友們吃飯聊天,瞎聊說到不少中國的古跡和考古日本人也一直還挺在意的。忽然就想到建築史課上反復提及的日本學者對中國建築研究與發現,都有多麼重要云云;還想到日本超級完備的文化財體系,甚至在法律上對文化景觀有詳細的闡釋。 

就很好奇了:日本,不也是儒家文化圈嗎,怎麼這麼愛在意文物,遺產之類的文化保護相關事宜呢?

圖:1875年,水戶學重鎮水戶市弘道館 水戶學(可以算儒學的某種變體)盛行是倒幕的重要因素之一

初開始的想法——也是日本人建立的國際印象——就是非常珍視舊有的美學和文化財產,有很成熟的態度。結果小小的挖下去卻還發現不少有趣的現象與其他關聯。 




1 古建築物修繕到底是怎樣的節奏呢 

幾年前唐招提寺十年大修完畢,我去奈良的時候還專門跑到很遠的郊區去看了(那天熱到起飛/路上同行的好友還被變態大叔騷擾——在此都按下不提了)。進去以後覺得相當震驚,不只是震驚于盛唐建築的優雅美麗,而是震驚他們居然展覽了詳盡的修繕技術圖紙,還有前後大小故事與細部做法。當時我已經知道它是定期會有大修,於是就天然覺得日本文化裡面,也許他們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定期詳細記錄保護的傳統做法。

圖:唐招提寺平成大修相關的技術圖紙

於是又回去一個個檢索了一下一些較為古老的日本國寶級文化財的記錄,由於內心有對於詳細記錄的期待,本以為檢索過程會相當方便;結果卻發現記錄散落在各處,也很不完備,就算是公開的資訊,也多數都是從明治修理開始記錄——可這怎麼能滿足我呢,我預想的可是幾百年的優秀記錄傳統,應該從什麼三位數的年份就給我開始記載啊! 不過四處湊資訊還是很容易湊出來一些記錄,進入20-21世紀,每個廟或多或少都在這120年裡有再次重修,所以我的記錄就是到明治之後最早的記載為止: 

圖:七個國寶級文化財寺廟建築群的大修統計 除了1897-1910年代這一波熱潮 ,還有一波小的熱潮出現在1690s左右, 查了下是日本的元祿年間——元祿似乎有點日本南宋的感覺?

粗略看起來,好像其實大家也沒有那麼愛修繕老房子?同時明治之前的大修都是有很實際的原因的,譬如將軍的老婆要去發願啦,或者房子被燒了要重建啦,還有被風吹壞了啊——都有非常具體的原因,導向具體的需求。而且時間距離也太近了吧,簡直是你方修罷我登場,那十幾年裡相關的工人都要忙翻了吧。  




2 古社寺保存法 

原來,明治三十年(1897),日本當今文化財保護體系的雛形《古社寺保存法》誕生。依託在這個管理方法之下,有法可依的大家開始了對於舊寺廟的重發現和修繕工作。 

那麼其實,原來那時候的日本也沒有具體的文物保護概念和意識的……咯?




3  宗教 

不難發現《古社寺保存法》中的社與寺分別指代神社與寺廟,確實也沒錯,這個法律要做的就是古神社和古寺的保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文化財在那時候日本人腦海中的雛形很可能是宗教相關的工藝品、建築、器物等。 

但更為實際的狀況是,它是一場對古代宗教建築的搶救保護活動。 

在尊王攘夷的呼聲下,明治元年,天皇以神道教大禮登基,獨尊神道教為國教,並開始“廢佛毀釋”運動。神道教是能夠神化天皇的教而佛教並不會,也是最原始的日本宗教,可以塑造非常強有力的國家信仰,本來的神佛融合狀況就不能接受了。另外佛寺在幕府時期因為要主辦葬禮,所以逐漸成為了和戶籍管理相關行政機構,也有大小權力;幕府也投了大量錢進寺廟引起過老百姓的不滿,佛教在普通民眾的心裡逐漸變成了想要發洩怨氣的舊生活的影子。

於是整場運動很快就席捲了日本全國。 在較為靠近天皇、更加發達的地方,“廢佛毀釋”的打砸搶燒行為還只是對於佛教的針對性破壞;但到了小城或者偏僻地區,大家卻把它解讀成“對舊的破壞”,於是東西無論在哪兒,什麼來路,只要是舊的、宗教相關的,大家都想要破壞它。沒了完整的空間,沒了僧侶,大量的古代器物、工藝品被毀,但還有相當一部分流落民間。 

圖:背景便是差點被賤賣的奈良興福寺五重塔

這裡面有的故事聽上去傷感又好笑,建於730年的興福寺五重塔,曾經在廢佛毀釋階段被人試圖以25日元的價格販賣,結果大家覺得拆起來太麻煩了,無人問津,反倒讓塔安然無恙地活到了現在。




4 日本的西化與歐美世界的日本主義 

為了國家民族的建構,宗教和政治的意識形態上日本選擇了復古;但其他方面卻是全盤地、毫無保留地接受西方。 

翻看資料的時候覺得日本真的還蠻有趣的,各種囊括在“日本”這個概念下面系統化的東西往往都是靠外部的建構。拿最為authentic的日本宗教神道教來說,作為很古老且維持的萬物有靈信仰狀態下的宗教,它最早沒有文字也沒有非常嚴苛的意識,祭拜場所初始形態甚至是臨時的——而且現在不少大神社也都還留下了式年遷宮傳統——現在它內部系統化的結構還有很多儀式其實都傳承自佛教。背後是當年的大唐盛世,佛學盛行。那時,對於被大唐震撼並開始走上對中國全面學習的日本來說,佛學是更先進的一種知識,來自大唐的僧侶也比那時的日本當地人見的更多,懂的更多,擁有更多的先進技術。於是日本當地的原始宗教神道教也逐漸吸納了大量的佛教知識、典籍、儀式還有世界觀,神佛逐漸走向融合,並在江戶末期神佛兩家常常會在同一個空間中共存。

 

圖:著名的伊勢神宮每隔二十年會從一邊搬到隔壁的場地去,原本的舊殿會拆了重建


圖:到現在還存有式年遷宮儀式的神社

但到了十九世紀,還在幕府時期的日本一方面透過荷蘭對於歐美的報告《和蘭別段風說書》看到了歐美工業社會的發展,也看到《唐船風說書》裡中國鴉片戰爭的慘烈,漸漸對中華文化的信仰有所動搖,而對歐美世界心生嚮往與好奇。

另外借著荷蘭人的關係,日本人早早就開始積極派留學生,並且自1851年首屆倫敦世博會以來,每屆世博會都有日本商品參展的影子——最開始還是荷蘭展臺代展日本商品,但在英國人阿禮國(這個人之前還在上海搞自治城邦,也是還挺神奇的)的運作下,自1862年第二屆倫敦世博會開始,已經變成有組織的對歐文化輸出活動和日本向西方學習的考察調研活動。

尤其是日本第一次官方組團參展的1867年巴黎世博會,讓全歐洲對這些神秘的東方工藝品深深著迷,在歐洲大陸開啟了一大波日本主義(Japonism)的流行,並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印象派對於古典藝術的成功變革。同一時期,法國出現了出售很多日本商品和古器物的商店,其中之一後來被老闆薩莫爾.賓(Samuel Siegfried Bing)在舊址重開為兼賣日本商品、英國工藝美術運動作品與自家獨立設計的商店,這便是“新藝術之家”(Maison de l'Art nouveau)。它的名字後來帶來的更多故事與名字,也就不需要在這裡多說了。

在多次考察調研後,尤其是著名的岩倉使節團之後,日本國內認定了“西方”即是先進的代名詞,從工業到商業到文化審美,都努力地向西方靠近。

圖:當年“新藝術之家”的入口 老闆為了新潮學人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取名L’Art Nouveau 讓我到現在都總是混淆Art and Craft Movement、L‘Art Nouveau、Art Deco這三個詞
圖:“新藝術之家”老闆在1888-1891年出的日本藝術品雜誌(大概是教達官貴人怎麼選購的吧?)




5 從外部重新轉向對自身的體察 —— 費諾羅薩

儘管西方世界裡在流行著日本主義(Japonism),日本這裡卻對本土的古器物與工藝品沒有太在意,並不覺得這是一種“藝術“。

畢竟藝術這個概念是一個舶來品,在那時就等同于歐美世界的古典藝術認知範圍。所以廢佛毀釋的運動該繼續的繼續,佛寺的器物、雕像也紛紛流落民間與海外。到了1871年(明治四年),官方可能覺得局面開始變得棘手起來,於是頒佈了調研因廢佛毀釋古器舊物流落狀況的政令,即《古器舊物保存方》。調查在一定程度上終止了沒有底線的破壞,卻也沒有做出太多的保護舉動。 

直到到了1878年(明治十一年),美國人費諾羅薩(Ernest. F. Fenollosa)受來日研究海洋生物並在日本迷上東方文化的莫爾斯(Edward Sylvester Morse)之邀來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政治、哲學和經濟,發現日本當地對於西方藝術的一味認同,但對於日本藝術品卻相當忽視,開始致力於推動對於東方文物的調研和保護。1880年他帶領著自己的學生岡倉天心開始根據《古器舊物保存方》的記錄排查日本古寺廟和文物,並開始制定相關保護的法律;1882年他發表了著名的演講,《美術真說》(Bishu Shinsetsu,On the Truth of Art),來試圖向日本人傳達更普遍、全面地對“美術”這個概念的認識;後來還書寫了《中日藝術源流》,算是非常早期試圖對東方藝術做系統闡述的(或者可以說是正名)研究者了。

圖:不好好教書,整天搗鼓東方藝術品的費諾羅薩先生,沒有他的話估計東方藝術還要沒落更久吧?
圖:岡倉天心東西背景相容,精于西學卻內心對亞洲懷著深沉的愛,簡直是日本出世版辜鴻銘。

也許恰恰是西方推行者的努力,讓日本當局很快有所反應,接受了文物保護、古建築保護這類的新觀念,終於在1897年(明治30年)日本頒佈了前文所說的《古社寺保護法》,即當今文化財保護法律體系的雛形。

其中第一個根據此法開始修復的,就是唐招提寺。




5 小結 

所以繞了好多圈,還是很容易看出來的,日本原本也對舊有遺產並沒有太多特別的保護態度。在這方面,日本人只是比起亞洲別國(尤其是東亞)來說早走了幾十年,所以才這麼愛護、珍視文物、遺產——而這相關的概念都來自于歐美,並在西方人的推動下得以有效傳遞並付諸行動,也許是因為在某些內核上的差異吧——畢竟希臘神廟在堅固巨大難以摧毀的石材裡尋找永恆,而日本神社在式年遷宮的拆與重建中尋找永恆。

在這裡不禁想引用一下(也許是)岡倉天心的文字:

“西方和東方的近代美術,似乎都局限於各自過於狹小的目的。歐洲的美術是在具體的自然中自我結晶,而東方的美術是漂浮於形態的抽象之中。前者諸如岩石、山脈;後者諸如風和水。”


不過在檢索的過程中,跨越歐亞大陸的文化交流所帶來的其他影響也顯得非常有趣。很多過去支離破碎的知識與概念竟然都串在了對這個小小好奇的解答的探索上——而整個過去的故事也是不同文化世界對對方不斷地好奇,才建立起這樣兼具深度與廣度的交流活動。


看來好奇心害死貓,但不一定會害死人。


-end-



(以下部分之後更新) 


如果這是小說的話,那麼以下是(可能出現的)番外: 

7 番外

7-1 從日本到中國 - 岡倉天心及中國古建築的東方早期探索者

7-2 從歐洲回到日本 - 新藝術運動、包豪斯、日本現代主義


原文發在我的微個人微信訂閱號裡:

綿鹽duree ID: cottonsalt

謝謝觀看 : )





參考連結:

明治維新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8751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明治维新

尊王攘夷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6932

廢佛毀釋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rcmcjs/14/0/14_61/_pdf/-char/ja

http://www2u.biglobe.ne.jp/KA-ZU/hachisuka_haibutu.html

http://zomalyu.com/2017/07/27/ruin_buddha/

http://www9.plala.or.jp/kinomuku/kofukuji.htm

古舊器物保護方

https://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others/detail/1317734.htm

宗教與明治維新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94740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644123

天正使團岩倉使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1096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岩倉使節團

費諾羅薩岡倉天心相關

http://www.tanchinese.com/comments/31191/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Ernest-F-Fenollos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rnest_Fenollos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ward_S._Morse

http://g.yeeyan.org/books/3019

http://m.thepaper.cn/rss_newsDetail_2733820?from=sohu

寺廟修繕記錄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aija/72/617/72_KJ00004621751/_article/-char/ja/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aija/72/617/72_KJ00004621751/_pdf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aija/82/733/82_767/_article/-char/ja/

http://www9.plala.or.jp/kinomuku/sinyakusi/sinyakusi.html

http://www.todaiji.or.jp/contents/history/history4.html

https://repository.nabunken.go.jp/dspace/bitstream/11177/6350/1/BA67898227_2014_012_013.pdf

式年遷宮

https://ja.wikipedia.org/wiki/遷宮

荷日關係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37832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和兰陀风说书

東方藝術對西方藝術的影響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95979

日本參加世博會

https://culture.china.com/art/11159887/20170413/30413107_all.html

http://140.119.115.26/retrieve/179697/502301.pdf

新藝術主義之家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ison_de_l'Art_Nouveau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egfried_Bing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