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仁傑
韓仁傑

默默關心社會的小人物

[翻譯] 四件高情感智能的人不會做的事

這篇文章是偶然在Medium看到的,原文連結在此:

4 Things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People Don’t Do

想要翻譯這篇文章的原因不外乎是除了使自己受惠,也希望跟大家一起增進這方面的知識,告訴自己並不孤單。個人覺得第一項要停止批評他人實在太困難了,特別是容易偷偷在心裡講別人壞話,藉此來轉移自己進步緩慢甚至停滯的情況。至於其他三項,我現在的確沒有任何時間去執行。想做的事情不少,能用的時間卻只有一天二十四小時,還要扣掉有時候想睡八九個小時那麼久。


多數人認為情感智力是可以透過訓練來增進的技能。

這大概只有講對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們經常忽略這個事實:

增進你的情感智能經常是關乎你少做些什麼,而非你多做了些什麼。

身為一個心理學家,我看過許多具有下列特質的人,而他們多數不具有高情感智能:

  • 將自身問題歸罪於他人
  • 陷入壓力與焦慮的輪迴
  • 當他們有些進展的時候便開始破壞自己的成果

但根據我的經驗,多數人並非真正缺乏情感智力。事實上,我認為多數人已經具備了多向度的情感智能。

不幸的是,許多人因一系列不良習慣而無法使用自己的天生具備的情感智力。

若你想增進你的情感智力,試著去辨識以下我列出的習慣並且努力戒除,我認為你會看到你天生具備的情感智力慢慢浮現出來了。


1.批評他人

批評他人通常是一種無意識自我防衛機制,為的是要減輕我們的不安全感。

當然我們都還是會有批評他人的時候,這並不總是壞事——仔細地、帶有批判性地去思考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事情是一項重要技能。這項技能幫助我們以客觀角度來駕馭這個世界與我們自身的關係。

但是過度的批評——特別是慣於批評他人——會導致我們走向客觀的反面:導致我們的視野變得狹隘,特別是省視與自身有關的事物時。

讓我們落入習慣性地批評他人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批評他人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

  • 當你指出他人愚蠢的地方時,暗示著你很聰明。
  • 當你批評他人太天真時,你真正想表達的是你的思考很縝密。
  • 當你暗自批評他人的時尚品味,你在心裡想的是自己的品味很好。

這些都讓人自我感覺良好。

正向的批判使世界更美好,負面的批評只讓你自我感覺良好。

批評他人可以使你短暫地自我感覺良好,然而長期看來,你的自我感覺卻會更糟。

另一方面,情感智商以及自我察覺能力較高的人,已經理解到批判他人只是一種原始的自我防衛機制。想要消除焦慮與不安全感,我們還有遠比批判更有效的方法來應對。倘若不知道這樣的事,人們通常會用批評他人來減輕自己的不安全感。

批評他人只是浪費時間跟精力,因為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不是放在改善自身以及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世界。

批判他人是一種自我表彰的表現。藉由貶低他人,人們認為自己為自己掛上了一張表揚狀在牆上,而他人的成就不屑一顧。—— Fulton J. Sheen

2.擔憂未來

憂慮未來會發生的事,等同於否決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身為人類,我們渴望秩序與確定性。這樣的慣性其來有自:排除不確定性的人類遠祖,大大地比那些無法排除不確定性的人,活得更長。出於生物學的動機,我們傾向減少不確定性。

然而,採取合理步驟來減少不確定性,與因為害怕而說服自己能夠抹除不確定性,這之中存在極大的差異。

杞人憂天者就屬於這類型的人。他們害怕不確定性,也不願意與之和平共存,於是他們騙自己說他們把這些不確定性都排除了——以持續地思考這些來解決問題。

杞人憂天者認為持續地思考就能解決問題,持續地擬定計畫可以帶來更完善的準備。然而這些都不是真的:

  • 思考問題,並不代表我們正在有效率地思考
  • 針對一個又一個的可能情況做準備,不代表我們在面臨狀況時,能夠處理以及做足準備。更多的情況是,我們認為我們準備好了。

杞人憂天使你看不清事實,到最後使你變得更脆弱。

高情感智力的人了解生活中處處充滿不確定性。他們知道與其視而不見,不如正視現況還比較能得到更多好處。

因為當你放下對於未來的焦慮,你會找回熱情和滿滿的活力。

當你停止對未來的固執,更能好好掌握你目前現有的資源。

杞人憂天並不會減少明日的愁煩,反而吸乾了你今日的活力。 ——Corrie Ten Boom

3.沈溺過去

悔恨過往的錯誤讓人誤以為自己不會重蹈覆轍。

如同我們渴望秩序與確定性,我們也渴望控制權。人們著迷於這樣的想法,認為伴隨著足夠的努力以及毅力,可以完成任何事。

當然,多數沈溺在過去的犯下錯誤且無法自拔的人,事實上並不相信他們可以回到過去並且做出改變。取而代之的,沈溺過去帶給他們的是一種擁有控制權的幻象——非常短暫的錯覺。

當你做出某些不好的事,或犯下過錯,自然而然感到罪惡及悔恨感。長期沈溺在過去的人會建立一種無意識的習慣——讓這類人重複回憶犯下的錯誤——這個習慣會讓人誤以為擁有控制權。近一步的因著這個習慣,在過去那個當下的無助感會被沖淡。

然而事實上,這樣做並無法改變過去發生的事。也就是說,無助感與無能為力的感受是無法避免的。

高情感智能的人,理解並且接受這個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

如果你想要在生活中,繼續往前走而非卡在過去的某個時刻,你必須接夠這些事實——包括感受當時的無助感。

你必須停止不斷地回憶過錯,無論這讓你減輕多少無助感。

當你迷惘時,立刻採取行動,不要沈溺於過去。做些有進展的事,並且是馬上去做,無論這件事有多麼無足輕重。並且抗拒沈溺於過去。

停止假裝你能掌握過去,而輕易放棄掌控未來。

不切實際的空想是一種病。——Fyodor Dostoyevsky

4.抱持不實際的期望

不切實際的期望讓你誤以為你可以掌控他人。

就像沈溺過去是企圖掌控過去,不切實際的期望則是企圖掌控他人的一種嘗試。

當然,多數人不切實際的期望並非如此。有時對他人的期盼其實是好的:對他人有高度期望能鼓舞人們成長以及成為更好的自己。

或者,這仍然可視為是一種掌控的形式。你對生活中的某人有些期待,而你期待這件事成真。

然而不切實際的期盼實際上隱含著什麼意義?

簡單來說,代表你希望別人照你規劃的劇本走。因此當人們陷入無可避免的失敗,你下意識地對現實與期望的差異感到沮喪與失望。

而你如何回應這些沮喪和失望?藉由製造更多期待,因為這讓你感覺良好,且一切都好像在你掌控之下。

當然你在意這些在你生命中出現的人,你也希望他們有最好的生活,而且看到他們受傷或者受苦或是卡在某些困境對你來說也是一種痛苦。所以當你在心中幻想他們成功或者有好的成果,你自然而然會覺得好過一些。

問題是你無法掌控他人,即使是出於善意,至少不會是你想像的那樣。你懷抱高期盼,卻帶來失望與沮喪這樣的惡性循環。

更重要的是,人們最終會感受到你企圖掌控他的人生,並對你感到不滿。時間一長,這些人可能會故意逆其道而行。

解決之道在於放下這些不切實際的期待。停止去期待他人會照你的想法去做,並且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陪伴他們。

  • 理解人們當下遇到的困難,而非幻想將來他們成功的那天。
  • 瞭解他人能力的極限,而非期待他們追求完美。
  • 理解他人的狀態,而非你想像中的狀態。

放下你的期待,但仍保有樂觀的期望。

他順從眾人的期待在大海中游泳,結果他被淹死了。——Robert Jordan

總結

與其試著增進你的情感智力技能,不如先去找出並消除阻礙你發揮你天生的情感智力的習慣。

  • 停止批評他人。
  • 停止擔憂未來。
  • 停止沈溺過去。
  • 停止對他人有過多期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