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鷙
楊鷙

過了憤世嫉俗的年纪,只想瀟灑走一回。 主業:臨床心理與心理治療

回家路上的零食

今天吃了一袋乾脆面,上次吃可能還是中學時代

昨天超市有積分活動,買一袋yum yum的方便面可以額外贈送一些積分。我剛好很久都沒有吃泡麵了,於是買了一包,想著最近忙,沒空煮飯的時候可以拿來充飢。

但今天我把它當乾脆面零食吃掉了。

並不是所有的方便面都能直接當乾脆麵吃,首先需要麵餅是油炸的,麵也要細,大部分中國和韓國的泡麵都不符合這個標準,但很多東南亞泡麵,比如yum yum這個牌子的,都可以捏碎直接當零食吃。

以前上中小學的時候,我非常喜歡吃零食。放學了飢腸轆轆,走在回家路上或是坐在校車上,總是要買一份零食吃,雖然家人屢次明令禁止我吃這些不健康又干擾正餐食慾的小食,但我還是抗拒不了零食的誘惑,更何況所有其他的小朋友也都在吃啊!

我的小學離我家很近,以小學生和同伴搖搖晃晃東張西望的步速,二十分鐘也足夠了。無論中午還是晚上,放學路上落寞的漫步怎麼能少得了零食的陪伴呢?

那時我最喜歡的零食就是「辣條」,這也是中國北方的一個特色。說起辣條來,那可真是八零九零後的共同回憶。「泡椒牛板筋」、「巴西烤肉」、「親嘴片」,這種種露骨的名字毫不掩蓋地宣傳著產品的「刺激」和「過癮」。劣質辣油、不為人知的黑作坊,都是家長禁止我們吃它的確鑿證據。然而對於孩子來說,「被禁止」也是勳章一枚,這無非讓它更好吃了。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姥姥姥爺發現了我吃辣條的惡習,於是就會在我回家後,仔細觀察我的牙齒上是否沾有辣椒。當然,有政策就有對策,這點小事難不倒為了吃辣條費盡心機的小孩。於是我一回家就衝進洗手間刷牙——姥姥姥爺當然也看得穿,只是若我一口否定我幹的壞事,他們也沒有證據了。

後來上了初中,不知怎的,我也開始有了一些「偶像包袱」,總覺得在人前吃辣條是件不齒的事情。但零食可不能停啊!於是我就將辣條換成了乾脆面,以及一些其他麻辣真空包裝小食品,或者實在想念辣條的時候,就「優雅地吃辣條」,以滿足我對辣條端不上台面的癮。

除了這些包裝零食,上了初中的我們也有零花錢買街邊的小吃了。燒烤魷魚、臭豆腐、麻辣燙等等等,還有西安的各種「夾饃」。吃這些小吃,一不小心就會吃飽,回家後便沒了食慾,很容易引起疑心。小心謹慎如我,平時總不敢放開多吃,只能等「必須我一個人負責自己一餐」時,才放開肚皮大吃亂吃一通,有時也確實第二天就會腸胃不舒服,便自行悔過,發誓再也不亂吃了。

初中的最後一年和高中時期,我「自由」的時間一下變多了,父母總是很忙,青春叛逆期的我也不願意一直住在姥姥姥爺家。父母總是給我足夠的零花錢,讓我「自己在外面吃」,而這樣久了,我反倒沒有了去吃街邊小吃的慾望,甚至對飯店也興趣不大了,只盼望媽媽能趕快回家,一家三口或是五口,能圍坐在桌前,喝一碗熱氣騰騰的湯。

我那時總給媽媽提議一些從文學作品裡看到的食譜。初中時讀到安房直子的童話「山的童話,風的旱冰鞋」,裡面講到,在最寒冷的冬季,山豬們就會穿著風的旱冰鞋,去每年負責舉辦聚會的朋友家中,一起吃煮蘿蔔。煮蘿蔔蘸自製的黃豆漿,吃下去就可以驅散所有寒意。不愛吃蘿蔔的我讀到這裡,對蘿蔔蘸醬無比嚮往,後來這也變成了我們家冬季的一道必備菜。不過,媽媽和我吃得都比山豬口味重,喜歡在醬裡面再加一些泰椒和鮮檸檬汁,這麼一來,一道日式菜也就被我們改成了泰國菜。

離開家已經八年,來德國後,要自己負責烹飪幾乎每一頓飯。思考每頓吃什麼,如何搭配又如何美味,也成為了每天的慣例。

一人食很難做到豐富,有時我回想起從前姥姥對「每日攝入蔬果」的五色要求,不得不感慨她老人家的健康意識和對我們的愛,她總把「今天中午我們已經吃了綠色的,白色的,黑色的蔬菜,晚上還需要吃紅色的和黃色的」掛在嘴邊,小時候我總覺得這教條又死板,現在自己生活,忙碌或懶惰的時候,拿起一個蔬菜,就可以連續吃兩天只吃它一種。品種豐富、營養均衡,只是偶爾想起來要「好好照顧自己」時的特例。

好想回家吃一頓姥姥或媽媽烹飪的飯菜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