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個桃
J個桃

Hi, 我是小桃!這裡是我的馬特市星球,裡頭會有我的正能量語錄,也有我的心情,甚至是成長的過程,人生就像是一場藝術品,每一筆、每一個選擇都是一個原創的過程。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J個桃,可以看見除了文字外的我

自我學習11 // 【次第花開】

人生最大的修行就是來自對自己的修煉。

今天這一本由希阿榮博堪布撰寫的【次第花開】給我了不一樣的感受體驗。我也從中認識了佛教中的智慧。次第花開的意思應該就是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綻放,而這一次又一次的是什麼呢?可能是每天生活的修煉,我們要學習從中覺察與感受,不斷的修煉內在與外行,將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層面。

在本書中說到佛教徒是決心和自己親密相處的人,親密相處有兩種含義:

一、誠實的覺察自己的身、語、意的所有活動。

二、柔和的對待自己。

我覺得這實在是太有境界了,因為我認為對自己覺察這件事是一場又一場的自我革命。

佛經上把痛苦分成三類:苦苦、變苦、行苦。

  • 苦苦是指顯而易見、不折不扣的痛苦。例如我們手指被刀劃傷,很痛對吧!這是一種顯而易見的痛苦,是苦苦。
  • 變苦是指我們所認為的快樂,因為其本質為痛苦而終將由快樂變成痛苦。例如談戀愛,一開始總是很快樂,但是到後面可能遇到吵架、分手、離別,這些就是由快樂變成痛苦。這個不知道是不是和老子說的福禍相依,有一定的關係。當我們覺得痛苦或是不幸時,是不是也是為我們帶來快樂與好運的時候呢?
  • 行苦是指陷於輪迴中的眾生整個存在狀態的無奈和不圓滿被種種煩惱束縛。我覺得這個指的可能是我們的負面情緒,產生想像的煩惱造成對我們心理層面的壓力束縛。

人間的痛苦分為八種:生、老、病、死、怨憎會、愛離別、求不得、不欲臨。這個有點難解釋,我的境界還沒有這麼高,以下分享我查詢到的資料:

八苦為:

一曰生苦,誕生之痛苦也;

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也;

三曰病苦,疾病之痛苦也;

四曰死苦,死亡之痛苦也;

五曰怨憎會苦,「所不愛者而共聚集」也;

六曰愛別離苦,不由己與所愛之人之事離別之痛苦也;

七曰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不得滿足也;

八曰五盛陰苦,由色、受、想、行、識五種因素組成,生滅變化無常,盛滿各種身心痛苦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93pe5l.html

原來不欲臨的意思是指放不下。

我的裡頭有一句話,可以時常運用在生活中。

「問題若有辦法解決,就不必擔心;若沒有辦法解決,擔心也沒有用」來自寂天菩薩

無我和無常

萬事萬物都有依賴內在和外在的條件而生滅,因此不具有固定性、恆常性,就是無我和無常。這個我覺得就是老子所謂的大道,萬物做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依循著自然的規律而生。而我們常常誤認為無常帶來了痛苦,而實際上造成痛苦的不是無常,而是我們對於無常的恐懼,要克服這種恐懼有兩種方法:

一、熟悉無常

二、了解恐懼無常的原因,面對無常觀察它,你才會發現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會生病、經歷挫折、沒有安全感。熟悉無常令我們內心真正的開闊。

我覺得生活中植栽的滿可以體會的,在每天循環往復的日子中,無論陰晴圓缺他始終負陰抱陽的成長,感受生活帶給他的養分,或許在沒有照護下它逐漸乾扁可能面對持續衰老、生病,在這樣沒有特別照護之下他面對挫折感與沒有被呵護下的安全感,他依舊勇敢的沒有停止生長,因為這正是他的本質。我很喜歡多肉植物,因為可以學習他們面對多變環境中韌性。


痛苦

痛苦源自我執和法執,就是對自己的執著和對周遭事物的執著。其實沒有一個絕對存在的「我」。耗費一生精力企圖在自己與外界之間砌一道圍牆的作法是徒勞無功的,這種徒勞帶來的挫敗感,會讓我們很不快樂。「注意觀察你的各種情緒,能夠幫你安住在負面情緒中,而不是壓抑它,這能幫我們培養菩提心」這句話實在太奧妙了。

菩提心我查了一下資料,菩提心的本體是指利他。這實在太難了,利他的前提就是要先對自己覺察,我覺得這一門功課可以和《論語・學而》第六章「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泛愛眾而親仁,培養對世界的愛,首先要先培養我們自己的人格,要在我們內心中不斷的修煉。

自律

修行不是去追求神秘的體驗或獲得某種超常的功能。修行是修養仁愛、寬容、謙讓、與人為善等精神品質,也就是要關注其他生命的福祉,並且自覺調整自身行為讓其他眾生感到安適快樂。

惻隱之心是指不忍心看到另一個生命痛苦,我們都擁有惻隱之心。如最近湯加海底火山爆發,你是否有感呢?若在此基礎參與上,分擔另外一個生命的痛苦,就是悲心。這一件事我覺得好難,我自己都做不到如此的悲心。

若我們真心替別人著想,首先必須做到自律。一開始我看到自律兩個字的時候,心想這還不簡單嗎,我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十分自律,但這跟替別人著想又有何關呢!?原來他說所的自律與我認知的自律是不同的,這個自律的第一步是覺察。所謂的想開一點,就是不強化對事件和情緒的負面認知,不在心裡編故事誇大加大感受。自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不讓自己沈浸在對人、對事無益的想像中,負面情緒的存在就意味著幸福的缺失。沒有自律無論對自己或是對他人都沒有好處,自律不是壓抑情感,而是考慮他人的感受。我們的目的是:不傷害

我們還需要學會出離,出離是指改變習慣。我個人覺得就是要跳脫慣性,擁有出離的能力才會遇見不同的自己。

慈悲不僅是針對他人,也是針對自己,並且首要是針對自己。缺少對自己的慈悲,很難真正對他人慈悲。即使面對自己的狹隘、冷漠、混亂,依然不忘記知足與感恩,做到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不放棄自己,才不會放棄他人,只有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才會體念他人的感受,只有相信自己有覺悟的能力,才會相信別人也會有覺悟的能力。

做好自己真的很重要,對自己察覺是我們的首要功課。

這裡有提道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以及安樂因」希望所有眾生都快樂,這就是慈心。

「願諸眾生遠離痛苦以及痛苦因」希望所有眾生都遠離痛苦,這就是悲心。

對自己感恩、對他人隨喜,這就是喜樂。

對一切欣然接受,自然平等地對待眾生,包容一切毫無偏見,就是舍心。

這四個境界用文字打都很容易,要做到實在太難了。另外還有六度:

何謂六度,六度是梵語稱六波羅蜜,意謂「渡到彼岸」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布施

布施的精髓在於捨棄貪執。我們通過布施來破除自己的貪愛和執著,所以並不存在施惠於人這回事,也就是沒有必要居高臨下沾沾自喜,或為布施的結果牽腸掛肚。對自己擁有的,隨時能放棄,對未擁有的,不再貪求,內心滿足,就是最好的布施。我覺得這個布施的意思,自己以前可能都誤會了。我們總認為當自己有能力時要去施捨我們的物品、能力、資源,但其實這樣的布施原來是來除破自己的貪愛跟執著,而且總會為布施的結果牽腸掛肚,看看別人到底拿這東西去做什麼,或是因為自己的有能力讓自己居高臨下沾沾自喜,或許過去的我都誤解這個意思了。


持戒

戒律不是束縛,而是一種保護。戒律是指適當的行為,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其目的是不傷害包含自己在內的一切眾生。

忍辱

行為標準意味著我們須保持正念,不輕易對狀況下做出評斷、做反彈。這正是忍辱的要義。任何情況都能適應,任何可能都能接受,沒有趨避所以沒有恐懼,也不會不耐煩。

精進

精進不是因為必須而勤奮去做事。如果求知需要一輩子,我們就一輩子歡歡喜喜走在求知的路上,不因為漫長而著急、沮喪,這就是精進。我特別喜歡這個這詞。

禪定

禪定是指捨棄散亂。沒有定力而企圖在喧鬧之中不散亂,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安住、能不離清醒的覺知,則一切行為都可能是禪定。

智慧

般若空性超越文字,它比較接近內心的極度開放狀態,清明、遼闊、不固執、不僵化、不拒絕、不期求、不留戀,一切皆有可能。

這本次第花開給了很多不同的見解,除了讓我原先的認知有了不同的解釋外,更提供了一些建議可以讓我們應用在生活中,我覺得學無止盡正是如此,抱持開放的心去學習,將每本書的工具應用在生活中,其實不難發現生活所有的難題都圍繞在自己身上,我們總會認為所有的困難與挑戰都來自外在甚至是他人,但天和地都是依循著規律進行著,我們要學會去傾聽自我內在,察覺自我,學會出離與自律,這樣才是方為人上人。雖說這本書的真正境界我可能還是無法理解,但或許可以反覆翻閱便可以慢慢的理解其中道理與奧妙。

📚今天學習:【次第花開】

🙎‍♂️️作者:希阿榮博堪布

⏳當今頗具影響力的心靈導師,曾影響十幾萬人的生命軌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