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生活
反思生活

在生活當中,你是否有好奇過這件事情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 那就跟我一起來探討吧!

身為旁觀者,能做到真正同理嗎?

同理心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他所正在經歷的事物,但我們能做到的卻只是「名為同理心的『同情』」。

第一次聽見「同理心」這個詞語時,對它有什麼樣的印象(疑問)呢?

第一次希望他人能夠「同理你」,是什麼時候?

第一次發現同理他人,是「很難做到的」,是什麼時候?

第一次開始懷疑「同理心到底存不存在」時,是什麼時候?


同理心,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同理他人。那要怎麼同理他人?

與其說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經歷他正在遇到的事情,倒不如說是想像自己親身去經歷他所經歷的一切更恰當。因為「站在他人的角度」光是聽起來就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情,更何況是實際去做,但若是變成「想像自己親身去經歷」聽起來就會簡單不少,而且會有「很容易就可以辦到」的感覺。

當我們看見自己朋友出現不滿情緒時,絕大部分的人都會先聽他講述自己遇到的事情和自己會有不滿情緒的原因,接著我們就會幫朋友打抱不平。但我們卻很少會去思考為什麼對方會去做出這件事情(說出這句話)。也許是因為我們太過重義氣,所以導致我們都相信朋友做的事情都是對的;也許是因為同情心的出沒,讓我們忘記去思考對方的立場。

無論是哪一個因素影響了我們,都顯示出我們在第一時間,都不會想到要先去思考對方為什麼會做出這種事情。那要用什麼方式,才可以讓我們在第一時間運用到同理心呢?我覺得就是要了解「第一時間不是義氣相挺,而是『理解』和『思考』」,且記住下方的要點,我相信就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同理心:

  1. 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並聽取不同立場的人們想法。
  2. 了解不同立場的人們對於此事不滿的原因。
  3. 將不同立場人們的個性考慮進去,可助於我們了解對方會做出此行為的原因。

同理心,不同的人站在相同的角度所看的事情,會一樣嗎?                      

同理心,指站在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他所正在經歷的事物。那你是否好奇過,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生活經歷都不盡相同,所以站在他人的角度所看的事情,是否也會不一樣?答案是肯定會不一樣的。因為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經歷,造就了我們不同的價值觀,所以就算是相同的一件事情,不同價值觀的人們所看見的事物也不一樣,但並非不是完全的不一樣,還是會有相同的觀點、概念,畢竟我們是接受相同的教育。



身為旁觀者的我們,能使用同理心做到感同身受嗎?

我們作為旁觀者,確實有可能使用同理心做到感同身受,因為同理心和感同身受兩者都是須要豐富的想像力才可以達成的,不論是把自己放到他人的角度中,還是事件發生的情形,都與想像力脫不了關係,所以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同理心是可以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除此之外,同理心和感同身受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相同點——理解。理解他的立場、想法、不滿的點、有這個情緒或動作出現的原因。若是缺乏了「理解」,我想同理心無法使用成功,也無法做到感同身受。


最重要的三大條件——想像力、理解、思考

總而言之,要能夠發揮到百分之百的同理心,最好是要具備「想像力」、「理解」、「思考」這三個條件。具備想像力這個能力,是為了讓我們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他所處的困境或是遇到事物;具備理解這個能力,是為了讓我們了解對方會出現此情緒和做出此動作的緣由;具備思考這個能力,是為了讓我們判斷他所說的話是不是真的,以及思考他的個性是否會說(做)出這種事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