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立日
讀立日

www.readependenceday.com 讀一本好書,發現下一本好書,探索"the unknown unknown"。

「讀立日」預告:作為繪畫的攝影 —— 大衛·霍克尼《隱密的知識》(1)

這部書在西方藝術文化界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有贊揚,有質疑,但無論哪一種,其實大半來自同行的嫉妒。
本期內容將在4月15日與大家見面

大衛·霍克尼是英國藝術家。即使不太熟悉他的名字,你大概也見到過下面這幅作品。仍然在生的當代藝術家裏,他在西方藝術界的影響力是無人能夠超越的。這一點市場也是承認的: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 (1972) 在2018年的某個平平無奇的週四晚上,在克里斯蒂拍賣行以八千萬美元落槌拍出,成為仍在世的藝術家創作的最貴的作品。


David Hockney’s 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 (1972)


這次我們要談的是另一個霍克尼,一個不像他的《泳池》那樣無人不識的霍克尼,那可以説是他的鏡像,跟大家熟識的他相映相隨。唯一的不同可能是,這個“鏡像”的霍克尼,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聚光燈下的那個霍克尼,而且能夠給我們很多又有趣又意義重大、但卻一直被我們忽略的啓示。


偶然的機緣,我看到了他的一部電影,題目叫做 A Day on the Grand Canal with the Emperor of China, 50分鐘長度,專門討論中國卷軸畫。這個作品聼上去有點空穴來風,一位世界頂級的英國藝術家,爲什麽會突然跑去研究中國藝術,還拍了一部影片,不幹別的,光帶著大家一起“游覽”中國畫卷?


這部電影讓我立刻想起了幾年前看過的他的“藝術史”著作《隱秘的知識》,討論透鏡的使用對十五世紀以來西方繪畫的影響,以及攝影和繪畫的關係。這部書在西方藝術文化界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有贊揚,有質疑,但無論哪一種,其實大半來自同行的嫉妒。因爲這本書是如此的具有革命性,雖然他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家,但畢竟從來不是什麽藝術史專家,卻用這區區一本書,就幾乎從根本上動搖了西方藝術史界講述藝術,尤其是文藝復興以來藝術的“傳統”。


這部書和這部電影看上去毫無關係,但事實上它們都反映了霍克尼對藝術一生不變的關注點,那就是:繪畫和攝影的關係,以及當代的繪畫繼續存在的合理性、而又將走向哪裏


Gregory, March 31st 1982, 1982 / photographic collage / 14 1/2 x 10 in. (36.83 x 25.4 cm) / Private collection


Nathan Swimming Los Angeles March 11th 1982, 1982 / composite polaroid / 18 x 30 in (45.7 x 76.2 cm) / Private collection


藉此機會告訴大家,即日起大家可以訪問「讀立日」的網站了(www.readependenceday.com)! 一直以來有關注我們的朋友會發現網站仍舊搭建在Substack平台上,因此大家可以像以前一樣方便地通過訂閱newsletter來閱讀最新的內容,而且可以直接回覆郵件與我們溝通。我們也會在近日將第一季和《庸見辭典》等內容重新整理後在新網站發布。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陪伴!

我們4月15日見!Happy Readependence Day!


順頌春祉

Ambrosia & friend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