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貓人,將生活所感的文字紀錄於此。
心理諮商推薦療法,真的能幫助我擺脫生活痛苦嗎?
「我找不到生活的意義,覺得自己可有可無。」
「我到底該不該跟他分手?」
「跟家人溝通讓我覺得很痛苦該怎麼辦?」
現代人都會為了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疾病所苦,也越來越人會分享身邊諮詢過的心理諮商推薦治療,並不是得了憂鬱症,恐慌症等「精神疾病」,才會踏進身心科。越來越多朋友因為一個具體或模糊的心理困擾求診。當心理師建議患者要不要嘗試做心理諮商治療時,很多人這時候就會說;「心理諮商在做什麼?」「跟治療師聊過後真的會有效果嗎?」

是不是只要有人說心理諮商推薦治療很有效,你就會去做呢?其實心理諮商(或稱作心理治療)的做法有很多種,不同治療師擅長的取向也不一樣。如果你有一個具體的現實問題,希望快速找到解決之道的話,建議你試試「焦點解決治療」。治療師會試著發掘你早已具備的能力,與你腦力激盪出解決方案,並測試效果。
如果你希望改善一個特定的症狀,像是憂鬱、恐慌或強迫症的話,建議你選擇「認知行為治療」,治療師會引導你分析與症狀相關的慣性思考,行為表現與身體感覺,透過改變這些因素來改善症狀。

如果你希望探索自己,認識自己為何會如此痛苦,迷惘?可以選擇「動力取向」或「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治療師會充分地聆聽,或許邀請你談談童年、夢境、幻想,陪伴你認識心靈的全貌。
以上分類無法涵蓋所有的期待與治療方法,一位患者的諮商歷程,也常包含多種元素。除了正確溝通期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外,找到專業又速配的心理師,培養一段好的治療關係,更是心理諮商獲益的根本。「先生緣,主人福」,祝福大家都能順利找到嚮導,展開一段暢快淋漓的心靈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