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個桃
J個桃

讀書,讓生活更豐富![Reading, Enrich your life] Hi 我是小桃!我在Youtube上創建”J個桃”頻道主要以說書內容為主,想通過我的人生閱讀結合書本知識,讓你在短時間內認識一本書的價值。在我的人生時間軸裡,我喜歡咖啡、閱讀、爬山、單車還有種植,在這裡除了知識分享外,也更多的分享我的故事與生活!

你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了嗎?

圖片來源:攝影師:Jens Johnsson,連結:Pexels



找到閱讀的方法

有三個步驟是幫我們做減法,分別是傾向、訴求、如何閱讀,這三個方法我覺得可以讓閱讀更有效率。

一開門見山問一個問題,其實正也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我是不是太貪心?」每次到書店看到排行榜前十名的書籍,或是聽朋友推薦,總會衝動的買了幾本書,有時候的感覺好像是家裡有越多書感覺自己越聰明,殊不知自己根本連翻開都沒有,於是隨著時間過去這些書就堆放在某個角落,可以在某一個整理的時候發現,偶爾翻開來品嚐個幾句。

面對這個貪心的問題,其實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清楚自己的傾向於哪ㄧ個,按造自己的想法去選擇其中一個,至少在做第一個選擇時就幫我們省去一半了。


傾向分為兩種:

一、普世主題:學習這類書較重視過程、逐一操作,書成為引路人。例如《從0到1》彼得蒂爾要我們站在事實的對立面去找到答案。

二、分離主題:學習這類書籍較重視東西的結果、提供的解決方案。閱讀這類書通常是尋找和作者的認同感和共同點,我覺得滿多企業家自傳就算這一類吧。


訴求:

當我們從這傾向中選擇要閱讀的類別之後,進入到第二個選擇,就是閱讀這本書我們訴求的是什麼?分別是

  • 習得能力(牽動緊迫感,臨時抱佛腳類型)

這類書對我們有最大的影響,往往不是他們成功的方法,而是書中舉例的案例,我們希望從這些案例中引發共鳴和真正的幫助,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規避這些情況,在書中找到別人的經驗。通常這類書也稱為工具書,當發現有問題沒法解決時閱讀,當問題解決時又出現新的問題,又繼續找工具來解決,通常會感受到緊迫感。


  • 學習理論(牽動記憶力,防患未然的概念)

理論是我們現代這個社會的基礎,理論類的書籍最後都將會指向某某學科。這類書籍通常會牽動的是我們的記憶力,我就把它記下來,我想要把它印在我的腦海中,因為我們會覺得他說的是對的,而且是非常堅定的那種對。

這讓我想起過年前我聽了《世界觀》這本書探究了科學的歷史發展,我那一天花了六個小時再研究、甚至查詢資料,相較於學生時期的死記硬背,這類書籍引起興趣後的學習與閱讀,會讓我願意好好的記在腦海中,或是偶爾在夜晚上抬起頭來看看星空,回想書中的歷史脈絡。

而當學習這類書籍之後,我覺得會衍生很多自己不懂的,我們不要用焦慮的態度去處理這些問題,而是用謙卑的方式去處理這些問題,去慢慢學習,像撿石頭的心態一樣。

這世界上正是因為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東西,透過每天一點一滴的去探索,讓我每天都比昨天更進步一點,而不是日復一日都過一樣的生活。


  • 解離體驗(牽動生理反應)

這類多是小說、散文、詩集類型的書籍,他可以消磨時間,讓我們可以忘記真實,進入到另外一種真實中,可以感受到開心、難過、生氣甚至是悲痛的感覺,好像自己身處在那個時空當中一樣。


這了解這三種訴求之後,我們要學會建立閱讀計畫,可以將習得能力、學習理論、解離體驗這三類書籍,按時間分成早、午、晚的時段去閱讀,此外也記錄一下自己通常偏好哪一種訴求的書。

圖片來源:攝影師:Olya Kobruseva,連結:Pexels

我們又要如何知道自己是真正讀完一本書,可以使用二八法則,每本書20%是核心內容,80%是解釋內容,我覺得一個主要的指標可以是這本書中學習到什麼專有名詞或是方法。

例如《怪誕腦科學》中有一個特別的名詞是克魯機(Kluge):表達人類大腦的不完美進化,特指由互不搭配的零件湊起來的糟糕系統。


◼︎閱讀習得能力類型的書籍前,可以做以下步驟。

在書本前面的空白頁面寫下你的問題:

  1. 你希望這本書能夠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2. 你希望在這本書裡獲得什麼樣的東西?
  3. 如果這作者就在你面前,你希望問他一些什麼樣的問題?

(我覺得這個方法超好的耶,我也要來嘗試使用)

寫下之後帶著這些問題翻開目錄,先在目錄當中能夠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如果找到了就先做記號,首先從有做記號的這些篇章開始閱讀,如果你的問題都被解決了,這本書就學的差不多了,可以先放著等有空的時候再重頭看到尾。


◼︎閱讀學習理論類型的書籍前,可以做以下步驟。

一樣先翻開目錄,用隨機的方式開始你隨機挑選的章節閱讀,看看這裡頭的內容是否有擊中我們的靈魂或是我們敢不感興趣,若沒有繼續隨機翻,有的話就能開始讀了。


另外一種方式是在目錄的小標題後邊加上字綴,例如「是誰?」、「是什麼?」等這類字綴家在標題後頭後,是不是有激起我們的好奇心還是我們的求知欲,有沒有興趣讀一下這一章節,或是沒有興趣的話就別讀了。


◼︎閱讀解離體驗類型的書籍前,可以做以下步驟。

直接翻開書本的2/3的位置開始看,看著看著要直接把那個最後的1/3部分給讀完。通常這類型書籍算是藝術範疇,藝術有一個黃金比例法則正好是2/3處,那時候通常是劇情比較開始突出的地方,若是你對其中內容有一些問題,就可以翻開前1/3開始找來龍去脈。


以上這些閱讀的方法都是減法,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的找到合適自己的書本。


閱讀就是要達到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ing Merton)於1968年提出,談的是不同的人、群體,若已經在名聲、財富或社會地位上有所成就,就會產生一種吸引更多機會的優勢,更輕易獲得更多成功。


我們正也是要不斷得從書中學習知識,更從這一些類別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