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立日
讀立日

www.readependenceday.com 讀一本好書,發現下一本好書,探索"the unknown unknown"。

為什麼有讀立日?


“讀立日”是一個Podcast節目,英文名是Readependence Day。除了音頻內容,我們也會在這裡發布文章,談談與文學、藝術哲學有關的所得與所想。第一篇就來談幾句我們的“讀立日”Podcast。

每週我們會一起读一部小書,它們大多不超過200頁,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作品。

為什麼我們想專注在小書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訴求。不是說大書就不需要讀,只是書畢竟不像糧食,越重含量越多,很多時候甚至還是相反的。這世上無所謂大書小書,只有好書壞書。很多大師、大家寫的小書,價值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大書、厚書;而我們讀大師們的小書,會極大地幫助我們理解他們的巨著、理解他們的人格。這跟書的薄厚無關,跟人有關。我的意思是,跟寫書的人的眼界和才力有關。讀書不是在讀字,讀書乃是讀人。不懂背後寫書的人,是讀不好、讀不通他的書的。

所以我們來提倡讀小書,並精選出來給大家,並非是想告訴大家,就讀它們好了;不,我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種方法,一種判斷好書壞書、懂得發現好書、確立自己審美趣味的方法,它一旦養成,能受用一生。就像我們從一個真正的好朋友去認識另一個;書也一樣,我們從一本真正的好書發現另一本,發現更多本,你就會有足夠的判斷力去選擇真正適合你的好書、以及真正適合你的好的生活。

的確,我們現在生活壓力大,似乎比前人忙多了、累多了,空閒的時間少多了。但我認為,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像很多人說的,大家再也不喜歡讀書,尤其全是字的書了。書是人創造的,也永遠活在人當中,它也許沒有奶茶、巧克力那麼暢銷,那麼人人咸宜,但只要人不滅絕,書就不會滅絕,人想看書的慾望就不會滅絕。因為人是不能只滿足於物質生活的,物質生活一旦滿足就會帶來空虛,而這種空虛恰恰只有書和藝術能夠填補。更何況,書如果讀對了、進門了,能給人的樂趣超過很多所謂的娛樂,有時候讓人感到痛苦的往往不是書,而是走錯了門徑。我們不能因為大家都這麼說,就懶惰地相信:沒有人要讀書了,書要亡了。我想說,如果我們繼續這樣想,繼續這樣懶惰下去,那才是書亡的真正原因。

我們的問題,也不是真的沒時間讀書,是將時間用去太多在不重要的書上,更不用說花了海量的時間在網絡信息和娛樂上。更不是因為找書難,網絡時代之後甚至連紙質書的負擔都幾乎去掉了,獲取閱讀資料從來沒有這麼容易過,一個google搜索引擎就足夠找到天涯海角的書籍,更不用說書籍中的經典已經大部分都免費,無數網站裡都有,都請君欣賞。

我們大部分人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讀什麼,以及不知道從什麼讀到什麼,不知道什麼是好書什麼是壞書,它們總是無可避免地混在一起,就像人一樣,沒有一雙慧眼,什麼也看不出。這是我認為我們時代最大的匱乏、最大的弊病。這弊病的原因,一部分在我們自己,但更大的在我們所處的世界:一個基於網絡,而現在又基本是基於手機的世界,信息是多到爆炸,但所謂爆炸,顧名思義,從來意味著毀滅,而不是意義,我們其實無法從爆炸中得到任何有意義的東西。我們生活的現實正是如此,虛假、刺激、無聊的輕易就蓋過了真實、嚴肅、有益的。我們人人面前都有一台電腦一台手機,都有閃著光標的搜索引擎,但我們不知道應該從它那裡尋找什麼,有人將這種現象稱之為“the unknown unknown”。意思就是,不是我們不知道一件事情,而是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存在。

這是為什麼網絡時代技術空前發達,而我們的知識卻越來越碎片、越來越狹隘的原因。面對搜索引擎後面那個貌似浩瀚無垠的世界,除了每天的熱點喂給我們的那些所謂的“知識”,除了我們訂閱的那些永遠說著相同意見的“觀點”之外,我們什麼也無法找到。網絡技術、個性化技術越發達,我們在小圈子裡掙扎得越疲憊,終於變為魚缸裡的金魚。我們知道自己曾經來自大海,我們知道遠方的某處的確有一個大海,但我們所有的卻只有魚缸。漸漸地,我們的記憶會變淡;漸漸地,我們相信魚缸就是海洋。我們從來沒有這樣孤獨過,從來沒有跟其他人、跟我們的過去、跟對所有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東西距離得這麼遠過。我們想要重新找到大海,呼吸大海的味道,體驗做人的幸福,但我們手中的時間和精力是這麼少。

這正是“讀立日”產生的原因。我們希望能盡我們自己的努力,重新搭設一座通往大海的橋樑。我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對人類的心靈和幸福真正重要的“the unknown unknown”,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們辛苦找回的所有美好的記憶。我們相信,這些小書,是一扇通向真正新世界的大門。


預告:11月30日,我們一起讀《羅丹藝術論》

“讀立日”將在所有泛收聽平台上播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