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鷙
楊鷙

過了憤世嫉俗的年纪,只想瀟灑走一回。 主業:臨床心理與心理治療

遠離焦慮| 第二針疫苗與第四波疫情

因為接種不到疫苗而感到焦慮?其實不必如此緊張!




前天我去打了第二針輝瑞BioNTech疫苗。不再像第一次那樣,需要排隊五小時,還差點無法打上輝瑞疫苗。目前德國的疫苗儲備已經非常充足了,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很多能夠接種疫苗的家庭診所或疫苗中心,且大部分都無需預約,隨去隨打。

如大家所言,第二針的確會有更大機率產生副作用。前天和昨天我都處於頭痛低燒狀態,但也不嚴重,並沒有到必須「躺平」的地步。反而像是兩天心安理得的度假,可以幹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在Matters上參加徵文活動。

打完第二針的時候,護士跟我說:“恭喜妳可以自由啦“。然而晚上我就看見了為了防止第四波疫情,德國開始要求入境的陰性證明,即使打完疫苗也不能例外。其實這也算一件好事,畢竟若是Delta再來肆虐,估計今年回國的機率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兩年半沒有回過家,這份無人能分享的孤獨、擔憂與絕望,也只能繼續咽到肚子裡,變成胃酸,繼續反流。

最近國內開始出現一波疫情,聽說也開始擴大接種疫苗範圍,甚至強制接種。而德國目前的策略也算是“半強制”推廣,不打疫苗,生活便處處受限,而接種疫苗目前也是方便快捷,並且一直都是免費,自然會提高接種率。

最近很多人開始分享自己因為打不到疫苗而產生的焦慮或者憤怒。我今天在站上看到了幾篇不友好的文章,用目前“疫苗儲備的多少”來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政府的成功與否/發達程度。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疫情的發展,在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時間線。幾個月前,德國的疫苗狀況還是一劑難求,當時指責政府的聲音也不絕於耳。而東亞大部分地區,在Delta變種出現前,已經很好地控制住了疫情,公眾的生活已經早已回歸常態。想著“一切已經正常“的人們,自然不會覺得接種疫苗是多麼急迫的事情,倘若這時關於疫苗好處的宣傳與副作用的澄清沒有做好,又或者是安全性有效性高的疫苗不是免費,那麼人們自然不會有多大動機去打,有關機構也不會將“疫苗採購/研發”作為priority第一的事情,可能也會忽略了應急方案。因此,將不同疫情發展線上的地區進行橫行比較來分出誰好誰壞,實在是天真幼稚的思維方式。

我非常能夠理解擔心疫情反撲,疫苗不足的焦慮。批評、問責有關機構和政府的疏忽絕對是應該一直被鼓勵的。然而,謾罵甚至詛咒其他國家或地區,我不知道對自己所在的社會的發展會有什麼幫助,可能只能滿足自己的自尊心吧。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已經十九個月了。每個人受疫情影響的程度不同,我算是屬於深受其擾的群體。無法回去的家、無法融入的德國,將我長時間困在了一個孤島上。去年冬天,在聽說聖誕期間要實行嚴格的宵禁政策時,我哭了一個晚上。當時我一個人住,單身,所有還算熟的朋友都不在我所在的城市,甚至不在德國,身體也出現了問題,家裡人也出現了令我擔心的狀況,我卻隔著屏幕無能為力。焦慮、孤獨、無助像海浪一樣席捲而來。那陣子唯一的希望,唯一能幫我度過德國冬日漫漫長夜的就是超市的燈光,然而宵禁政策和漫長聖誕假期所有超市關閉的消息,在那個夜晚擊垮了我。

所幸預計的總比現實糟糕。僅管整個聖誕假期,我獨自過度。但也沒有像我預期地那麼難熬。人總是能撐過苦難,“人心,是最耐磨的”。而熬過那個孤獨的冬季後,我的心態也發生了轉變。我開始明白為什麼之前我會感到孤獨,明白了原因後(詳見我之前的文章:“雙重孤獨:海外華人的孤獨困境”),我開始漸漸感到“自足”與“自得其樂”,因為自己已經是可靠了的,我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已經度過了那些漫長黑夜,那為什麼我要因為親密關係而感到焦慮呢?這也算是疫情帶給我為數不多的禮物之一了吧。

疫苗總會充足起來,疫情也總會過去。很多時候,當下特別困擾,令人焦慮的問題,再過幾個月,甚至幾週來看,就像是庸人自擾。焦慮,在很多時候其實是幫助人們更好應對危機的,然而過度的焦慮,只能干擾人們的自律神經系統,降低免疫力,阻礙大家感受寶貴的當下。

德國抗疫有一句常見的口號,叫:“Gemeinsam sind wir stark." (團結就是力量)。而遠離焦慮也是如此。焦慮的情緒極具感染性,敵對、詛咒、恐嚇都可以瞬息點燃焦慮的氛圍。面對不確定的疫情,我們所能做的,有時其實也很有限,但起碼我們可以彼此扶持,在彼此脆弱、焦慮的時候,告訴對方,一切終將會過去,而我們只需做好自己,專注當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