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亞海
ami亞海

逛大街的國王企鵝。 試圖在邏輯與歇斯底里的世界裡見縫插針, 寫出像隔壁鄰居家發生的故事。 喜歡寫也喜歡看,這裡會放小說跟讀書心得:) 著有《拼裝家庭》(鏡文學出版)等書 個人站:https://raypuppy.com/ 鏡文學專欄: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645 e-mail:raypuppy@gmail.com

#讀書心得《黑馬思維》興趣到底能不能當飯吃?

(编辑过)
每每看到某些非正規體系出身的有能者,都覺得非常厲害。比起走正規化的道路他們一定是吃了很多苦頭才能出頭吧。《黑馬思維》這本書便是探討在提倡標準化教育的社會裡,擁有異於他人、不被分類在各學科的能力者,又或是只對某個很細微的東西有興趣者如何找到自己的路。

黑馬思維

作者: 陶德.羅斯 

「為什麼有些人突然橫空出世,達到非凡成就?答案就在這本書中。」──丹尼爾‧品克(《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一個改變無數人生涯抉擇的權威研究:

哈佛大學「黑馬計畫」,

兩位曾中輟休學的「黑馬教授」,

指引你找到面對未來的最佳路徑,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每每看到某些非正規體系出身的有能者,都覺得非常厲害。比起走正規化的道路他們一定是吃了很多苦頭才能出頭吧。《黑馬思維》這本書便是探討在提倡標準化教育的社會裡,擁有異於他人、不被分類在各學科的能力者,又或是只對某個很細微的東西有興趣者如何找到自己的路。

興趣到底能不能當飯吃?

討論這本書之前,先討論這個問題。這真是一個千古大哉問,我們要先定義一下「興趣」。

Hobbies(嗜好)跟Interests(興趣),我們日常中文裡好像常混用。「嗜好」是在你空閒的時候會做的事,而且他能給你帶來愉悅。做這些事通常是為了快樂,而不是報酬。ex.我的嗜好是打電動,但我不會為了賺錢而打電動。「嗜好」成為個人的職業或生計來源,就不再是「嗜好」了。所以電競選手的「嗜好」一般不會是打電動(當然要再細分打格鬥電競的人可能嗜好是玩俄羅斯方塊也是可以啦…XD)

興趣通常是你好奇或關心的事物,你會願意為了興趣而花大把時間鑽研,只為了能更上層樓,在這過程中不像愛好一樣會產生快樂,可能還是漫長伴隨痛苦的,但達到階段性目的或得到別人稱讚時會有成就感,興趣比較容易發展成職業並成為生計來源。

但這中間又可以細分很多,你的強項可能與你的興趣不同,又或是你的興趣在市場上無法轉換成金錢、與大眾口味不符。這就是把興趣當作生計來源時會遇到的種種問題,既無法得到金錢,又無法得到他人認同,進而沒有成就感,低自我價值,無生活動力、不快樂、生理狀況出問題……像滾雪球一樣整個人都不好了。

如何搞清楚自己的微動力

黑馬思維裡面講的也不是單純的興趣,而是更細究到「微動力」,什麼能讓你產生熱情與動力。像是裡面有個例子是某人「喜歡把東西擺正,東西歪了就得擺正」。

你也許會想:是不錯,但……唔……什麼職業會用到這種癖好?答案也許會讓你大吃一驚:專精齒顎矯正的牙醫就是一例,這工作就是把歪歪的牙齒變整齊。真正確實了解動力,是實現自我的關鍵。原因在於,唯有依你自己的動力行事,才能感覺到真實、意義與完整。

也有搞錯自己的興趣與微動力的例子,但只要隨時修正都沒有問題。如果能夠靠微動力去實現自我的話,也許就能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不過度受外界影響。

如何搞清楚自己的微動力,作者提供的方法是「評判遊戲」。

過去這一週以來,你評判了別人多少次?你評判的對象可以是同事、電視上受訪的人,或和你在店裡一起排隊結帳的人。我們認為是在評判他人的同時,其實也洩漏了你的內心。

留意看看,如果你跟你評判的人交換人生,你會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舉個例子,假設你看著名人受訪,心想:追逐名利的人怎麼有辦法真正快樂?那麼對你來說,名利大概就不是一個很強的動力。

假設你在評判一位討債員,第一個反應也許是:哎,我也好想去追那些欠債不還的人,逼他們把錢吐出來!但別只停在這裡,要繼續想下去,愈深入愈好。

標準化協定誤你我一生?

黑馬思維》提到,工業化後,標準化程序的概念延續至學校教育,當醫生有醫生的標準化學習路線、當律師有當律師的,在固定有的體制下,照著這些程序做,就能達到目標。職涯變得像工廠裡生產商品一樣,生產A就照A標準、生產B就照B標準。順著標準化路線走社會將給予我們保證,保證經濟無憂、社會地位穩固。大家都相信這個故事,所以父母才總是要我們讀書、取得文憑或是考公務員。因為標準化路線就是看似最沒有風險最公平的投資。

為什麼有人會接受這種否定自我的條款呢?
原因在於這個標準化協定看起來很公平──尤其跟先前的時代相比。十九世紀,只有特權人士──對的家世、對的種族、對的宗教、對的性別、對的銀行戶頭等──才真正擁有機會。

相較之下,這個標準化協定似乎能夠真正地唯才是用。 

在這個協定下,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你還是需要辛勤工作並展露能力,才能有所成就。但是,至少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任何人都享有成功的機會。

但人畢竟不是生產原料,生長環境與個性還有自我實現的追求完全不同,照著標準化路線走總會扼殺這些個人特質。


然而該協定還有另外一面,也是它最大的缺點:標準化體制從來不是為個人的自我實現所設計。 

我們需要壓抑渴望,延遲快樂,走在追尋專業的漫漫長路上,任重而道遠。而快樂則是勤奮不懈和持守正道的回報。


當你的微動力、興趣、自我實現都不在這條標準化的道路上時,是否可以勇敢地轉向岔路?


這並不是說遵照傳統職涯之路的人很愚蠢或走錯路。並非如此。選擇走筆直大道的人值得尊敬和支持,儘管他們或許是走在注定的道路上,也還是能夠成功。

我們無意批評任何成功之路,而是想指出很多沒人發現的歧路──標準公式所忽略的小路


在後續的篇幅裡,作者用許多理論來證明走歧路是行得通的,人才很少只是標準化之下的錯覺。

有一些理論還蠻有趣,像是「忽略你的目的地」,有了目的地便會有標準化達成的時間,像是當上醫生需要七年的時間,如果有人設定當成醫生為目的地,而且花超過七年的時間可能會給他帶來失望,並害怕嘗試錯誤。


年輕人都老是被問:「你長大後想做什麼?」他們往往只好講個答案回應:「我想當工程師。」或:「我想做記者。」

起初這只是隨口搪塞,但家人和師長一直給壓力,說要知道你的目的地,於是隨口的搪塞時常變成確切的規畫。然而,太早下決心投入某個職業,往往注定以失敗收場,原因在於一個基本事實:改變無法避免。


作者鼓勵人可以設定目標,而非目的。隨著達成目標一步步更接近目的地,而且,目的地很有可能會改變,承上一段的例子,也許他有興趣的是醫學中更特定的項目,而不是當醫生。除了目的地會改變外,社會的職業也會改變,十年前還存在的職業,十年後也許不在了,亦或是出現了新的職業。

目標很具體,立刻能採取行動。此時此刻你就能嘗試不同策略,朝目標前進。「在截稿日前寫完小說」「在明年提高業績」或「贏得下一場足球賽」都是符合黑馬思維的目標。


作者最後用了一個演算法,告訴大家設定目標而非目的地是可行的。我也覺得把目的地拆分成許多小目標慢慢達成是比較符合人性的。設了一個「我要成為海賊王」(x)的目的地,一定遠比「我要先拿到一艘船」還來得難而且不知道怎麼踏出第一步吧。

梯度上升演算法是怎麼實行的?首先,你環顧起點附近的山坡,選擇最陡的一座,朝著那個方向爬一陣子之後,停下來,再從這個新的高處環顧周遭,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攀爬點──更陡的方向。這個流程一再重複,你愈爬愈高,愈爬愈高,終於抵達山頂。這也許不是最快的路,但能穩穩帶你抵達山頂。

岔路的代價

書中舉出許多黑馬人士的例子,他們走了岔路以後結合自己的微動力,並以此為職業為生。但是我邊看邊想這會是不是一種倖存者偏差?一定也有人走上岔路然後就此與社會脫了節還無法維生吧。

但我後來想想,還是可以走在社會認可的標準化路線上,邊去嘗試各種不同岔路的可能。而且,現代科技讓這些嘗試岔路的成本變得低廉多了。我們可以上網找各種不同免費課程,在討論區裡跟各行各業的人閒聊,用空暇時間接各種案子。

在標準化道路上受挫或不得志,亦或找不到自我實現的目標時,就去各種嘗試吧,付出的代價也許沒有你想像中的多。

同時在看的另一本書《決斷的演算》裡,講到玩吃角子老虎機的策略問題時也觸擊此議題(能從機率扯到這邊真的很強(?)


「在人類對兒童看法的演變史上,大人通常認為兒童在各方面認知不足,因為在我們看來,兒童的善用能力非常差。兒童沒辦法穿鞋子、不懂長期計畫,也不擅長專注;他們在這些方面都非常不在行。」

不過兒童對新玩具非常感興趣,很擅長隨機按下按鈕,以及很快地從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如果說兒童的目標是開發,那麼他們該做的,確實就是以上這些事情。嬰兒把家裡每樣東西都放進嘴巴嘗嘗看,就跟大人在賭場裡每部吃角子老虎都拉拉看一樣。

…

數學告訴我們為什麼如此──即使我們覺得未知事物沒有改變甚至更糟,但它提供了更好的機會。

不相信這兩本書的作者的話,至少要相信數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