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婉瑩
翁婉瑩

無法被定義的讀者、旅行者與寫作者。往來島國台灣、印度半島與緬甸黃金之土。印度承載了我的智性與喜悅,緬甸反映了黑暗與小我。 即時更新 Facebook 翁婉瑩

「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們,這是最後一次見面?」

(编辑过)
緬甸著名的民運人士覺敏友與前國會議員,嘻哈歌手漂澤亞桑,被指控領導與策劃對軍政府的武力襲擊,於今年1月被依《反恐法》判決死刑。7月25日緬甸官媒報導兩人與另外兩名男子,被依《反恐法》執行死刑完成。距離緬甸政府上次執行死刑是在30多年前,獨裁者奈溫將軍以絞刑處死克倫族反抗軍軍人。

緬甸軍政府於昨日(7月25日)在國營媒體《緬甸全球新光報》,宣布已對四名異議份子執行死刑,包括著名的民運人士覺敏友(Kyaw Min Yu, Ko Jimmy),與前國會議員漂澤亞桑(Phyo Zeya Thaw),以及兩名兩名男子是拉妙昂( Myo Aung) 和拉妙昂( Aung Thura Zaw)。

《緬甸全球新光報》並未說明死刑執行的細節,僅報導「刑罰是按照監獄的程序進行。」而緬甸政府上次執行死刑是在1986年與1987年間,三名克倫民族解放軍軍人遭到獨裁者奈溫(Ne Win)將軍處以絞刑。

2021年2月1日緬甸國防總司令敏昂萊發動政變,奪取以翁山蘇姬與總統溫敏主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政權,成為緬甸的實質統治者,並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全國民眾發動大規模的不合作運動,NLD成立民族團結政府,緬甸邊境長期軍事衝突延伸至都市,反軍政府武力攻擊在緬甸各地爆發。

--

52歲的覺敏友與41歲的漂澤亞桑,被指控領導與策劃對軍政府武力襲擊,於今年1月被依《反恐法》判決死刑。

軍方指控兩人在仰光的公寓藏匿槍支、彈藥、手榴彈和炸藥,漂澤亞桑被指控提供武器,暗殺軍政府成員,並策劃了11次武力襲擊,參與100多次炸彈攻擊。他還被指控從國外籌集資金以資助「恐怖活動」。

而兩人參與政變早期的緬甸平行政府(CRPH)、民族團結政府(NUG)與人民國防軍(PDF)的Zoom視訊會議,都被指控為參與恐怖組織活動。

軍政府發言人表示,另外兩名男子是拉妙昂和昂圖拉祖,他們因涉嫌謀殺軍方線人而被處決。

覺敏友(左)和漂澤亞桑(右)
Hla Myo Aung(左) 和 Aung Thura Zaw(右)


--

也被稱為Ko Jimmy的覺敏友是「8888學運」的成員,緬甸著名的民運人士,20多年的監獄生活,幾乎半輩子都是囚犯。1988年因參與學運與地下活動遭判處20年徒刑,2005年出獄;2007年發動學運份子加入僧侶主導的「番紅花革命」,被判刑5年,2012年出獄。

覺敏友遭處決後,留下15歲的女兒,和同是8888學運成員的妻子 Ma Nilar Thein。

2012年覺敏友獲釋後,與妻女搭機離開緬甸


41 歲的漂澤亞桑曾與他的樂團ACID,於2000年發行緬甸的第一張嘻哈專輯,專輯名稱為「開始」之意,連續數月高居緬甸音樂排行榜榜首。

專輯對當時的丹瑞軍政府毫不掩飾的攻擊,引發對現實不滿的年輕人的廣大共鳴,以及軍政府的憤怒。

漂澤亞桑因參與2007年的番紅花革命被捕入獄,也是他參與政治活動的開始。他成為翁山蘇姬親近的追隨者,幾乎參與翁山蘇姬獲釋後所有的海外活動與國際會議。

漂澤亞桑於2012年與2016年兩度代表NLD當選國會議員。 但在2021年政變之前,他已決定不參選。

「他想寫歌,並再次站上舞台上演出。」他的女友Thazin Nyunt Aung 說。「作為藝術家,我們有很多目標和夢想,但都被政變摧毀了,異議份子被逮捕、殺害和監禁。」她對《BBC Myanmar》說。

漂澤亞桑在2019年登台演出


--

根據《Myanmar Now》的報導,四人的執行死刑時間推測是在上週六(7月23日)上午,而執行死刑的仰光永盛監獄,其他政治犯因發動抗議活動而被監獄當局隔離。

上週五(7月22日)監獄安排四人的家屬透過Zoom視訊會面,這是他們自去年底被捕後,第一次與家人見面。

儘管上週各界對於獄方安排會面,除了臆測可能即將執行死刑,但被認為是軍政府對於兩位著名異議人士的死刑判決,因應國際壓力的正面回應。甚至讓外界對於兩人若能與家人有第二次見面,將為關押中的政治犯帶來新的契機。

軍方發言人甚至否認了即將處決的傳言,表示不會倉促行事。

但48小時內的峰迴路轉,「這是國家的悲劇,代表沒有更多政治對話的機會。」一位8888學運世代的成員對《BBC Myanmar》說。

「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們,這是最後一次見面?」漂澤亞桑的母親 Khin Win May對《BBC Myanmar》表達對軍政府的抗議。目前軍政府拒絕對家屬透露遺體放置位置,與是否歸還遺體。

緬甸政治犯援助協會(AAPP)統計,自政變以來,共有117名政治犯被判處死刑。

仰光街頭出現抗議死刑執行的快閃隊伍,舉著「我們永遠不會害怕」的標語。


圖片來源 BBC Burmese The Irrawaddy - Burmese Edition Myanmar Now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