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KS
RachelKS

日常・學習記錄

閱讀筆記|《生活的藝術》:人生的思考工具箱

當初是從 精準生活設計頻道説書 接觸到此書,以極簡生活的方面理解書中內容,所以我也帶著這樣的期待借來了此書。但原來書中的討論比預期的廣太多,再者也不是一本斷捨離的書,所以能應用在生活不同面向。

輸掉的人生

自古以來,人類就不停討論、探索甚麼是「幸福」、「美好人生」,還有「生命意義」,但始終都沒有一個肯定、令所有人滿意的答案。我們沒有保證「做甚麼」會帶來美好的人生,但從經驗中可知「不做甚麼」至少令人生不會太糟,所以作者坦言 /美好人生不是「贏來的」,而是「輸掉的」/少犯錯,幸福的可能性就越高


思考工具箱

就像居家必備的工具箱放滿了螺絲鎚子一樣,作者Rolf魯爾夫為我們的心理準備一個「思考工具箱」,放了52個面對人生種種情況、問題時能用上的思考工具,避免直覺和非理性思考帶來錯誤決策。


雖然在閱讀當下並不是完全理解或同意作者的意見,但思考工具箱的實用程度還是使我把52項工具全抄了筆記,而這裡和大家分享三項我最印象深刻,也一直沿用的思考工具:


內省錯覺:廣場的情感小鳥

作者認為人的情感其實是完全不可靠的,難以確切去形容,也難以保證情緒是在當下,還是被問起時才產生。正因為情感方向如此的不確定,所以「憑感覺」、「隨著內心走」是無法為我們帶來美好人生(心理學上稱這種誤解為「內省錯覺」),只有回顧過往確切地連繫人生的事物,才能引領我們。以我自己為例,直至去年臨近畢業,我也沒有明確的就業方向,總是認為自己沒有一技之長,也沒有在某方面的熱誠。但在和朋友閑聊之間,朋友提醒了我四年多來一直都有堅持練習瑜伽,自己才發現對這方面的熱誠,並確定想成為瑜伽導師的目標。


另一方面,也因為情感的不可靠,所以作者認為我們也無需太過認真對待它們,尤其是負面情緒,可以以一種輕鬆的態度、保持距離的面對。作者的描述令我面對自己不擅長的負面情緒時輕鬆了許多,也更容易釋懷:作者會將自己的心想像成一個開放、通風的廣場,不同的情緒就如不同的小鳥,嘰嘰喳喳的嫉妒小麻雀、連續敲擊的緊張啄木鳥等等等等⋯⋯有時他們只會隨心飛越,有時則稍作停留,但終會離開。作者猶如旁觀者在遠處觀賞他們,或是忽略它們,由它們來去自如,不再「擁有」情緒,盡可能保持心境平靜。


高超的修正技巧:沒有完美的設定

準社會新鮮人對自己的小小期許 一文中也略略提過(對,我在那是已看完書了,只是久久沒提筆寫筆記Orz),「修正和調整不代表計劃錯誤」。這章給當時正忙於畢業論文的我大大的當頭捧喝,努力考上的學系在四年學習以後已失去絕大部份興趣,計劃好的人生道路也因種種變數而難以/不想實行。正當自己因此感到計劃失敗、沮喪時,作者援引飛機航行時會不停修正路線、人體DNA自動修復、伴侶關係持續地微調,甚至現行的民主憲法都是不斷修改而來的。因為計劃進行時所遇到的變數總是無法預測,所以修正是必須的,也是將結果帶向完美及終點的唯一方法。


但人容易避免去改變,似乎一但有所調整,就等同宣告自己一開始所做計劃是失敗、錯誤的,我們盡不希望去否定自己。所以,為了避免承認計劃錯誤的不適,作者告訴我們持續修正並不代表失敗,而是帶領計劃往更完美的結局前進。

內在的成功:投入比產出更重要

這項是書中最後一項心理工具,我認為是作者最想讀者帶走的心理工具,也是書本內容的總結。作者以現時常有的「排行榜」為例,將成功與賦予威望的方式具體化,操控個人如何投資自己最重要的資產——時間。說白一點就是利用不同的指標、數字等等綁架人生活的方式和抉擇,但當我們麻木地跟隨社會大隊伍時,容易忽略了所以成功背後都有一定程度關乎偶然和運氣,變相令我們不停在比較一些無法比較的事,而當中大部分很可能都是不重要的。細心觀察,就發現身邊充斥着不同的小比賽:學業成績、外貌身材、工作薪酬等等,在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發達的年代,這樣的比較更不止於身體朋友,更遠至和整個世界作較量。作者認為,人們想在這些外在事物上取得成功,某程度上都是想取得「內在的成功」,例如愉悅感、滿足感等,所以,我們何必捨遠求近,辛苦追尋外在的勝利呢。最後作者強調,「內在的成功」是必須練習一輩子的課題,只有自己能完成這項工作,所以請每日反省、檢視自己,「讓每天都成為你的傑作」,邁向自己真正想過的人生。


作者:Rolf Dobelli

譯者:王榮輝

出版:商周出版

寫好寫滿的筆記!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