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
小米高

歲月不留痕,人生是否只是一幕幕無聊的鬧劇呢? 日復日的生活,是否真的是生活呢? 每天戴著面具的日子,累透了。 真想放棄一切,過一些漂泊的生活,就好像 Windflower 一樣...... 但是,無根的感覺,我又是否能承受呢?

瘋癲的讀者

最近我閱讀的書籍,無獨有偶,剛巧都與瘋癲有關,在此謹寫下一些讀後感,以飧「同好」。

Irving Stone著,余光中譯:《梵谷傳》

我很少會閱讀如此厚的書籍,但看了這本,竟有想追看的熱情,應該是譯者余光中的文筆功力吸引著我。余光中在這本九歌出版社新版的序言中透露,這本書是與妻子合作的結晶,並且伴隨著四個女兒的成長。

正如其副題Lust for Life(生之慾)所言,梵谷一生都按著自己內心的慾望而走。他一生曾做過畫商、牧師、到畫家,而在作畫家時也經歷了不同階段。我最有興趣的,還是他面對異性不知所措的情境,一生似乎都沒學懂怎樣和女人相處。

梵谷一生中概括有五個女人。第一個女人並不屬於他的。她是包租婆的女兒,在他示愛說準備想娶她時,才知道她是個已訂婚的女人。他的熱情嚇怕了她,包租婆對他下逐客令。在幾番苦苦追求後,梵谷痛苦地看著這心愛的女人與她訂婚的男士正式結婚了。第二個女人是她的表姐,丈夫死後,梵谷一邊和她散心一邊畫畫,陪伴了好一段日子後,又突然捉住對方示愛,把她嚇跑了。父親告訴梵谷,她是嫡系表姐(應是堂兄妹的意思吧),他倆一起就是亂倫關係,而且對方父母和表姐本身也十分抗拒梵谷。

第三個女人是失意時在酒吧內遇到的妓女。由憐生愛,為她治病、養小孩,同時亦接受世俗鄙視的眼光。他們相處了大約一年,可惜因不甘窮困捱餓,妓女又走回頭路,梵谷忍痛和她分開。第四個女人是鄰居,她偷看梵谷作畫數月,突然一天跑出來吻梵谷,大家就一起了。她的家庭很有錢,自己從未拍過拖,她把自己感情全然投放給梵谷,但敵不過家人反對,最後服毒自殺,悲劇收場。第五個女人也是妓女,一段時間梵谷總光顧她,但和他們僅是熟客關係,但他在發瘋時就把右耳割下送了給她。

據書中所述,梵谷和許多他認識的畫家都很古怪,一些發了瘋,一些突然隱居異地,過著流浪漢的生活。是過分的才華所致、抑或另有原因?書中形容他們常聚在一起喝酒,而當中經常會飲苦艾酒(Absinthe)。由於我沒有聽說過這種酒,於是上網查證,原來傳統認為這種酒有神秘、令人上癮和改變思想的功用,亦曾經被認為會引致幻覺,因而被禁了好一陣子,直至1990年代起才開始陸續解禁。究竟這班藝術家的靈感與瘋狂,與這種酒有沒有關係?就要等我找到這種酒來喝一下才知道了。

高銘著:《瘋子的世界》

這本書是內地作者高銘走訪了許多被認為是有精神病的人,投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後,筆錄而成的一本書。我說是「被認為」,因為在文中所述的「瘋子」,都是邏輯語意十分清晰的人,在訴說常人探討不多的命題。作者說他們是被精選出來,然而我對他們言談的清晰度有些懷疑,有可能是經作者修飾過的。

他們各自對自己感興趣的範疇進行「研究」,包括生命的本質、死人復活、「閉關」,或是擁有特殊的恐懼,例如夢境、細菌、女人,或者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影像,如悲喜顏色的預示、人物的動物形象、已逝世的親人。他們都各自有自己的原因,去解釋這些研究與恐懼。有的更是物理學、生物學的「先知」,知識層面已在現存知識之上。

看到書的後半部分其中一篇,高銘與他的心理醫生朋友的對話,開始對「瘋子」的定義模糊化了,作者變成疑似心理有問題的人去被研究,自己亦成為「個案」之一。另一篇作者與退役精神科醫生的對談,更表現出醫生心靈的脆弱就如病人一樣,反而病人有不少都擁有執著堅持的性質。

書中不乏對存在認知中的質疑和反省,例如: 

  • 真實的界限是甚麼?如何衡量?適合所有人的界定存在嗎? 
  • 鬼魂真的存在嗎?為何鬼魂卻總是有衣服,而不是赤裸裸的?莫非衣服也會死亡變成鬼的一部分? 
  • 要看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海的眼睛去看海;如果自己有天看見瘋子,可能就是自己瘋了。 
  • 面對世間無窮盡的壓力,可以想著「朝生暮死」:每天睡前告訴自己即將會死,卸下重擔,明早再重生。 

作者文筆很好,對很多方面尤其是物理學思考世界的探索涉獵都很深,是很具啟發性的書。 

洪朝豐、妙心:《精神病房私密日記》

洪朝豐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唱片騎師,他的聲音曾在多個晚上陪伴著我成長,他對音樂的喜好亦多少影響了我。他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內心善良,卻在千禧年前後與女富豪寶詠琴相戀,及後精神病發,在鏡頭前胡言亂語,變成大眾傳媒眼中的小丑。看了這本書,才知道他當時的內心感受。

這本書是由洪朝豐和他的精神料醫生妙心(真名苗延琼)合著,康復後他們成為朋友,並把病發時的文字記錄著成此書。最初我接觸這本書,是在一間樓上書局上。翻開此書,看到優美的詩詞,深情的筆觸,深深吸引著我,卻又有點害怕會過分投入他的內心世界難以抽離,於是我把此書放回書架上。幾年後,我在圖書館一瞥看到這本書,這次,我把它帶回家細讀。

書中編排是病人、醫者的文章相間出現的,妙心當時鼓勵洪朝豐寫下自己的感想,而她亦對這些感受作出回應,並且以醫生的角度來看是甚麼的一回事。當中有趣的事,是洪朝豐把病房變成演唱會,病友們一起開派對,大家互相分享食物,還有他跑去妙心那裡向她示愛、妙心冷靜回應「我已婚,有兒女,現在很幸福」的有趣場面,另外亦有感觸的事情,如病發時被五花大綁後點滴到天明、前妻和兒子的看望等。他還會寫下所接觸的病人,其中一個個案令我印象深刻,就是男孩在看色情影片自瀆時被母親闖入發現,之後因內疚和羞恥而觸發精神病,這個個案乍看感到可笑,但細看之下亦感慨人的心理竟可脆弱至此。

我上網搜尋一下洪朝豐的近況,原來他出院後先後在洛杉磯和香港再做DJ、參加過「中國達人秀」節目、教人唱歌聲樂等,還到泰國短期出家學習打坐,靜心窺視生命本相,有傳出家期間曾經中風,並以藝術家身份成功移民法國。如此這般的人生,既精彩也動蕩。

在瘋癲的社會內,正常有何意義?

瘋癲元素經常出現在電影、電視的橋段中,都是由於加入後就可出現意想不到的劇情,而且可免受犯駁,因為瘋癲本身就是不合邏輯與情理。如果把這些瘋癲元素加進沉悶的生命中,又會否使命運更為曲折離奇,刺激好玩?抑或會碰到焦頭爛額,抱憾終生?

不知是緣分驅使,抑或頻道接近,我與不少精神病患者都有過接觸,亦有留意到周遭都常見到不少異類:夢囈般自言自語、當街大呼小叫、極其鮮艷的衣飾、拖著笨重的垃圾「家當」到處走……而能上報博君一笑的,大概是脫光衣服到處跑,又或者拿起一疊鈔票當街散發,然而當看到有人拿起血淋淋的生雞肉吃得津津有味時,平時極其擠迫的地鐵車廂也忽然變得寬敞。

人體精密奇妙,遺傳可以將上一代的瘋癲完整地交到下一代,而睡眠時間的長短,對抑鬱和亢奮應有一定影響。狂燥與抑鬱的交響樂,往往定期交替出現,身邊的人愛莫能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詛咒一再重現,而且可能一次比一次嚴重。長期吃藥可穩定情緒,然而卻好像要埋葬本我,呆板地過一生。

面對荒謬而扭曲的社會,不少人會「選擇瘋癲」,這是一種逃避,也是心理防衛機制之一,但腦袋一旦「熔斷」了,往往回不了頭。可是,所謂的「正常」,其實也不過是「大多數」的代名詞,在這個瘋癲的社會,正常的人反而被視為不正常,還是唐伯虎說得妙:「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以下一段歌詞亦似乎道出了懂得欣賞梵谷以至瘋癲的心聲:

 我終於了解你想說的
清醒是如何折磨著你
你是如何想釋放他們
他們卻沒留神,也不懂怎做(現在依然如此)
或許將來會吧(或許他們永遠不會)
他們沒法愛你
而你的愛依然真實
當璀璨的星空中只有絕望
你就像殉情者般犧牲性命
但我早該要告訴你
這個世界從沒料到有人會美麗如你 

- Vincent (Don McLean) 歌詞節譯 

 參考: 

  • Irving Stone著,余光中譯:《梵谷傳》。台北:九歌,2009年。 
  • 高銘著:《瘋子的世界》(原書名: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香港:亮光文化,2010年。 
  • 洪朝豐、妙心:《精神病房私密日記》。香港:零至壹,2007年。 
  • Don McLean: Vincent, from the album American Pie. United Artists, 1972. 

(原載於《海峽情》第十一期,2016年8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